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
(甘肅省靈臺縣第一中學,甘肅 靈臺)
在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新課改理念的教育大背景下,加強想象類作文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培養學生想象力、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學習,為其將來更好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奠定基礎的需要。
想象是人類實踐活動的重要條件。人在各個實踐領域里都離不開想象。想象力是人不可缺少的智力,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在作文教學中培養想象力,不失為一條重要途徑。
創新對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能力,備受全社會關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之一。那么,怎樣去培養呢?筆者認為,如果從加強想象類作文訓練,提高學生想象力著手,可以說是一條捷徑。從想象的概念看,想象主要是通過原有的表象創造出新的表象的人類思維活動。不論是人們頭腦中的再造想象,還是創造想象,都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成分。所以,想象的過程就是創造力發展的過程。一個人想象力越豐富,他的創造力就越強。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現在一些心理學家把想象力作為衡量創造力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寫作部分明確指出: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從目前寫作教學現狀看,不少學生作文課上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怕寫作文、厭煩作文的現象比較普遍,許多學生作文內容空洞、語言貧乏、無細節、無真情、作文套路化、“八股味”較濃。當然,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這兩個原因不無關系:一是不少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嚴重,堅持“為應試而寫作”的錯誤觀點,為了贏得高分,刻意打造“高考體”,不遺余力地傳授“寫作技法”,如怎樣開頭結尾,怎樣過渡照應,怎樣點題扣題,怎樣使用比喻、排比句等,使得學生放不開寫作的手腳,打不開寫作的思路,降低了寫作的興趣,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到限制;二是在作文教學中,對寫真人真事作文練得多,而對想象類作文訓練得比較少,學生的想象力未得到有效的培養。所以不少學生作文就出現了打不開寫作思路的問題、語言干癟的問題、缺少細節的問題等。對以上兩個原因,我們稍作分析,不難看出一個通病,即忽視、限制、扼殺了想象力。
青少年時期正是想象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有著成年人無法比擬的好奇心,對大自然、社會、人生有著無限的憧憬和探求。如果我們順應青少年這一心理特點,在作文教學中,開展想象類訓練,就會開拓他們敢想敢說的空間,讓他們遨游于“想象的世界”,感受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另外,要想寫出有血有肉、語言生動活潑的文章,就必須充分發揮想象力。可以說,古今中外一些精彩的文章中,都是運用聯想、想象的結果。聯想是作文的橋梁,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有了這個“翅膀”,作文才會飛得更高。
再從近年來語文高考作文看,命題專家為了激活學生思維、提倡自由表達,為了考查學生想象的豐富性,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命制了許多想象類作文題,如“假如記憶可以移植”(1999 年全國卷作文題)、“假如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辦……”(2000 年上海高考作文)、“‘考分’的漫畫”(2016 年高考作文)、“將祖國發展成就想象裝入‘時光瓶’……”(2018 年全國1 卷作文)、“漫畫‘畢業前最后一課’”(2019 年全國3 卷作文)、“‘以一條信息’展開聯想或想象……”(2020 年北京卷作文)等。要想寫好這些想象類作文,如果教師平時不注意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就不能得到提升,考場上學生怎能妙筆成文?怎能適應新高考的挑戰?
由此可見,加強想象類作文訓練,提高學生想象力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下面談一些方法。
1.續寫故事情節。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都有“留白”的藝術,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和思考的余地。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在續寫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造力。如學習了小說《項鏈》之后,我以《得知所借項鏈是假的》為題,讓學生續寫小說結尾情節,伏來士潔太太一句“不過我的那一串本是假的,頂多值五百金法郎!”,在馬蒂爾德心中激起了怎樣的漣漪,此時她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是怎樣的,根據她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她有怎樣的設想。學生頓時寫作興趣高漲,把這個情節續寫得生動、曲折。這類續寫,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課文的寫作技法,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改寫。主要是對原文情節、主題、體裁等方面的改動。如學習了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二單元戲劇課文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戲劇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讓學生把《荊軻刺秦王》改寫成話劇,既忠實于原文基本情節,又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補充故事發生的背景,描摹典型環境和人物動作神情,特別是惟妙惟肖地勾畫人物語言,凸顯人物性格;學習了陸游的《釵頭鳳》后,我讓學生把陸游和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改寫成話劇,有名學生以“沈園遺夢”為題,把這一故事寫得纏綿悱惻、悲愴動人;學習了《愚公移山》后,我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反其意再創造,有名學生以“愚公不移山”為題,別出心裁,妙筆成文。這類想象訓練,能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培養了學生較好的創新精神。
3.觀圖寫文。不少敘事性較強的文章,往往在精彩部分繪有插圖。如《祝福》中的“我真傻,真的”“你放著罷,祥林嫂”插圖、《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痛打關西”插圖等。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這類課文時,可在熟讀文本、了解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然后看圖寫文,既要描繪出圖中的內容,又要展開想象,寫出與之相關的細節。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細致觀察事物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想象力。
4.擴寫。教師可選取課文中一些含蓄凝練、意境優美的詩詞或散文,如杜甫的《兵車行》、蘇軾的《江城子》、王維的《使至塞上》、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等文章,讓學生以原文內容和主題為中心,展開聯想和想象,用優美的語言對細節作以補充和擴展。也可選取議論文中的事實論據作材料進行擴寫。這類訓練,屬于再造想象,要在原文基礎上,放飛想象的翅膀,補充相關內容,使之更加形象、具體。
5.命題作文。教師命題時要力戒陳舊老套、索然無味,要貼近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盡量擬讓學生有話寫、感興趣的題目。如學生學習了魯迅小說《故鄉》后,我以“30 年后,故鄉變了”為題,讓學生憧憬明天、暢想未來,學生感到趣味盎然。這次作文,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進行了一次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立志成才的思想教育。在學習了《宇宙的邊疆》一文后,我以“我的太空之旅”為題,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展開想象,寫一篇科幻記敘文。這既幫助學生了解了科普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
下面談談訓練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要解決“思維放得開”的問題。在想象類作文訓練中,不少學生總感覺思維受到禁錮,不善想、想不出、沒有想象的“原形”。因此,擬想“原形”就成為想象類作文訓練的關鍵。教師要從課本中或學生熟悉的人和事中挑選具有啟發意義的“原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學習了《阿Q 正傳》后,我引導學生利用文中人物形象,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展開想象,有名學生針對市場經濟大潮下制假售假等欺詐行為,采用“故事新編”的形式,以“阿Q 新傳”為題,寫阿Q 辦廠失信而破產的悲劇故事,原著中的假洋鬼子、吳媽、趙大爺、小尼姑都出場了,活學巧用,讀后令人捧腹。要放開思維,還要豐富學生的生活。不管想象多么神奇,但都有客觀現實的影子。一般情況下學生的生活越豐富、觀察越仔細、積累的知識經驗越多,學生的想象就越豐富。因此,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視野,教育學生注意觀察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斷充實知識,以開拓想象的空間。
其次,要解決“受思維調節”的問題。一切文學作品必有虛構的成分,但一定有現實的“影子”。不管想象多么豐富,總與作者的現實世界、理想世界密切相關。因此,想象必須接受理性的支配,在情節的設計上,要符合生活的邏輯、事理的邏輯和倫理道德法則,要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好的想象,既讓人讀來合情合理,又新穎別致、耐人尋味。
總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類作文訓練時,既要解決“放得開”的問題,又要解決“受思維調節”的問題。要樹立“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的思想,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理解生活,從生活中找想象的源頭活水。同時,要把想象訓練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提高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深刻性,這樣,學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