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宜賓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
兒童想象力較為豐富,時常具有扮演的沖動。戲劇是多種因素構成的藝術形式,在戲劇舞臺上可以為兒童進行情境的創設,通過接近兒童精神世界的體驗形式,激發兒童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多元化的發展也給兒童帶來了更多的戲劇創作元素,豐富了戲劇教育的形式以及路徑,更好地促進了兒童的發展[1]。
兒童戲劇在兒童的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可以幫助兒童在創設的環境中感受自我的想法,并且認識社會、感受社會,并在不斷發展中融入社會[2]。通過兒童戲劇提升了兒童自身的發展,在綜合素養方面也有所提升。兒童戲劇在目前的國內發展中處于新的發展時期,因此需要對兒童戲劇教育進行有效普及,讓兒童在戲劇的氛圍中培養真善美,引導兒童正向的發展。但在實際的發展中不是所有的游戲類活動都是具有教育意義的,因此兒童在接觸這些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成年人為他們把關,并且積極地引導他們進行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兒童劇是兒童在游戲中成長的最佳選擇,在豐富兒童文化生活的同時,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斷完善文化素養的形成[3]。
兒童戲劇主要貼近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興趣,主要是集娛樂、趣味以及知識教育于一體的,并通過娛樂手段讓兒童感受到情感以及美育,引導兒童形成健康的價值觀以及思想道德行為。雖然目前的兒童戲劇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在創作和演出中還不足以適應廣大少年對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還存在著一些制約性因素。與此同時,在社會中還未形成關心并支持兒童戲劇發展的風氣,因此為了使兒童更健康地成長,也需要關注兒童戲劇的發展。
兒童戲劇屬于戲劇的一種,并且是根據兒童自身發展設置的戲劇,在內容以及表現形式上更符合兒童的需要。兒童通過長時間的學習以及接觸,也會受到兒童劇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兒童積極參與戲劇表演,從而進一步的提升兒童的藝術表現能力,促使兒童在戲劇氛圍中積極學習,提升自身技能和多方面素養[4]。
很多兒童劇的內容都是經典重編,或者是對經典童話故事進行現代化的再創造,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真善美以及假惡丑,通過兒童劇這種形式可以讓兒童在劇場看劇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并且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兒童通過這些學習可以感受到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內涵,幫助兒童提升自身的藝術氣質,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也在積極引導他們的思想意識。
首先是兒童劇提升了兒童的創造力,戲劇這個藝術形式包含了重要的藝術元素,在融合發展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兒童的創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兒童的智力、能力,并促使其思維能力以及邏輯能力都有所發展,也就培養了兒童的創新能力。其次是觀察力,戲劇活動中有各種各樣的對象,吸引兒童對對象特征的注意,同時通過各種場景、道具以及舞臺的布置等,也提高了兒童的觀察力能和識別能力。戲劇中的場景大部分是源自生活或者是童話故事,只有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和了解,才可以將角色扮演得更生動形象,幫助兒童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并深化對觀察結果的理解。最后是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在進行戲劇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相關從業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作性戲劇的設計,從而為兒童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并讓兒童可以在這個情境中有效地處理自己與角色之間的關系,并可以對戲劇內容中的行為做出正確的反應,幫助兒童根據現實生活進行思考,把握新事物的同時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反應能力以及水平建設[5]。
首先是對兒童主體性的影響,兒童自身的主體性因素主要是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形成的,并沒有對生活以及學習實現自身與社會的發展。這不僅僅是兒童自身整體性的發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學習的熱情。對兒童來說,他們總是對未知的世界有一定的探索、好奇心理,在他們的眼前不僅僅有各種事物的發展,還有各種具有吸引力的內容。對戲劇本身來說,其綜合性的特點可以吸引不同情況的兒童積極參與其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戲劇的綜合性鼓勵兒童積極參與戲劇,并且教師也需要在兒童參與的過程中發掘兒童的戲劇天賦,從而更好地培養兒童,使兒童的特長在一開始就得到充分肯定,拓展其成長空間。其次是對兒童道德情感的影響,在戲劇的角色扮演中,兒童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些故事和人物情節中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不斷地提升兒童自身人格發展[6]。與此同時,進行戲劇學習還可以減輕兒童的心理壓力以及負面情緒,幫助他們在日常的學習中可以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并且幫助他們進行壓力的釋放,更好地調動大腦活動,幫助兒童進行學習。
首先是協同發展提升兒童智商、情商、德商。在法國的戲劇教育中教師帶領兒童閱讀劇本并掌握劇情,提升了兒童讀取知識的能力;在進行排演的過程中,兒童在團體中溝通協作,增加了和同齡人間的社交,并且在團隊中可以表達自我,滿足自我協調多方面的需求,使兒童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的情緒變化,使兒童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多元化的包容心理。其次是改善了雙向教學關系,在戲劇教育中師生的關系較為愉快。在教學環境方面,法國的集體戲劇教室有五顏六色的道具,兒童在廣闊的環境中較為放松,并且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上更多是與兒童圍在一起,增進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提升兒童發展中,也使教師在得到兒童的反饋之后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實踐。最后是充滿家庭教育元素。在法國的兒童戲劇創作上,也存在著與家庭生活密切聯系的場景。例如,在《魯賓遜克魯索,我父親的真實故事》中,利用父子間的關系讓受眾反觀自己的教育方式;在還原學生不想上學的情境中,兒童的表演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面對嚴厲的家長,另一種是兒童所希望的較為寬容并且善解人意的家長形象。各自家庭中的教育模式在戲劇教育中展現,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家長認識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從而明確改進方向[7]。
我國兒童戲劇最早在臺灣起步并率先開展實踐研究,通過引進西方的兒童戲劇理論以及兒童文學作品等形式,研究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方式,并且將兒童戲劇教育課程納入日常的學習課程中。大陸地區最早出現的兒童演出是“五四”時期,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先進知識分子率先受到西方文化教育的影響,提倡解放舊思想下被壓制的兒童,從而促使兒童教育得到改革,并且提出了兒童戲劇教育理念。我國的兒童劇院主要是商業演出,并且由成年人戲劇演員進行表演,兒童只是作為觀眾,在劇院采用傳統的戲劇表現形式,定期上演國內外經典的優秀兒童劇目。但是這種劇場性的兒童劇過于傳統化,并沒有兒童進行表演的機會,也不能進行切身的體會,在兒童劇團中主要是對兒童藝術教育的作用,忽視了兒童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表現。在隨后的發展中,兒童劇場教育逐漸興起,主要是成人演員和兒童演員組成的表演團體。兒童戲劇作為教育的一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藝術知識,也提升了藝術審美。兒童劇團的戲劇教育也受到了兒童的喜愛,但是受到演出人員短缺的影響,很難滿足眾多兒童的需要。影視動畫迅猛發展更受到兒童的歡迎以及喜愛,減少了觀看兒童劇的人數,也使兒童戲劇教育的作用逐漸被忽視。在目前文化交流頻繁的過程中,受到西方的影響兒童教育者意識到戲劇對兒童成長的重要作用,也在積極探索并將其運用到教育教學中。
我國兒童劇經常會出現復演的現象,在舞臺設置以及內容方面并沒有進行創新性的發展,沒有根據目前兒童的發展進行戲劇再創造,導致兒童在觀看中并不能沉浸其中。因此,針對原有的童話故事改編的兒童劇,在進行演出的過程中可以重新編排,在保留原有戲劇含義內涵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目前兒童情感理解的內容,這種老故事通過重新編排的方式也可以讓兒童重新認識童話中的角色,不僅延續了經典也發揮了創新意識。除此之外,在進行兒童劇劇本創作的過程中,也需要編劇根據目前兒童的實際發展以及社會變化進行新劇本的創作,并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站在兒童的角度,運用他們熟悉的生活方式以及日常接觸到的內容進行全新故事的制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并在臺詞創作的過程中更貼近兒童的思維,使兒童可以在進行戲劇表演以及欣賞的過程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深入內心,更好地正面引導兒童的發展。
兒童劇除了在故事改編創新以及劇本創作方面之外,在演出以及宣傳方面也需要精細細節上的一些內容,并且需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提供適合他們觀看的內容,把關并明確兒童劇的分級以及適合觀看的年齡。與此同時,在兒童劇劇場的設置中,也需要不斷地完善,針對目前都是采用成人劇場的現狀來說,也需要在劇場開設專門的兒童劇專區,并且在劇場內部的裝修、演出舞臺以及座椅設計上,需要根據兒童的情感需求、現代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才能更好地提升兒童劇場的環境,使兒童沉浸在劇場中。
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高雅藝術進校園”以及“戲劇戲曲進校園”等相關政策推動了兒童以及青少年的美育和德育的發展,這也促進了學校方面對兒童戲劇創作的信心。但是,在目前的發展中,還有一些家長和校方領導對戲劇教育有著刻板的印象,導致兒童劇在學校的發展中受到阻礙,兒童也缺少戲劇熏陶的機會。因此,需要兒童劇在進行宣傳發展的過程中,善于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對自身進行宣傳,從而吸引更多學校以及家長的關注,通過智能手機以及短視頻的不斷宣傳,在提升了兒童劇的熱度之后,也會有更多的家長減少對其抵觸的情緒,和學校一同促進兒童劇的發展。
首先是對兒童自身的心理發展,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事情,但是幼兒園的戲劇經驗比較少,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的戲劇教育活動應該從簡單的并且容易參與的戲劇組織形式開始,教師也需要積極地參與其中,才能更好地引發兒童對戲劇的興趣;其次是在一些專門開設的戲劇工作坊中師生間存在互動性,并且會在戲劇元素的基礎上添加各種形式,更好地促進兒童運用;最后需要考慮到兒童戲劇經驗的完整性,并選擇戲劇的主題活動,提升兒童的舞臺經驗以及藝術興趣。
首先是活動內容需要存在戲劇沖突,表現人與人間或者是人與社會間的內心矛盾情緒的表現形式,并隨著劇情的發展推動劇情走向,同時也需要劇情維持觀眾和參演者的興趣作用,并且有效地維持兒童在戲劇活動中的專注性,提高兒童的參與性;其次是內容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趣,富有審美情趣的戲劇內容可以積極傳遞社會精神文化,因此也需要選擇具有健康與高雅審美情趣的戲劇。例如,《鴨子騎車記》《大老虎和小老鼠》這兩個繪本,并將其以兒童劇的形式展現,帶領學生進行表演,更好地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
《鴨子趕車記》是一只勇敢并且愛冒險的鴨子學會了騎自行車,卻遭到農場一些動物的諷刺,鴨子所代表的形象和農場動物代表的社會環境產生了沖突,也反映出了社會中的創新和保守間的矛盾。幼兒園中的一些兒童缺乏自信心,也沒有主見,選擇這個繪本作為活動的內容,也有利于幫助這些兒童建立自信。
場景一:清晨的農場鴨子和自行車
秋季清晨的農場透露著豐收的喜悅,小鴨子走到窗前看到辛勤勞動的鴨爸爸鴨媽媽,還有停在自家院子里的自行車,小鴨子思考著,如果自己學會了騎自行車,就可以更好地幫助爸爸媽媽干活了。
場景二:小鴨子學騎自行車
小鴨子走到自行車前開始思考,如何登上去駕馭自行車,小鴨子踉踉蹌蹌地在自家院子里騎著,一次次跌倒又爬上自行車,內心也在想著自己是最勇敢的鴨子怎么會學不會騎自行車呢?就這樣踉踉蹌蹌地騎出了家門來到了農場,也引來了不少動物圍觀。
場景三:小鴨子騎車摔倒被嘲笑
小鴨子就這樣在農場騎著自行車摔倒了,引來了一些農場動物的嘲笑。
動物A:哈哈哈哈哈哈,我沒有看錯吧,鴨子居然在騎自行車,真的是amazing。
動物B:你好笨哦,連騎自行車都會摔倒,那就不要騎了。
越來越多的小動物跑來圍觀,嘲笑小鴨子騎車摔倒了,小鴨子也不服輸,跌跌撞撞地爬起,不在意其他小動物的眼光,依舊蹬上自行車,慢慢地駕馭了自行車并完全的掌握了自行車,開心地在農場里騎行。
鴨子:好耶,我學會騎自行車了,我好棒,我好厲害。
其他小動物看見小鴨子學會了騎自行車,圍觀的逐漸散去,動物A和動物B也摸摸頭離開。
教師在利用這個繪本開展戲劇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在兒童完成演出之后,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兒童讓他們回答,并通過這個內容告知兒童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中,不要過于在意周邊跟風從眾的眼光,應該自信并勇敢的做自己的事情,更好的提升兒童的自我發展。
《大老虎和小老鼠》是運用生活化的故事講述了兩個在外形、個性特征都具有反差的角色間的矛盾沖突,大老虎和小老鼠間的矛盾沖突也是存在于許多幼兒園的現實生活中的。在兒童同伴之間角色分配不固定、玩具分配不均等都可以在這個故事中找到原型。
在我國的兒童戲劇發展中,缺少相關部門的支持,并且兒童戲劇也缺少優秀創作以及表演人才,同時還有一些兒童戲劇在編創的過程中過于強調教化功能,并不注重創新性發展,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國內兒童戲劇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北歐國家的兒童戲劇發展中有充足的政府性撥款,緩解了兒童劇團門票價格以及制作成本間的差額。同樣地,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兒童劇團也強調了非營利性,如果片面地追求商業化的經濟,忽視了兒童劇的教育性、人文性、知識性以及啟發性等,也會嚴重的影響兒童劇的健康發展。對思想單純的兒童來說,在社會發展以及生活中的大小問題處理,并不是天生就會,在面對自己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時,兒童更多的也是手足無措。與此同時兒童的心思是比較單純的,接觸到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思想念頭,如果接觸到不好的內容也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發展。兒童劇的藝術形式對兒童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可以幫助兒童促進自身的心理品質發展,因此需要兒童觀看更多的戲劇,并且積極開展兒童劇的創作以及巡演,同時也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的有效支持,增添資金的投放,并積極開展相關的演出活動,吸引更多的社會企業的資金支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影、電視成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因素,但是兒童戲劇在發展中有所滯后,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在促進兒童教育上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因此在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的倡議下,呼吁將兒童戲劇演出帶入校園并走進課堂。除此之外,也需要家長和兒童對兒童戲劇有所需求。一些家長更偏向于給兒童報各種特長班,兒童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參與戲劇活動,家長也不情愿讓兒童浪費時間、金錢以及過多的精力走進劇場去看戲。不僅如此,還有一些人認為,如果將兒童戲劇納入目前的教育教學中,會耽誤兒童文化課知識的學習,也消耗了兒童的學習時間,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也不見得兒童會喜歡。這些種種因素都是兒童家長對兒童劇的不理解所產生的誤解。在兒童劇的發展中,并不只是單純地讓兒童去演戲學習表演,更主要的內容是讓兒童在戲劇學習以及表演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身的人格建設并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這些才是進行兒童戲劇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戲劇進入校園之前需要加大其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認識戲劇教育的意義,并進行相關內容的普及。對兒童戲劇來說更多的是被需要,否則創作出來的內容沒有人關注也就失去了其本身應該擁有的藝術價值。最后是教育部門以及學校也需要加強對兒童戲劇的重視,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條件,通過適當的方法,將兒童戲劇引入各個校園,讓兒童都有機會接觸戲劇、認識戲劇并且習慣戲劇。僅僅依靠目前少數的兒童劇院進行創作與演出,也是無法滿足所有兒童的。兒童戲劇走進校園,也不是僅僅依靠政府、學校以及個人的行為就可以實現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兒童戲劇的受眾是少年兒童,優秀的兒童戲劇也幫助成長期的兒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兒童戲劇的創作也需要具有較高的創作理想以及審美理念,可以通過戲劇內容以及藝術形象讓兒童明辨是非。也因為兒童戲劇受眾的特殊性,創作者不僅需要保持一顆童心,還需要有一份善良,把握兒童的成長規律以及對事物的看法,可以與兒童進行平等溝通互動,深入兒童的生活,并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狀態,讓兒童可以接受并記住表達方式,創作出兒童喜歡并且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兒童戲劇作品。在進行劇本創作的過程中,也需要關注目前兒童的生活狀態以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并關注與生活中有關內容進行創作,在兒童劇形象的創設上,也需要利用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進行創設,通過這些內容以及情節環境,引發兒童的思考并且讓他們在這些內容中學會感恩、學會自信,不斷地形成良好的品格,在童年中健康成長。因此,需要大量培養兒童劇方面的人才,推動他們投入兒童劇事業中。在進行劇本創作的過程中也需要根據現實情況融入生活中,并使兒童在觀看中可以產生情感共鳴。與此同時,積極向兒童劇先進國家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不斷地豐富并完善自己的學識,積極投入兒童劇的事業發展中。
兒童在成長學習中離不開美育教學培養,因此為了加強兒童的藝術修養,也需要積極做好兒童戲劇與教學的融合性發展,并且需要邀請專業的教師參與其中,利用兒童主題式戲劇體驗的活動,幫助兒童接觸戲劇并融入戲劇的發展,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積極開展兒童戲劇的自主活動,并進行一些角色的扮演,提升兒童對戲劇的感知能力以及體驗,真正促進兒童戲劇在學校中的發展,并且讓兒童在潛移默化的發展中吸收兒童劇中的內涵,豐富自身的生活內容。例如,在社區組織的以兒童防護為主題的《小兔子乖乖》的兒童戲劇活動中,以防盜、防拐為主要內容,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多方位地進行展現,了解犯罪分子的騙術,從而提高兒童的安全保護意識。利用這種方式使兒童可以對生活中存在的大小事物進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兒童的生活能力。除了在日常的素質教育活動中,還可以將兒童戲劇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并融入兒童自身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中,在學習一些童話故事或者寓言故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課本內容進行話劇改編,讓兒童參與其中,不僅可以提升他們對小學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兒童的戲劇能力,更好的促進兒童的成長發展。
戲劇表演是兒童、教師以及幼兒園等多方參與的活動,并且可以提升兒童的審美人格,因此幼兒園應該充分重視戲劇表演,并為其發展創造條件。首先是需要在班級表演,并強調戲劇的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兒童的審美人格。各個年齡班級的教師也需要開展戲劇教育研討會,探索最適合各個年齡段兒童進行戲劇表演的內容與形式。其次是戲劇進校園,需要當地組織一些戲劇表演,為兒童創造更多互動以及交流的機會。例如,幼兒園可以開展戲劇展,并以班級為單位,對戲劇表演進行整合并積極參與。通過這樣的形式增強了班級間的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戲劇教育開展的質量。最后是幼兒園需要主動加強和家庭間的溝通交流,獲取家長的支持。在與家長進行互動的過程中,也需要讓家長更多地了解戲劇是什么,也需要讓家長看到兒童在戲劇中的表現,家長才會有心思去了解并且認識戲劇教育對兒童成長的積極作用,有效地提升在家長心中的接受程度,并和家長一同促進兒童戲劇的發展。
大部分兒童的家長對戲劇教育的意識是比較模糊的,同時對戲劇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也不了解,因此對戲劇教育的態度也是不明確的。家長承擔著兒童的養育責任,對開展戲劇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8]。首先需要家長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兒童戲劇教育,并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聽取兒童戲劇發展對兒童自身的培養以及積極性,教師需要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戲劇活動,增強家長認識了解的直觀性,并且在活動中了解兒童的變化;其次是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了解戲劇教育并進行自我學習,提升自己的戲劇素質,更好地加深對戲劇教育的理解,增強對學校戲劇教育的支持;最后是家長需要和兒童一起在休息日觀看一些經典的兒童劇,并且有條件的家長也要經常帶著兒童真正地走進劇場,感受現場戲劇的魅力,從而更好地支持學校開展的兒童戲劇教育。
針對目前國內兒童戲劇教育的發展,需要引起幼兒園以及小學的重視,善于借鑒戲劇教育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進行學習,才能根據自身國內兒童的實際情況以及現有兒童劇的發展,對兒童劇進行創新性優化以及積極創作,并廣泛的運用于學校中;也需要學校和教師重視戲劇的靈活性以及趣味性,引導兒童在戲劇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