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新 嚴西平
2018 年,教育部啟動了“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江蘇省共派出近350 名教師到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支教,這些援疆教師在9 所受援學校里承擔學科教學,同時發(fā)揮幫帶作用,成為校內的“送糧”教師。2020 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以下簡稱“江蘇援克前指”)教育項目組經過認真調研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有的教育援疆模式下,援疆教師發(fā)揮的作用比較有限,對于1.8萬多名急需成長的克州教師而言,顯然是杯水車薪。2021 年,教育部等四部門開展“組團式”援疆教育人才選派工作。如何將援疆教師的“送糧”作用變?yōu)椤安シN”作用?江蘇援克前指教育項目組經過充分論證,提出了創(chuàng)建“蘇老師工作站”的想法,每個受援學校各設一個工作站,凡是符合一定條件的援疆教師都可以進站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蘇老師”。同時在克州教育局設立“蘇老師工作總站”,統(tǒng)一規(guī)劃和開展活動,實現(xiàn)了從“散裝”向“集裝”的轉變。進站的“蘇老師”充分發(fā)揮“播種”引智作用,通過成立江蘇援疆名師工作室、實施師徒結對“青藍工程”、開展學生社團活動、融入州縣(市)各類培訓、指導教育教學研究等方式,助推學科基地的建設,幫助提升本地師資隊伍的業(yè)務素養(yǎng)、課堂教學質量和教育科研水平,激發(fā)克州教師自我造血功能和內生發(fā)展動力,培養(yǎng)一支帶不走的優(yōu)質師資隊伍。
“蘇老師工作站”使用“1+N+X”模式,“1”指的是克州“蘇老師工作總站”。“N”是指在受援學校或輻射學校建立的“蘇老師工作站”(目前有14 所)。“X”有幾層含義:一是“蘇老師”積極參與克州教師培訓、教學評比、教科研指導等活動,帶動各自學科的建設和本專業(yè)的當地教師在教師素養(yǎng)、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等方面的綜合提升;二是通過“心連心教育援疆大篷車”的形式“送教下鄉(xiāng)”,開展教學問診、跨校“青藍工程”、學業(yè)考試指導、校園文化打造等,形成輻射效應;三是通過開展“空中課堂”、前后方“同上一堂課,同唱一首歌”、蘇克教師“云牽手”等活動,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大格局的教育援疆新氣象。
“欲育英才,先育良師”,連續(xù)參加了3 期援疆行動的嚴西平老師積極響應克州“蘇老師工作站”的號召,在克州多所學校開展了“青藍工程”,成立了“克州嚴西平名師工作室”,4 年里一共結對指導了30 位本地教師(其中近一半是少數民族教師)。
克州一中的蘇比努爾·帕力哈提老師并不是師范專業(yè)出身的,她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兩個孩子,事業(yè)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讓她的專業(yè)發(fā)展徘徊不前。在嚴西平老師的鼓勵下,她開始加入工作室。嚴老師對她進行了教學問診,讓她了解自己的不足,還為她量身定制了個性化發(fā)展方案,明確了專業(yè)提升的方向和路徑。在嚴老師的認真指導下,她的教學能力有了快速提升,連續(xù)獲得校級、州級教學比賽的好成績。好消息接踵而至,在2021 年克州骨干教師評比中,她被評為克州“教學能手”;2022 年,她又克服重重困難,考取了新疆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在這個充滿關愛團結和智慧引領的教師共同體中,本地教師茁壯成長,目前共獲得6 個全國教學比賽特等獎或一等獎、12 個自治區(qū)教學評比一等獎,有8個自治區(qū)教學研究課題結題。
在克州“蘇老師工作總站”的組織和協(xié)調下,各分站共成立名師工作室、教學能手工作室65 個,2021 年成功申報克州首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組團式”援疆教師的“播種”作用,2021 年秋季學期開始,克州二中“蘇老師工作站”實施了“蘇派”教育范式筑基工程,引導進站工作的“蘇老師”開設了31 節(jié)教學展示課,這些展示課充分體現(xiàn)了“蘇派”教育理念、展現(xiàn)了“蘇式”教學風格、留下了“蘇味”課堂印象,本次活動共吸引了克州300 多位教師觀摩學習,反響熱烈。在此次活動的基礎上,克州二中“蘇老師工作站”從2022 年起陸續(xù)推出各年級援疆教師的線上示范課,課堂教學資源面向全州開放,吸引了更多的克州教師在云端聽課學習。
為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擴大組團援疆效應,惠及更多各族百姓,克州“蘇老師工作總站”組建了6 個“心連心教育援疆大篷車”團隊,常態(tài)化開展送教下鄉(xiāng)工作。援疆教師利用休息時間,跋山涉水,定期將“心連心教育援疆大篷車”開到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合奇縣的邊遠鄉(xiāng)村,深入鄉(xiāng)村學校,給學生上公開課,給教師上示范課,問診把脈,傳經送寶,充分發(fā)揮輻射作用,積極傳播江蘇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提高師生能力素質,讓江蘇教育的種子撒遍克州大地。2021年起,克州二中、阿圖什市昆山育才學校等學校的“蘇老師工作站”進行送教和教學問診12 次、送課20 余節(jié)、聽評課30 余節(jié),受到當地教師的廣泛好評。
2021 年秋季學期,克州“蘇老師工作總站”接到克州教師培訓中心關于組織高考科目骨干教師承擔高中區(qū)域研訓主講任務,將分散的線上教研調整為定期的集中研訓,確保高中新教材使用的培訓有實效。為此,總站精心挑選了一批專業(yè)素養(yǎng)高、理論水平強、教學經驗豐富的援疆教師擔任9 門學科的研訓活動主持人。在培訓中,援疆教師共主持了72 次集中研訓活動,開設了36 節(jié)示范課和128 次講座,約1.6 萬人次教師受益,有效促進了當地教師對新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克州“蘇老師工作總站”還積極承擔了克州教學資源開發(fā)、教師論文寫作、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組織援疆教師擔任教師基本功、說課和素養(yǎng)比賽的評委,開發(fā)并編訂校本教材4 套,編撰師帶徒成長實錄1 部,有85 篇論文在自治區(qū)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指導各級教學研究課題398個,其中2020年、2021年自治區(qū)級課題結題率位居南疆四地州之首。
依托江蘇優(yōu)質教師資源,共同促進克州教師隊伍建設和高質量發(fā)展,克州“蘇老師工作總站”在2021 年啟動了“蘇克教師空中結對,助力克州教師高質量發(fā)展”活動(以下簡稱“蘇克教師‘云牽手’活動”),目前共有江蘇省靖江市第一中學、江蘇省常州市田家炳初級中學、江蘇省無錫市新城中學等10 余所學校、100 多名教師與克州的學校、教師結為教育教學聯(lián)盟學校和空中結對師徒,開展了線上教研和“同上一節(jié)課”等活動,反響不錯。
克州一中青年教師占比高(其中民族教師的比例超過80%),教師成長的需求很大,該校渴望能像克州二中一樣獲得江蘇援疆教師的幫扶。為了讓更多的克州學校受益,江蘇援克前指在2020 年設立了克州一中“蘇老師工作站”,通過定期進校問診教學、義務進校授課、同步線上教研、牽手青年教師成長等援疆方式,把江蘇援疆力量輻射進來。克州一中“蘇老師工作站”安排了蘇州市第一中學等學校與該校開展蘇克教師“云牽手”活動,激活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動力,校園面貌煥然一新。該校2022 年高考上線率比2021 年有了很大提升,僅次于克州二中,首次邁入克州前列。同時,克州一中“蘇老師工作站”借助江蘇援疆教育資源在該校創(chuàng)設“科創(chuàng)教育”實踐基地,組建了“編程”“VR”和“智能菜園”等3 個實驗室。在援疆教師和本地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在2022年第36屆新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克州一中的“智能小菜園科技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制作”獲得了一等獎。
立足一所學校,輻射一片區(qū)域。目前,克州“蘇老師工作站”從受援學校走向其他學校,影響力越來越大。2022 年7 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時的重要講話激勵著江蘇教育援疆人砥礪前行。“蘇老師工作站”將在新時代的援疆事業(yè)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讓每一位進站的江蘇援疆教師像“種子”一樣扎根克州大地,引領更多的克州各民族教師共同成長,用實實在在的幫帶成績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