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巖
(甘肅省平涼市鐵路中學,甘肅 平涼)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以及“雙減”政策的推行,學校及教師都應當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思路,堅持以學生綜合發展、核心素養提升為教學目標,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任務,并在教學改革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此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改革應當從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堅持通過素養評價和學業質量檢測等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能力。
學業質量檢測和核心素養評價雖然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及學習興趣,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這些內容并不集中在某一教學環節,而是貫穿于教師教學、學生知識學習與輸出的全過程。因此,想要真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現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提升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必須堅持在物理教學全過程貫徹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和學業質量檢測。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核心素養與傳統學生的知識學習不同,它更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是一個全面、綜合的物理學科學習標準,在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中,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以及是否保持良好、端正的物理學科學習態度,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實驗能力甚至是物理價值觀培養都屬于核心素養[1]。因此,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物理能力以及物理學習態度、情感等內容,而從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出發,又可以延伸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情況的評定標準,是教師檢驗自身教學效果、學生檢驗自身學習效果的重要內容。在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中,教師應當從上文所述的核心素養內容出發,評價標準不局限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而根據筆者在一線教學的經驗總結和實踐研究,當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應當做到:以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學習情況為底線,以學生的創新思維、實驗能力以及學生認真、負責、嚴謹的學習態度為基本評價標準,并從學生的物理思維方法、探究能力等角度出發細化評價原則,豐富評價內容。
在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的基礎上,物理學科的學業質量檢測應當包括學生核心素養評價,也即上文所述內容;學生的思維方法評價,教師應當通過小組教學、問題探究、項目式學習等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物理學科的思維方法,加深對物理的理解;學生能力評價,教師應當結合物理實驗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等內容展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深度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質量檢測。正是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和學業質量檢測的標準與內容,筆者認為,其評價應當是過程性評價,應當貫穿學生物理學習全過程。
在調查研究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對如何學習物理沒有系統性認知,許多學生的物理學習雜亂無章,被動性過強,完全依賴教師的教學引導和課程指引。在傳統應試教育思想中,這一教學模式或許能夠短時間內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力,但隨著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認識到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在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意義,并由此展開初中物理教學改革[2]。而筆者在教學中發現,當前初中物理教學與學生的素質培養既有積極一面,也有不可忽視的消極一面。
從積極的角度分析。在“雙減”政策、物理教育改革等政策及理念施行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重視教學過程中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滲透,并由此取得一定的積極效果。在研究中,筆者發現物理教師能夠運用項目式教學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如在測量物體密度的實驗中,教師能夠以“如何測定實驗品密度”為項目展開物理實驗,引導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其探究能力。諸如此類的教學改革以及創新性教學措施正逐漸與物理教學融合、滲透。
但在物理教學中,不同教學環節之間和教學措施之間的割裂性明顯,這是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在現代教育理念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當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期待和學習需求制訂教學計劃,并在教學階段給予學生正向的情感反饋和教學支持,進而引導學生通過物理教學培養其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其綜合能力。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和學業質量檢測正是落實教師物理教學改革、強化學生各項能力的關鍵點。與傳統物理教學方式相比,從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角度出發的物理教學一方面符合物理教學的激勵要求,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正常學習需求及學習情緒,教師能夠通過正向的情感表達與鼓勵來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在學生素質培養角度下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和學業質量檢測也符合此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更易為學生接受。
在上文中,筆者結合當前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和學業質量檢測的內涵與必要性進行分析。而想要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貫徹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和學業質量檢測,教師必須堅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能力培養的融合,利用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而學生的能力培養也能夠反作用于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和質量。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以學生的試卷和課堂參與度、注意力集中情況為教學設計的重點[3]。物理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前將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拆分為不同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展開物理學習,進而建立物理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素質,將不同的知識學習目標與學生的能力培養相對應,并建立學業質量檢測體系,落實各個檢測標準的細節。
例如,在“密度與浮力”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物體質量、阿基米德定律等教學內容,將本單元的課堂教學目標拆分為質量、密度、浮力三部分。學期教學目標也關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探究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而后,教師再制訂學業質量檢測標準,針對每一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問題,通過學生的思考過程、思考內容和問題的回答評價學生是否完全掌握物理知識以及學生的能力培養情況,并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教學問題,包括思考性問題、知識理解和記憶性的問題,在課堂教學前充分掌握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情況。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學生應當在物理知識學習中樹立正確、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并以科學的視角探尋物理現象背后的知識與規律,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問題分析能力等各項能力。因此,在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評價和學業質量檢測設計中,教師就應當以聯系、發展的眼光設計學業質量檢測,尋找不同學習內容的共通點和聯系點,展開綜合、系統的物理學科教學,進而建構學生的物理學習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并貫穿于學生的物理日常學習。
在初中物理日常教學中,筆者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小組教學在小組內積極交流或展開物理小實驗,如引導學生分析阿基米德實驗等,并引導學生思考物理課堂的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堂中筆者也堅持以肯定、鼓勵的角度出發,肯定學生的題目完成情況及完成質量,再從學生題目完成的反饋展開具體課堂教學內容。
作為衡量學生物理學習情況的重要教學環節,學業質量檢測也應注重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避免學生因為興趣不足陷入被動學習、消極學習的境況之中,教師應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業質量檢測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發展為評價標準,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理解物理學習與其生活、社會進步發展之間的聯系,并具備辯證思維,能夠以更加認真、負責、嚴謹的態度展開物理學習,并提升自身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此外,為了保證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教師的學業質量檢測應當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展開設計,而由于物理班級內的學生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因此經常出現學生學習情況不一致等問題。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為,物理教師可以在講評課設計階段對不同小組的學生情況展開更具個性化的習題設計,在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物理教學與學業質量檢測。
綜上所述,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正向情感的角度展開物理知識學習,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在物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挑戰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與學業質量的檢測能夠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師的教學效率,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