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
李玉萍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向陽小學,甘肅慶陽745000)
在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的教育方法必須不斷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與傳統教育相比,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科學優秀的教學方法,增加自己的教學細節。小學是學生發展學習能力和改善自身教學細節的重要時期。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其日后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科學有效地提高我國小學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是本文要探討和分析的問題。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閱讀教學
在整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小學教師還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種舊的教學方式雖然也能達到教師教學的目的,卻浪費了很多時間,在發展學生素質方面不起主要作用。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小學教育也是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但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他們對不同事物的認知和理解非常模糊。教師一旦為學生確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未來學習道路上的許多障礙就會減少。這對教師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此,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還要不斷學習優秀的教育方法,不斷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進步,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新課程背景下,雖然教師們正在逐步轉變教學觀念,努力追求高質量的教育,但小學教育仍然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問題。教師們仍然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嚴格規定學生閱讀的書目和文章。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學目標,但限制了學生的選擇自由,學生只遵循教師的節奏,這無益于提高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
第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能力。在學生基本識字的前提下,教師通過長時間的學習訓練,提高學生分析、解釋文章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及能力,從而有效增強學生語文素養。在其背景下,學生更愿意自主閱讀,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增加詞匯量,提高可讀性。第二,有助于擴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的知識從書本學習擴展到休閑學習,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提高文學素養。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廣泛的文學活動提高文學素養和閱讀能力,向作者的作品學習,學習其對世界的認識,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和技巧。
根據《中國小學教育基本讀寫能力》的規定,小學教師必須進行適合當今小學生的漢語閱讀教學。當前小學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一方面會導致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會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小學教師在教授相關的語文素養時,即課堂教學時,經常使用教科書教學生。教師在講臺上解釋教科書,學生只能被動地聽教師解釋和分析教科書,直接后果是學生無法掌握教師的分析內容。對于一些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對教師講解的內容知之甚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內容會被他們遺忘。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將課堂上主體從教師轉變為學生,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要參與者。此外,現階段語文教學的教學內容仍然相對簡單,只停留在某些語文閱讀技能和方法的教學上。如果教師只在課文中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和方法,而未向學生更多地解釋文章的來源和作者的寫作背景,那么小學生的中文閱讀框架就不會很好地建立起來。當他們遇到類似的文章時,只能根據教師記憶中的學習過程進行分析。這種效果非常糟糕。學生的識字率和理解能力因其所處的階段而不高,而小學語文的主要內容需要學生的持續記憶,這使得學生更害怕閱讀學習。同時,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教學并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教師在學生基礎識字階段構建小學語文閱讀學習體系,不僅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而且要求教師快速、準確地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培養主動學習意識。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自己的文化積淀和社會認知不夠深刻,不足以支持學生理解某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文章。在小學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的指導,這也意味著小學的教學方法無法被有效實施。
學生自主閱讀不足是造成當前小學教師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學生缺乏獨立和閱讀的熱情。此外,教師沒有注意到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益處,缺乏互動,開展閱讀教學不順暢。尤其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重視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導致學生將閱讀視作艱難的任務。這些現象的存在,對開展閱讀課十分不利,因而,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將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及閱讀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必須以學生的獨立素養為主要的交際手段。在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比較有趣的刊物,讓學生在體會到閱讀的感受。例如,在講授《狐貍分奶酪》課時,教師可以提出與此相關的問題:“你見過狐貍嗎?為什么狐貍會在文章中分享奶酪?干酪怎樣分?”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讓學生快速閱讀、分析、討論文章,使學生可以有閱讀的目的。接著教師又問:“為什么狐貍在笑,小熊哥哥的特點是什么?”并引導學生們仔細閱讀課文。這樣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和分析技巧,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為學生的閱讀活動創造良好的閱讀空間和閱讀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通過閱讀,也能加深學生對閱讀的理解,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獎勵或鼓勵在競賽中表現出色的學生。例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然后選出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向在比賽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頒發小紅花獎章,提高學生的讀寫意識,激發閱讀興趣。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學生獲取和學習知識不能只依賴于教材的內容,因此,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和基本閱讀能力。教師要將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既能豐富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開闊學生視野,擴大閱讀知識儲備,培養健康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當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時,學生通常對恐龍感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和學生互動,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恐龍。教師可以通過因特網或其他現代信息技術找出有關恐龍的文章給學生閱讀和指導。教師也可以建立“科學耳朵”,在教室里給學生借一些關于恐龍的書,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促進學生在閱讀中得到滿足與快樂。
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基礎知識。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基本素養內容為指導,對語文課文內容更深入地了解,更準確地理解文章的結構、目的和感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正確理解文章中表達的思想和感情,逐步提高語文素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知課文的意義,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比如《秋天的雨》一文就是以一系列的修辭手法描寫秋的特點,以秋色的美表達作者對秋天的深切感受。所以,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大聲朗讀。當學生對彩虹有了一種特殊的理解時,就能深刻理解“色彩”這個詞。當學生對這個短語有強烈的感情時,他們可以收集修辭手法的運用方法“擁抱和觸摸柑橘和柿子,爭取人們選擇。”這樣,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培養語感,提高基本的漢語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堅持以基本素養為重要指導內容。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合理運用有針對性的閱讀筆記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豐富知識儲備,為學生實現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提供穩定的基礎。例如,為了實現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教師需要使用良好的實踐指導學生。在學習新單詞時,教師可以盡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或允許學生獨立使用工具書或與同學交流,以消除漢語閱讀中存在的障礙。然后,在學習一定漢語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文內容包含的思想感情,并采取記錄的方法豐富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的閱讀體驗。這樣,學生就可以學會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理解閱讀內容,逐步閱讀,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水平。
在小學閱讀課上,語文教師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這是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學教師應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著高度的尊重,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緊密聯系,合理檢查語文閱讀理解的內容,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例如,在教學《搭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確指出他們喜歡這篇文章的哪一部分,并說出喜歡這一部分的原因,讓學生更好地將自己的感覺和文章中的感覺結合起來,從而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
閱讀質量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和靈魂,閱讀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閱讀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高尚品質的人。例如,教師在《北京》一文的教學中,可以根據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和小學教師的認知素質,合理控制閱讀內容。“是的,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為了我們盡快過上幸福的生活,革命先烈們愿意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他們的英雄事跡和獻身精神將代代相傳,永遠不會被忘記。”從這個意義上說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們站在廣場中央的英雄紀念碑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意義是什么?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革命英雄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激發學生對英雄的無限敬意。小學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就必須創新,優化教學策略,優化語文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持續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閱讀技巧和語言感受,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有效地拓寬學生的思維。
隨著基礎素養融入語文教學,教師還可以要求小學生進行更全面的語文課外閱讀,通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改善他們的閱讀體驗和靈感,從而不斷積累和加強他們的漢語素養。然而,這個年齡段的小學生并不是想安靜地坐下來看書的學生,他們控制自己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不完美。因此,教師應在課外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有趣的活動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不僅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而且還讓學生掌握了相應的閱讀技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育時代,小學教師要重視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小學教師可以通過基礎教育滿足對小學教育的嚴格要求。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閱讀課作為主要課程之一,教師十分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為學生語言表達及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戴艷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29):103-104.
[2] 張兆輝.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1(29):139-140.
[3] 魏國娟.遵循單元編排規律實施循序漸進策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閱讀教學實踐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1(10):68.
[4] 蒲建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27):77-78.
[5] 李婷.由篇及本讓閱讀落地生根——核心素養下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1(26):48-49.
[6]李彩琴.新課程改革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研究[J].學周刊,2021(04):83-84.
[7]張榮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121.
[8]陳曉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創新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49.
[9]劉春芳.探析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界,2021(21):48-49.
[10]祁永蘭.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快樂閱讀,2021(08):68-69.
[11]周菊霞.探究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6):63-64.
G622
A
1002-7661(2022)26-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