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露 李小蕓
(1.荊楚理工學院; 2.荊門市青山小學,湖北 荊門 448000)
恩施擺手舞作為一種歷史悠久、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古老歌舞,其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千百年來凝聚了土家人所有的精神寄托,傳承著土家人的民族文化,是土家人之間親密無間、同源同宗、團結的紐帶,更是土家人的文化標識,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土家族文化的浮沉,在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擺手舞卻陷入了窘境,擺手舞將如何繼承和發展,高校舞蹈表演專業的教學將如何與恩施土家族擺手舞相融合?這將是個有趣的且具有實際意義的的課題,本文將探討兩者的融合性,找到兩者共同發展的路徑。
擺手舞是我國土家族民間藝術,主要流行于湘鄂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2008年恩施擺手舞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擺手舞的歷史悠久、舞姿粗獷大方、節奏鮮明、動作靈活優美,是千百年來土家人民勞動生活的寫照,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意義。可惜的是,隨著現代社會的沖擊、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一些傳統民族文化開始淪喪,土家族擺手舞也處于瀕危狀態,現在會跳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本民族的年輕人對擺手舞的認知感也越來越弱,所以加強對民間藝術、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舞蹈表演專業,但近年來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總體來說卻并不樂觀。《2019大學生就業藍皮書》呈現的數據顯示,2015—2019 年,舞蹈表演專業學生的就業已連續 5 年亮紅牌,而當前高校舞蹈表演專業的教學也出現了諸多問題:課程體系不夠系統規范、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實踐薄弱,因此舞蹈表演專業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新的嘗試和改革。
恩施土家族擺手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精髓,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擺手舞面臨著瀕危的狀態。由于源于民間,即興性表演,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擺手舞的一些動作比較簡單、粗陋、呆板,有的動作甚至缺乏藝術性,伴奏音樂亢長、節奏不明快,和聲不夠豐富,曲目有限,難以讓年輕人喜歡,所以出于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將其融入高校舞蹈表演專業的教學中,利用高校良好的文化氛圍、藝術環境、專業的舞蹈教學和表演,為擺手舞的發展和推廣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擺手舞大多動作簡單、生動有趣,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上傳遞著土家族人民的一些精神面貌以及獨特的文化習俗,這種直接表現土家人生活和生產的語匯動作更容易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舞蹈表演專業的一直以來都是進行系統而又嚴格的形體、芭蕾的訓練,課程體系不夠系統,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實踐特別是關于本土民間藝術的部分很薄弱,如果在教學中融入擺手舞的教學,利用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和規范的舞蹈技巧,必然會為擺手舞的發展以及舞蹈教學的特色性、社會性和藝術實踐找到一條光明之路。
在高校舞蹈表演專業教學大綱的指引下,高校教務處可以將土家族擺手舞融入高校舞蹈表演專業教學體系中,可以開設一個至兩個學期的選修課,第一學期主要是學習和了解擺手舞,第二學期主要是擺手舞的表演和創新。首先,這個選修課可以納入大學生的學業學分,擺手舞選修課程可以參考其他舞蹈課程的教學計劃,課時安排要合理、有序,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要根據擺手舞本身的特點來制定,使本課程從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考核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都能體現擺手舞教學的內涵與功能,以求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開設價值。其次,擺手舞通過高校的教學平臺,嚴謹規范的教學,學生從學習訓練及實踐必能更深層次地體會恩施土家族擺手舞的藝術魅力,從而增強自己的專業素質與藝術表現力。在高校開設擺手舞選修課程也是對恩施土家族擺手舞最佳的傳承與發展,這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目前,擺手舞的傳播主要是由政府主導的組織內的傳播,擺手舞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這樣便失去了主體傳播與傳承的動力,發展空間也極其有限,而高校除了專業的舞蹈教學外,高校學工處還可以鼓勵學生社團成立擺手舞協會,為擺手舞協會提供學習、排練、表演的支持,高校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也要積極下沉到擺手舞協會,進行技術援助,以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非專業人士參與,在校園里掀起一股跳擺手舞的熱潮。擺手舞協會可以定期進行擺手舞的講座和交流,讓大學生更多地了解恩施土家族擺手舞,使擺手舞得到最大限度的宣傳。對高校來說,擺手舞進入校園既能讓大學生通過跳舞進行體育鍛煉、強健身體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還可以提升校園文化藝術的氛圍,營造良好的教風學風。
高校舞蹈專業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還可以通過藝術實踐來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其表演技能。采風就是一種藝術實踐,采風作為高校舞蹈表演專業必要教學內容,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和學生進入恩施土家族,恩施土家族有很多民族旅游場所和民族傳統活動場所,師生可以與當地的擺手舞團體及個人進行交流,感受其獨特的人文風貌并體驗土家族的生活。采風對民間藝術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要通過采風來獲取擺手舞的相關資料并進行收集整理,為以后擺手舞的創新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采風也是對當前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整改和完善,使教學獲得更大的效果。
高校既是擺手舞學習的平臺,也是擺手舞發展的平臺。為了讓年輕人更深入地了解土家族擺手舞,使擺手舞發揚光大,高校可設置擺手舞論壇,高校舞蹈表演專業可以定期開展擺手舞學術研討,把恩施擺手舞表演團體及群眾組織請進校園,讓高校學生與民間藝術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共同表演,論壇上讓大家對恩施土家族擺手舞的發展方向、表演特征、表演風格、音樂創作進行探討,為擺手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要想使擺手舞在高校有更高的表演水平和發展空間,不可忽視舞蹈師資隊伍的建設,因為師資水平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首先,高校舞蹈教師要定期開展擺手舞的教研活動,鼓勵教師發表關于擺手舞的科研論文及作品;其次,舞蹈教師要跳出傳統舞蹈教學的思想,要對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有著相當的熱愛,樂于在擺手舞的創作上花時間;最后,在課堂上,舞蹈教師除了教導學生舞蹈技藝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擺手舞既是一種民間舞蹈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也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深厚基礎”。我國高校特別是藝術院校有傳承經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必須建設一支出色的師資隊伍,只有強大的高水平的師資,才能教育我們的學生去盡心盡力地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我們的擺手舞才不會消亡在歷史的洪流中。
湖北恩施有著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這里風光綺麗、多民族雜居、文化獨特。近年來,隨著旅游開發,恩施越來越成為國內旅游的熱點地區。為了迎接國內外游客,民俗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擺手舞是最引人入勝的項目,它感召力強、參與眾多,老少皆宜。恩施雖然有著很多的擺手舞表演團體,但是依舊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游客的需要。有很多表演機構唯利是圖,而表演卻并無新意,音樂舞蹈老舊俗氣,不合時宜,無法體現擺手舞的神韻和改革開放以來恩施土家族人民生活與時俱進的變化,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機構缺高素質演員、缺人才、缺編排,目前當地文化部門也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所以筆者認為要想使擺手舞經濟效應擴大,當地文化部門和表演機構可與高校聯系,高校有人才資源、有專業技術,兩者互相融合,采取校企聯合、校地聯合的方式,共同推動擺手舞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總之,將恩施土家族擺手舞與高校舞蹈表演專業教學融合在一起,讓兩者在融合的過程中探索出演中求學、學中求樂、樂中求進模式和路徑,這對土家族擺手舞的傳承和高校舞蹈表演教學的發展必定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