□ 劉存臻 陳 帥 王 勇 蘇保紅 侯 輝
近年來,山東省滕州市不斷探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新思路,創新了“三資”管理委托化、財務制度規范化、民主決策透明化、公章監管一體化、資金結算電子化、產權交易體系化、集體產權股份化的“七化”模式,建立健全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長效機制,基層組織治理水平逐漸提高。
財務管理委托化。鎮街成立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中心,嚴格執行統一報賬時間、統一財務公開、統一記賬賬簿、統一電子記賬的“四統一”標準。嚴格落實內部管理監督制度,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代理中心對村級在財務收支、資產運營、資源開發等業務上存在問題的,一律拒絕辦理,通過拉緊資金管理鏈條,切實幫助村集體“管好錢”“收好錢”“花好錢”。
管理制度規范化。通過建立健全村級財務鎮街代管、財務收支管理、財務公開等制度,完善了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通過建立健全資產清查、資產臺賬、資產評估等制度,完善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確保集體資產的安全和保值增值。通過建立健全嚴格的資源登記、招投標等制度,完善了農村集體資源管理制度,確保集體資源交易透明、運作有序。
民主決策透明化。凡涉及村集體重大經濟事項、集體“三資”使用、收益分配的,都要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明確每月8日為村級財務公開日,各村嚴格按照財務公開有關規定,對財務收支、資產資源變動等事項進行定期公開,對村民關心或要求公示的征地補償費、債權債務、干部報酬等重要經濟事項進行專題公開,通過加強對村級事項的監督,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
公章監管一體化。在各鎮街建立了“村居公章監督管理中心”,對村居的公章實行統一委托代管。實行三級把關制,即:村干部把好簽批關、包片領導把好審核關、鎮街領導把好復核關。對于出具證明、婚姻登記等一般性蓋章事宜,由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核實后直接簽批,隨到隨辦。對于村級資產發包、對外簽訂合同等重大事項,必須由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聯簽后,報包片領導審核,經鎮街領導審批后,方可用章。
資金結算電子化。運用互聯網搭建“滕州農村集體非現金結算管理平臺”,開發在線記賬、原始單據上傳、移動審批、財務公開、合同管理、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支出統計監管等功能,通過推行非現金結算,實現對村集體資金的全方位監管。村級資金支出實現線上審核、撥付、結算,讓干部不經錢、會計不見鈔,進一步提高村集體資金收支使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產權交易體系化。建立了滕州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21個鎮街工作站、1188村級個聯絡點,形成了“市、鎮、村”三級交易服務體系。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聯合中國建設銀行滕州支行,共同打造農村產權交易網絡平臺,建立健全產權交易流程、規章制度,明確業務范圍,設立咨詢受理、產權評估、交易鑒證、農擔業務、資產處置等服務窗口,形成了規范有效的交易運行機制。
集體產權股份化。探索建立了“資產保護型、資產擴股型和資產分紅型”三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模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鎮街全覆蓋。嚴格程序,規范操作,做好“組織準備、確定方案、清產核資、清人分類、股權設置、成立組織 ”六項改革步驟。截至目前,全市1188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居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務,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25.81萬人,量化資金2135.1萬元,量化資產31.18億元,完成改革的村居累計實現分紅1.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