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瓊 漳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漳浦分中心
在以往,事業單位在編制財務報告時,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預算執行情況,但是仍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無法反映資產負債和成本費用情況,不能為政府部門提供有價值的財務信息。2019年新《政府會計制度》正式實施,迎來雙基礎核算模式,核算方式較之以往發生較大改變,這要求事業單位在編制財務報告時要嚴格遵循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確保財務報告編制規范、合理、科學,與此同時,為進一步規范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財務報告編制辦法》等制度也不斷完善,這為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當前形勢下,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僅僅采取收付實現制已然無法滿足要求,因此推動權責發生制落實具有必要性,在政府財務報告編制中引入權責發生制適應了事業單位發展需要,能夠全面反饋單位情況,促進事業單位財務規范化建設。
在事業單位中,雖然收付實現制應用時間較長,且已廣泛運用,但是收付實現制存在一定的弊端,難以全面準確核算事業單位的資產情況,同時無法明確債權債務關系,了解收入費用情況,這導致的結果是難以全面反映出政府部門的綜合財務狀況[1]。長期以來,政府部門對自身資產底數不清楚、不掌握,這嚴重影響了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容易誤導決策,不利于單位的良性發展,同時也不利于事業單位的財務規范化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政府部門嚴格遵循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改進核算方式,基于雙基礎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既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全面獲取政府部門財務數據,數據來源更加全面和多樣,如此能夠為財務報告編制奠定數據基礎。財務報告能客觀反映出政府部門的財務運行狀況,了解現金流量情況,明確資產狀況和成本費用情況等,如此不僅有助于財政部門強化對事業單位的監管,還便于事業單位針對性、科學性制定后期工作計劃,提升單位運營水平,真正實現有效利用財政資金,發揮服務效能。
在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時,如果數據來源不可靠,就容易出現信息失真情況。政府財務報告和財政總決算報表是政府綜合財務報表的主要信息來源,其數據信息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因此政府部門編制決算報表較為關鍵。在編制決算報表時,一些數據需要財務人員依靠以往工作經驗進行主觀判斷,才能進行填列,如工資福利費用數據等,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出現財務綜合報告中的數據與實際存在差異的情況[2]。除此之外,在編制部門財務報表時,質量問題難以管控,在信息化時代,會計核算時采用大數據技術,運用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經常采用以表轉表的編制方法,每一項數據的轉換、調整都具有一定的依據,存在相應的邏輯關系。然而,在會計工作實踐中,財務人員不注重會計數據之間的深層次關系,認為只要能夠通過系統審核就可以,財政部門工作量較大,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對編制的財務報表進行全面嚴格審核,檢查的深度和細致程度不夠,更多都是從表面層次進行一些審查,如此容易影響財務報告編制質量。一些部門在報送財務報告時,存在質量不高問題,出現事項遺漏、數據不準確的情況,如此大大增加了政府綜合財務報表編制難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按照財務工作制度的要求,需要經常進行對賬,對表內、表間各種數據進行相互驗證,能夠保持有效銜接[3]。當前在對賬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各種往來款項是對賬的重點內容。有些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比較久遠,有的業務單位已經注銷、合并,業務主體發生變化,想要進行函證卻無法找到主體。有的事項辦理時程序不規范,缺失原始憑證,款項列支時不符合財務要求。由于對一些業務事項存在不同的理解,處置程序存在差別,增加了會計業務處理的難度。第二,單位與職工之間的款項往來不規范,比如暫借款、墊付款的處理不符合要求。只能從賬面上看到資金流出的記錄,無法顯示后期進行了資金業務核銷,甚至還出現了用原始票據進行再次核銷的問題,造成了資金損失。第三,未建立對賬機制,不管是財務會計,還是預算會計,未能做到不定期對賬。在預算和財務會計處理過程中,對于工資福利費用,未能做到一致性處理,如分別納入不同費用賬戶。在年底編制報告時,對于預決算報告,往往存在一定時間差,并且需要與財政部門核對決算數據,但是由于未能同財務會計進行數據核對,對賬不及時,常常導致數據差異較大,影響財務報告編制質量,增加工作難度。
要將權責發生制落實到位,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做好銜接工作,要按照上級關于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文件要求,實現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的無縫對接,核算方式符合實際情況,能夠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4]。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后,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在不同的場景下進行運用,權責發生制更多運用核算各種經濟業務,兩種核算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當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時,如果一些事項沒有進行會計記錄,無法進行數據調整,將會出現數據差異。當采用權責發生制來進行核算時,雖然沒有對款項進行結算,當符合確認條件時,可以根據實質情況進行會計確認。事業單位進行會計核算時,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存在差別,對財務報告的編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需要進行數據的轉換與調整,這些問題需要給予解決。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要將部門財務賬和基建賬合并處理,并進行雙分錄核算,然而在實踐中,由于基層會計人員沒有開展過這類業務,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不足,沒有完全做到雙分錄核算,影響了會計數據的完整性。在建設公共基礎設施時,由于會計核算主體存在問題,影響了會計數據的完整,對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按照權責發生制進行處理,但由于多種因素,很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資產數據并沒有在部門單位的固定資產賬目中體現出來,此種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基建資產數據的缺失,造成對資產的核算不準確,嚴重影響了政府財務報告的質量。
長期以來,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時普遍采用收付實現制,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規定,需要實行權責發生制的記賬方式時,很多財務人員不適應,對新的記賬方法不了解,不能準確地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方法來記賬。很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觀念不強,缺乏成本核算的意識,沒有充分認識到采用權責發生制的積極作用。在一些財務人員的思維觀念中,現金流入流出才是記賬的依據。比如,對于接近年底產生的收入也要主動預估相應的成本,但是一些單位未能規范操作,加之由于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特殊,由此增加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難度,很多項目存在不確定性因素,進行成本費用的核算存在很大困難。
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事業單位應當采用平行記賬的方式。為順利開展平行記賬工作,需要對會計核算系統進行更新,財務報表是根據各種財務數據核算形成的。事業單位要重視會計信息系統開發工作,要以信息系統開發調整為契機,對單位財務記賬系統、部門決算系統和財務報告系統進行有機整合,從而能自動提取數據、匯總數據以及自動生成會計報表,實現賬表一體化,建立綜合的財務核算平臺,最終做到會計數據與會計決算報表、財務報表有機結合,數據鏈接暢通,避免因為人為因素導致偏差,為政府部門領導決策提供真實準確的財務信息。財政預算會計仍然執行收付實現制為主的核算方法,因此在編制綜合財務報告時會遇到對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進行調整的情況。政府部門在編制綜合財務報告時,要對需要調整的事項進行分析評估,選取合適的編制方法,因為一些會計決算數據可靠性低,會計報表存在調整事項,進行調整時,要結合預算數據、財務報表數據來計算調整金額,要確保會計報表數據的真實可靠,避免出現會計信息數據失真的風險。
政府各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賬目核對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好賬目核對工作,對于不同報表,以及報表科目之間的關系,要做到保持一致,保持對應關系。對于資產負債表,應能全面客觀準確反映單位的資產負債狀況,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占有重要比重。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針對累計折舊,要求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財務會計核算處理,而在未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之前,對于累計折舊,并未明確要求進行賬務處理,只是針對折舊數據進行單獨計算。在開展會計工作過程中,存在賬務處理與平臺數據之間的銜接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尤其是資產類別,要做到準確劃分,在資產增、減以及計提折舊操作時,要及時全面的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核對,確保數據一致性。針對往來款項,在進行管理過程中,要做好事項核實工作,對于外部往來事項,應由專人進行處理,在職權債務確認過程中,可以通過函證的方式進行。對于事業單位內部的往來款項,財務人員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并嚴格履行好各項手續,以年度為周期進行處理,確保在一個年度內處理完畢。對于收入費用表,通過對其進行分析可以明確單位經濟活動類型,以及經濟性質,進而了解單位年度運行情況,在編制報表過程中,要注意做好數據核對工作,確保在雙會計基礎上,收入費用能夠保持一致,從而減少失誤[5]。
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時需要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核算方式,然而目前很多行政單位仍然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方式進行賬務處理,在處理方式上存在很大差異。一些事業單位的基建賬還沒有完全與單位的財務賬合并處理,財務數據不完整,影響了財務報告的編制質量。要做好部門財務報告的編制工作,重點要處理好合并報表,主管部門要妥善處理好各類信息,做好統籌安排,內部單位與外部單位要與單位信息庫相匹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制定出臺數據管控手冊,對本部門的各類信息進行規范,明確編碼規則,為財務信息化建設做好準備工作。要解決公共基礎設施因為主體問題導致的數據不準確的問題,可以建立基礎設施數據庫,根據項目的項目主體、立項時間等具體要素點,將公共基礎設施納入數據庫管理,進而提高財務報告的數據準確性[6]。當前時期,政府各類公共基礎設施數量很多,標的金額較大,如果這類數據缺失將會對財務報告的全面性造成很大的影響。要努力解決獲取公共基礎設施數據困難的問題,將政府部門預算項目管理的經驗充分運用到基礎設施管理工作中,根據項目要素進行確認,確保將資產入賬處理。在具體操作方法上,第一步,要求各基層單位要在具體職責范圍內對各公共基礎設施的權屬進行確定,劃分準確,避免因為權屬不清造成入賬不準確或者出現遺漏的情況。第二步,入賬價值要確認準確。利用基礎設施項目庫,按照管理權限,根據各基礎設施的立項及結算報告,確定出基礎設施的入賬價值,入賬數額要經過審計部門確定,或者根據評估報告來確定。第三步,對于沒有建設完成的基礎設施,要先估算入賬。當項目審結時,再調整入賬價值。對于新增加的公共基礎設施,如果能夠確定出入賬價值,就第一時間確認,對于估算入賬的要及時調整,逐步實現將各類公共基礎設施納入政府資產管理范圍,并在財務報告中得到體現。
按照嚴格的賬務處理程序進行操作,才能保證政府財務報告的質量。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記賬規則進行了很大的改變,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有利于進行會計核算工作。財務人員要認真掌握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內涵和規定,認真做好新舊準則之間的銜接工作,為新準則的順利實行打下良好的基礎,改進會計核算工作質量。財務人員要注重財務核算工作的全面性與準確性,認真落實新會計準則的各項規定。在編制政府財務報告時,很多數據都是來自政府部門的財務報表,而這些報表都是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處理的。當年末進行賬務處理時,對于收到項目款的處理方式要根據項目狀態來決定,如果項目還沒有開始進行,可以用往來科目進行處理,記在預收賬款科目中。
綜上所述,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是財務工作的重難點,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背景下,單位要注重推動財務報告編制規范化、合理性、科學性。新《政府會計制度》為事業單位加強財務規范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作出了關于財務報告編制工作的新規定。作為政府部門,要主動面對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在財務報告編制中存在的問題,政府部門要主動作為,積極適應新要求,從體制機制、制度建設、提高業務能力等方面入手,進一步規范各項經濟業務,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提高財務核算水平,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