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旦吉 南尖卓瑪
(青海省瑪沁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青海 果洛藏族自治州 814099)
草原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礎物質都來自于草原,生態良好的草原是牧區穩定發展和牧民脫貧致富的關鍵。牧民可以借助草原的先天優勢,發展草原的特色經濟,開辟生態產業化的特色道路。現在草原系統已經因過度放牧而遭受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所以加大對草原生態系統的保護強度,努力修復草原的生態環境,開展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項目,切實有效地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質量,為草原生物提供良好的綠色生態屏障。
草原生態系統在健全生態文明系統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草原生態系統具備許多重要的功能:第一,草原生態系統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在草原上生活的各種生物與草原本身之間具有一定的動態平衡性,如果草原遭受嚴重的破壞,就會直接影響到草原生態系統當中其他生物的生活環境,從而導致生物數量有所增多或者減少。也可以說草原和在草原中生活的各種生物是一種互相依靠依存的特殊關系,所以要切實保護草原生態性,維護草原多樣性。第二,草原還扮演著天然蓄水池的角色。草原具有保護水土、減少地下水蒸發的重要作用,減少地下水蒸發可以更好地幫助調整生態系統的氣候變化。如果草原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會增加水土流失,從而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第三,草原具有調節氣體平衡的重要作用。草原可以承擔凈化世界上一部分汽車尾氣、工業廢棄物和二氧化碳的壓力,幫助調節全球氣體的平衡。我國當前工業化進程發展較快,導致多地霧霾天氣頻發,而造成惡劣天氣產生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因為草原生態系統正在遭受著非常嚴重的破壞。第四,草原還可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畜牧業是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草原生態系統的良好發展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牢固基礎,所以保護和修復好草原生態系統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戰略性的意義。
我國在經濟發展前期,為了實現經濟的高速發展,忽略了對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相當一部分草原因為過度放牧和開墾,草原鹽漬化、沙漠化的情況十分嚴重,破壞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最終造成草原生態功能下降,草原面積大大縮減。而長期的過度放牧會在時間的日積月累當中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從而影響到草原生產力的持續減弱。因為放牧會把相關的干擾因素傳遞給綠草的葉片,葉子的生長速度和形態特征與放牧又呈現出曲線的關系。所以過度放牧會讓植物的葉子產生形態變化,造成葉片直接受損,削弱了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速率,最終造成植物的生長速率直線下降。過度放牧又是一種負反饋機制,越是過度放牧,草原退化的程度越加嚴重。
草原的面積和生態修復工作與草原的病蟲害問題直接掛鉤,而草原的病蟲害問題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草原病蟲害問題日益突出,對草原的生態平衡產生了直接性的影響,造成了草原沙漠化現象的加劇。草原的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牲畜因為誤食農藥而中毒等現象不斷發生,要求人們尋找出更有效的草原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但是現在草原相關管理部門對于草原病蟲害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相關資金的投入更急需到位,所以大部分草原地區的病蟲防治手段和技術并沒有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部分牧民在進行病蟲害預警的時候沒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無法采取更加規范化的處理方式。
在相關監測部門發現草原存在一定問題的時候,就應及時地對草原采取相關的合理措施進行修復和治理,但是大部分地區的現狀是,相關部門忽視了草原的生態修復工作,采取相關行動治理草原沙漠化、鹽漬化的時候,許多措施也不符合草原治理的現實需要,治理效果不佳。同時相關部門能夠采用的生態治理方法有限,不能把現有的資源合理地運用到生態措施當中,只會欠科學欠合理地使用消滅病蟲害的農藥,直接造成許多綠植被農藥毒死,嚴重破壞了草原的生態平衡。
嚴格有效的法律法規是預防草原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關鍵之一,而且相關的法律法規還需要劃分為草原的規劃、草原的保護規則、過度放牧和過度開墾的懲罰措施等等,不但需要組建一支草原環境的保衛隊,時時刻刻檢查草原上是否存在違規違法行為,還要在發現相關的違法違規人員之后對他們加大懲罰的力度,對過度開墾和放牧的人員進行嚴格的管制和懲罰。法律是草原生態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推動草原地區穩定的強大支撐,所以草原治理的相關部門要把草原治理的相關職能和相關草原保護的執法力量結合起來,切實提升草原執法的基本監督職能。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草原保護法規的落實:第一,建設一支更加專業化的執法隊伍,為草原監管機構隊伍注入更加鮮活并且堅實的力量,實現草原管理護衛公益崗位的全面覆蓋。第二,可以依法加強有關法律的監督管理職能,落實好資源調查的動態監測職能,全面健全草原生態修復的數據庫,提升草原修復和保護工作的效率,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草原生態修復查驗制度。第三,提升治理草原的法律效益,全方位完善治理草原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對過度開墾和放牧的行為的處罰力度。第四,落實好相關草原治理的責任,完善草原問責制度,定期檢查相關部門的工作完成情況,針對沒有按時完成職責的單位進行問責,依法告誡,責令整頓。
綜合防治草原病蟲害是指將預防和治理病蟲害充分結合起來,并且把預防作為首要的治理思路。從植物的角度出發:首先,要切實有效地落實相關的植物檢疫任務,避免草原生態環境的物種病原體直接入侵草原。其次,還要研制出相關的抗病品種的植株。在選擇牧草種植類型的時候,可以盡量選擇不同類型的草木進行混合種植,從而提高草原整體預防病蟲害的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采用改變草原種植密度的方法,提升牧草的生長效率。再次,還可以在種植牧草之前把雜草種子和帶病的種子挑選出來,然后再利用太陽光對種子進行曝曬,增強種子的抗病能力。通過整體提升草原的種植品質,進而降低草原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從其他角度出發,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第一,可以科學合理化地利用牧雞減蝗的技術。牧雞減蝗技術是現在大部分草原都會采用的比較生態化的科學防治手段,牧雞不但在一天當中食用上百只蝗蟲,還可以排泄出有利于牧草生長的營養物質。不但修復和保護了草原的生態環境,還有效阻止了草原退化現象的發生,實現了畜牧業和草原共同發展的雙贏。第二,還可以培養一批具有專業化防治草原病蟲害知識的生態治理隊伍。首先要增加相關部門的資金投入,健全草原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發系統和相關設施,為草原生態治理隊伍開展工作提供保障。其次,要對草原生態治理隊伍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普及草原病蟲害治理的科學技能,并開展相關防治草原病蟲害的應急演練。
正是因為大部分草原地區的經濟建設落后,導致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無法在草原保護工作中提供有效幫助。加強草原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緩解草原退化情況。目前絕大多數草原地區基礎建設最大的問題是缺少資金支持,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重視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此投入更多的建設資金,為牧民們建立人工飼料基地,這樣可以緩解天然牧場的放牧負擔。其次完善草原水利工程建設,解決草原地下水流不足的現象。再次在各個地區設立農作物收購站,保證牧民們能更快捷出售自家的農作物,減少牧民在銷售過程中的負擔。
以西藏為例,首先西藏地區應當優化原有的畜牧業經營方式。相關政府部門需派遣專業人員為牧民提供新時代養殖技術指導,摒棄傳統的游牧養殖方式,傳統的游牧養殖方式生產效率低下,且不利于草原保護與修復工作進行。同時在各個牧場建立養殖協會,通過養殖協會將個體牧民聯合起來,不僅可以加快西藏地區牧場建設速度,還能夠提高與社會市場的聯系,幫助牧民實現經濟增收。其次,為牧民增加養殖種類,大力發展牛羊銷售市場。比如發展奶牛養殖產業和肉牛養殖產業,在新興產業開展之初,政府部門可以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為牧民們分擔一部分養殖壓力。可以支持以牲畜換牲畜的方式,增加每家每戶牧民養殖的多樣性,并且大力推廣科學飼養、全年出欄等措施。對于牧區進行重新規劃,特別是草場稀薄的區域,要及時封閉起來,給草場足夠自我修復的時間,保證西藏畜牧業和草場修復的雙向發展,徹底解決經濟收入與草原保護之間的矛盾。
想要徹底完成草原修復工作,就必須讓身處于草原地區的所有人員參與到草原的修復和保護工作當中。可以按照草原的現狀,明確現在草原修復的需求,把草原生態保護納入到全民教育體系和干部培訓管理中去。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的強大功能,大力開展種樹種草相結合的國土綠化行動,強化草原資源國情宣傳,普及相關法規、科學知識等,引導全社會像關愛生命一樣關愛草原,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草原,像重視種樹一樣重視種草。推動設立“草原保護日”,不斷激發全民愛草、護草、種草的情感,形成自覺保護草原的良好社會氛圍,豐富國土綠化內容,改變國土綠化就是種樹的傳統觀念。
草原生態修復不能以一次的調研結果就下定論,要按照不同草原的修復進度開展相關的修復工作。第一,要全面徹底地管理好一片草原。如果草原面臨著退化嚴重,以及沙漠化嚴重的現象,就說明生態被極度破壞,應責令推進禁牧制度,實現區域內連片修復。第二,要全面修復完一整片草原。部分水熱狀況、土壤酸堿度、植被覆蓋率等條件較好,交通相對比較便利的草原,可以采用人工補種草場的方式,借助改良施肥、除蟲等農藝技術,以提升草原產出的質量。第三,建設好一片草原。選擇水肥條件好的地區,組織做好人工種草工作,滿足本地畜牧養殖業的用草需要。第四,用好一片草原。對生態狀況好的草場,要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輪牧、休牧等工作,實現草原畜牧業的轉型升級。
草原監管部門要以草原保護的政策作為科學引導,改革創新制定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第一,全面健全草原生態獎補政策,依照不同草原的修復現狀,不斷提高獎補金額的數額、擴大覆蓋面等等。制定各式各樣獎補機制,將獎金補貼與草原生態保護工作掛鉤,充分調動相關工作部門對于草原修復的工作熱情。第二,加快草原承包權流轉,結合草原實際情況推進承包確權工作,推進“地塊、面積、合同、證書”的四位一體。第三,抓好落實《草原法》執行工作,在對管轄的草原地區進行實地調研之后再出臺保護條例,執行最嚴格的草原保護規范要求。
總而言之,草原生態修復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草原生態系統不但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充當天然蓄水池、調節氧氣二氧化碳平衡的天然作用,還具有推動草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加牧民的可支配收入的重要意義。所以,政府部門以及草原人民要深刻意識到增強草原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相關工作的意義,更加重視草原生態的發展。與此同時,還要特別關注提高全民保護草原的意識,培養人民群眾愛護草原、保護草原的習慣。還要設立相關的草原保護機制,制定出草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在開展相關的草原修復和保護工程的時候,還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和設施條件,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不能照抄照搬其他草原地區的保護修復措施,嚴格遵守草原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按照相關規定執行草原修復工作,爭取做到嚴格依法治理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