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起
(甘肅省靈臺縣城關中學,甘肅 靈臺)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物理在理科中屬于非常重要的學科,一直以來都被家長與教師所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雙減”的實行,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其教學工作的核心目標,而相關的教學工作也不應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避免采取“灌輸式”解題方法,讓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并通過結合知識教學與科學探究,使學生在探索中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感,并發展自身的思維理念。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在進行物理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將物理知識轉化為個人發展與品格塑造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何種科目,在課堂上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成為專業的人士,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能夠終身受益的知識,并在生活中得到應用,以解決相關的問題,這就是核心素養。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思考與實驗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概念與思維,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養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在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在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對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能夠發展物理思維,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不僅僅是為了解題應對考試,也是為了真正懂得知識的原理,以更好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學科思維的創建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屬于重要內涵,而在物理學科中物理思維的創建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內涵之一。物理思維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通過構建知識體系,借助發散性思維將抽象的物理知識以更為形象化的方式進行記憶,對知識的理解與消化具有積極作用。例如,在進行推理的過程中,可通過推理思維構建推導圖,借助形象立體的方法,更快地掌握物理知識,對生活中一些問題的解決也能夠起到積極幫助。
在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猜想、實踐操作、對比試驗等方式,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可通過啟發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實現知識的外化,借助觀察與分析,讓學生逐漸形成創新能力,具備創新精神,并在學習過程中敢于提出問題和質疑,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例如,在物理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安排相關的實驗,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實踐任務,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在遇到一些實際問題時能夠運用創新思維解決。
在初中物理核心素養中,科學態度是非常必要的構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部分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關注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卻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與責任意識的培育。物理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夠落實責任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上更為科學嚴謹,而且能讓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承擔社會責任。例如,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過程中,可引入科學家的故事,為課堂增加人文關懷,從科學家的故事中學習其優良品質,逐漸使學生養成責任意識。
對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興趣是一大關鍵。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影響到實際教學工作的表現,因此,學習興趣的培養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對物理學習更具有好奇心,在客觀上促進了學生物理素養的養成。
在物理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另一個重要陣地是課堂之外的內容。讓物理學習從課堂走到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提供解決思路。例如,教師可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開展有趣的交互活動,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等手段,讓學生對學習能夠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與“雙減”政策的推行,課程教學的革新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很多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的教學大環境,因此必須對教學方式作出改變。為了培養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教師探究培養模式的同時還要將教學與生活進行結合,落實核心素養,同時結合其他方法,更好地實施核心素養的相關培養策略,真正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1.轉變教學觀念
為了培養初中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將自身的理念付諸行動。對初中生而言,其對物理科目的學習才剛剛開始,缺乏物理思維,無法對抽象的物理知識進行理解與消化,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局限性,在確保課堂任務教學的同時,增加更多的實踐環節。對缺乏足夠實驗室與相關設備的學校而言,教師可對實驗設計進行優化,選取具有較強操作性的項目,可在課上直接演示,也可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同時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2.更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單向的授課模式,即教師講課、學生聽講,抑或是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示范、學生模仿,不但無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通過趣味課堂的形式吸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經過討論與實踐得出最終結論。例如,在教學關于“杠桿原理”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提問生活中常見的杠桿,并交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之后教師講解相關公式,結合實際生活,加深學生印象。
3.強化問題意識
在物理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復習和驗證教師所講授的理論,并研究公式的推導,為此教師需要營造較為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強化問題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出質疑。針對學生在公式推導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教師需要進行耐心解答,因為只有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才能夠開展后續學習。此外,教師還應對提出問題的學生予以相應的獎勵,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更好地對其物理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4.開展自主實驗
在物理學習中,相關的實踐操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核心素養的培養關鍵。初中物理課實驗課程的課時較少,如果只通過教師的課堂演示則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實驗,以培養其興趣愛好,并將其變為一種習慣。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學生能夠通過更多的方式對實驗渠道進行了解,因此,教師還可巧妙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相關的課程,讓教學過程更為生動、有趣。
5.編制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的編制不僅僅是課后學習,其也起到了對學生自我檢查與審視的作用。在此階段,學生通過梳理實驗前后所用到的工具、涉及的原理以及本次實驗的目的與結果等,在報告中得以充分體現,使學生更好地對實驗操作進行鞏固,不但能夠理論聯系實踐,還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在編制實驗報告時,教師需要確保其真實性與完整性,也要嚴格檢查實驗報告,根據報告中所記錄的數據分析其準確性,不但能夠使學生擁有正確的科學態度,還能夠讓學生更加具有責任心,進而提升其物理核心素養。
1.提升教師素養
教師在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科學實驗決定了教學工作的質量。如今的初中物理教師面臨任務繁重的問題,認為自己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習,只能通過自身的經驗進行教學,導致課堂氛圍僵化。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素養,并對自身理念進行更新,不僅僅是為了培養更為優秀的物理人才,也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科學前沿
任何學科都需要具有科學素養,離不開知識儲備,學生自身也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如今“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對物理學科的發展進行持續關注,了解最新的科學前沿,使相關的教學工作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和最新的前沿科學相接軌。為此,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培訓和學習,提升教學素養,了解當前最新的技術與方法,與科學發展進度接軌,同時采取開放的教學態度與靈活的教學方式更好地培養物理思維。
3.做到言傳身教
初中物理課堂的實驗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數據偏差與錯誤,此時部分教師會對數據進行修改或忽視,并不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擺正心態,并吸取教訓,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實現雙方的共同進步。由于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誤,教師需要加以正視,并在改正的過程中不斷進步,提升自身的實力。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需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各種現象與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找到錯誤的原因并將其糾正。
4.多種學科整合
科學涉及多個領域,而多個領域也會涉及多個學科,因此將不同領域和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對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將不同學科進行比較區分。在科學領域包含了各種學科,如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具有緊密的關聯,而物理學在自然科學中與其他學科同樣擁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多種學科的整合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5.經歷實驗探究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物理現象都會使人們對事物的本質規律產生誤判,而實驗探索能夠提供一個接近真相的機會。以環境溫度判斷為例,環境溫度只能通過冷與熱來形容,但在經過實驗后,可以得知冷與熱其實是相對的概念;再以照鏡子為例,當人遠離鏡子時會覺得鏡子里的自己比較小,靠近時卻又變大了,經過實驗后可以得知平面鏡的成像原理,并得知鏡中的像與實物是等大的。因此,物理實驗能夠讓人們更加接近真理。
1.生活化情境
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僅僅是對理論進行講解,遠離實際生活,使得學生很難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同時也影響到物理教學的效果,不利于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如今的物理教學強調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之間的關系,更重視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引導進行物理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摩擦力”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列舉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聯想到摩擦力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
2.生活化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更多采取灌輸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時間,無法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更為系統地理解與消化,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并結合生活化的問題,為其營造熟悉的學習環境。例如,在教學“熱機”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引用燒開水的案例吸引學生,并逐漸引向蒸汽機的原理等問題。
3.生活化實驗
實驗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學校由于實驗資源條件的限制,部分實驗無法有效進行,因此為提升物理實驗的教學質量,可將生活素材進行充分利用。例如,在學習“壓強”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相關概念,并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對壓強這個概念具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并加深其印象。
1.重視知識形成
初中物理學科包含了對科學的研究與對待科學的態度以及相關的方法等,初中生的學習能力與習慣的養成在此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學模式的優化需要從知識的教學切入,讓學生關注知識的形成,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在生活中進行更為有效的應用。
2.設計多元實驗
物理學科重視實驗,因此,物理實驗教學的多元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將探究實驗的活動巧妙融入其中,還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觀察與分析,提升綜合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身能力,而且能夠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進一步對知識進行鞏固。
3.開展探究活動
探究式學習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習模式的自主性,提倡探究與合作,而探究式學習能夠落實立體目標的總體要求,相關活動的開展既能夠優化學習方式,又能夠讓學習更為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以更為科學的態度對待物理學科,還能夠讓學生更有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對物理學科具有更高的求知欲。
4.活用問題教學
科學思維能力在初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問題教學的靈活運用能夠為教學提供有效方法,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基礎設計巧妙的問題,讓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雙減”的大背景下,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需要對知識內容進行內化,而不是僅僅通過對解題思路進行了解以應對考試。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提升探索知識的能力,樹立責任意識,最重要的是對學習興趣的培養。為了在“雙減”背景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教師需要真正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并研究相應的培養模式,同時還要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此外,教師還要重視知識的形成、設計多樣化的實驗、開展探究活動等,進一步提升學生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