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軍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中學,山東 濰坊)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的思維品格和關鍵能力就是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也是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互動式教學方式,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方便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并根據學生的情況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從而實現整個班級能力的提高。本文將結合實際經驗對核心素養下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都會比較注重自身的儀態,教學目的往往只是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課堂教學中講授的內容也僅限于教材或教學大綱,對知識的延伸性比較少。從學生方面來講,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聽課情緒也不穩定,容易出現厭學的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具種類也較少,講課方法單一,師生之間的配合、互動較少,缺乏默契,導致課堂氣氛低沉,缺乏應有的活力。學生學習知識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不利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思維及創新能力也得不到培養,難以獲得全面發展。
高中時期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因此,有些教師就會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數學教學中的互動是在浪費時間。然而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思考,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學生的思維不能被禁錮,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思考,只有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及困惑全部表達出來,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然后才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訂合理的、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案,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課前的代入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入新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師在上課之前引入一些比較有吸引力的話題,可以使學生消除對以往數學教學的偏見,還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提升課堂氣氛。將學生引入話題中,可以讓學生在互動中了解即將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產生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會驅使學生積極學習。教師在設計互動話題時也要以學生的好奇心為出發點,讓學生主動進行互動。另外,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要將自己的引導作用充分展現出來,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
例如,在進行“集合及其表示方法”的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來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咱們數學課上的‘集合’和大家平時上體育課時的‘集合’是一樣的嗎?它們之間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教師用不同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集合”的區別,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并引出了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或者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看看哪些事物可以稱為“集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從身邊入手了解“集合”的定義。學生的答案也許會出現錯誤,教師要及時進行更正,并向學生解釋答案錯誤的原因。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要注意不能約束學生的想法,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課堂學習氣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輕松的課堂氛圍可以幫助學生緩解緊張的學習神經,消化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則是改善課堂氛圍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建立有效的互動,使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都能夠被激發出來。教師可以結合多種類型的互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互動的參與度。
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與斜二測畫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小實驗,以此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讓學生通過對白紙進行折、剪得到一些幾何體。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操作,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制作中的一些感受,然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繼而引出相關的數學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印象中的幾何體,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這樣就能使學生都參與到互動中來,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也要對學生所畫的幾何體進行補充說明,使學生明確其含義。
通過日常教學工作中總結的經驗可以看出,教師想讓互動教學具備實效性、針對性,就要明確互動主題,制訂清晰的目標,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互動環節,使互動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制訂互動任務時,就要讓學生明白互動的主題、要求以及目標。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互動可以使互動教學的效果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學“向量的數量積”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并要求學生探究以下兩項任務:(1)用數量積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2)通過數量積來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共線關系。在學生討論“數量積的應用”時,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互動要求與目標,比如,“已知|a|=3,|b|=6.當①a//b,②a⊥b,③a 和b 的夾角=60°時,分別對a、b 進行計算.”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互動的同時進行雙邊活動,使互動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可以通過數學來解釋,也可以說數學源于生活。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會無法理解數學知識,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從我們的生活中挑選一些例子讓學生去探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空間幾何體”的教學中,有些學生因缺乏空間想象力,對三視圖與直觀圖的學習非常吃力,往往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進行思考。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教學樓外進行觀察,并讓學生進行互動、思考:假設教學樓就是一個長方體,將教學樓進行多次組合之后,會成為什么樣的幾何體,它的三視圖是什么樣子的?又比如,一扇窗戶就是一個正方體,可以出現哪些組合?教師通過真實的生活案例讓學生進行思考,可以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可以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之間是有非常多的聯系的。
高中數學課程是有一定難度的,大多數學生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比較吃力,甚至無從下手,所以教學質量也就很難得到提高。數學在高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尤其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數學教學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高中階段是比較特殊的,家長、學生以及教師都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因此,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一般都會采用機械式的學習方式。對于一些重點知識或公式,大多數學生會選擇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學生的精神會疲憊,并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就不能局限于教學任務,而要更加注重感情層面的互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改變學生對數學、對教師的看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形成積極思考的意識。
例如,在學習一些難度較高的數學概念時,教師要從情感層面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學生的困難,設身處地地替學生考慮,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出發點,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掌握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在必要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心理干預,要鼓勵學生,使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防止學生因困難而產生厭學心理,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中,進而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尤其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從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數學方面的各種能力,讓學生真正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并能靈活運用,而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互動式教學可以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使教師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更好地融合互動式教學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