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院 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榆神煤電有限公司
財務管理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管理內容,隨著全球經濟競爭的不斷加劇,煤炭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市場環境,煤炭貿易過程中面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加了經營風險,也促使我國煤炭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在經營管理、產品質量等方面創新管理手段。而財務管理以健全完善的賬務管理制度為基礎,煤炭企業需樹立全面的風險管理意識,有效控制煤炭貿易過程中的資金往來,減少日常的呆賬壞賬,確保煤炭企業日常經營的連續穩定。
煤炭貿易全過程涉及上游客戶及下游客戶,上游企業指煤場,下游企業主要指電廠、化工廠、冶金等企業。煤炭貿易商與供應商簽訂合同以后,進行采樣化驗,并根據化驗報告出具化驗服務票。簽訂煤場租賃合同,到煤場進行采購裝車,根據化驗報告及過磅單進行結算,確認無誤后根據供貨方提供的增值稅發票打款。與下游企業簽訂配煤合同,根據合同及配煤服務發票,經化驗以后裝車發運;可以簽訂代發協議,請代發公司申請發運,代發貨方需提供鐵路大票、裝煤發票、代發服務發票,運輸到下游企業后進行現場化驗、拍照、接車、鐵路大票需交付下游企業,下游企業收貨以后,根據化驗結果出具結算單,煤炭貿易公司收到結算單后,根據合同及化驗質量指標,確認合理的加價或扣款后,向下游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下游企業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后確認打款,煤炭貿易公司收到款項。以上是煤炭貿易的基本過程,但是實際操作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煤炭貿易公司需采取靈活的經營管理手段,對各個環節中涉及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根據煤炭貿易流程,煤炭貿易的主要風險來自內部管理及外部壓力。企業只有解決好自身內部問題,才能使內部不發生損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從而有更多的精力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畢其功于一役”,不斷地開拓外部市場。如果企業忽略內部管理,而一味地進行外部營銷,則容易出現資金無法運轉或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出現不足等,內部損壞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引發嚴重的貿易風險。煤炭貿易企業很多為國有企業,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入,煤炭貿易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外部市場壓力,不可抗因素日益增加,越來越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增加煤炭貿易企業的風險。
煤炭貿易政策風險專指受到貿易規則變化的影響,包括國家安全環保政策、進出口政策變化、國外環境標準、國外技術標準、國外衛生標準、各種認證標準的變化等。工業生產力不斷發展,電力、核能、風能等新能源逐漸代替了煤炭資源,市場對于煤炭資源的依賴度降低。此外,遠距離運輸進一步壓縮了煤炭貿易的利潤。而煤炭貿易的風險還包括綜合運營風險,管理層的決策是否科學合理還會嚴重影響經濟狀況的變化;在收款環節上能否及時收回貨款、能否有效減少壞賬爛賬,在采購過程中合同能否按約定的價格、時間履行,在財務制度上能否有效杜絕資產管理混亂和虛假報賬的情況,是否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平衡供求關系,均會造成煤炭貿易的綜合運營風險。
一是信用風險成因,煤炭貿易企業對于信用風險需提前做好識別工作,預防和處理隱藏的信用風險。煤炭貿易企業在開展業務前對上下游企業如果沒有進行充分的調查與及時的信息共享,容易造成信用風險;在簽訂貿易合同時,前期沒有與上下游客戶進行充分溝通,導致合同風險出現;而由于無法順利收回貨款,引發了資金風險,上述情況的綜合作用導致信用風險的爆發。
二是財務風險成因,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企業流動資金的周轉、資金密切相關的利率與匯率的波動,會導致債務償還或貨款支付超過企業的預算。煤炭貿易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周轉,導致煤炭貿易企業的負債率普遍較高,財務風險較大;而由于回款不及時,造成支出資金超過收入資金,這是引發財務風險的內部原因。
1.實施有效的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不同于傳統的純財務預算,而是圍繞企業中長期目標體系,緊密聯系預測、規劃、計劃、預算、報告和績效考核,使這“六要素”協調一致。煤炭貿易企業的中長期目標設定包括戰略規劃、市場規劃、網絡規劃、IT 規劃、人力資源規劃等。煤炭貿易企業根據中長期目標設定年度目標,制定業務計劃;圍繞目標與計劃進行全面預算編制,包括實現年度目標所需的市場、網絡、設備、員工、資金、資源,成本概算、投資安排,據此編制年度預算。預算編制完成后,還需定期進行目標完成情況跟蹤分析,根據煤炭貿易發生的運營業務活動及消費的資源,將實際發生的核算與預算進行差異分析,加強對“例外”事項的關注與管理。加強對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對于在預算內超額完成貿易額的部門或人員進行獎勵。全面預算管理需及時根據中長期及年度市場和投資需求進行目標調整與重要設定,堅持“遠粗近細”的原則,年度預測需落實落細。全面預算管理是戰略執行的工具、資源配置的手段、業務流程的規范、績效管理的依據。
2.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意識
由于國內外環境的復雜多變,經濟發展下行壓力明顯,經濟政策的不斷調整、管理水平的落后、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也使煤炭貿易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加大了煤炭貿易企業風險爆發的概率,這無疑增加了煤炭貿易財務管理的難度。而國內很多煤炭貿易企業還沿用陳舊的管理模式,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客觀反映企業風險意識薄弱,給財務管理埋下很多隱患。風險管理意識的不健全導致煤炭貿易過程中資金管理出現漏洞,日常運營資金不足,籌資捉襟見肘,最終導致煤炭貿易日常運營無法維持。
3.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
(1)制度體系建立
制度體系從七個方面進行構建,一是健全內控崗位授權制度,明確規定授權的對象、范圍、條件及額度等;二是健全內控責任制度,堅持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的原則;三是健全內控考核評價制度,建立責任管理、考核評價以及福利待遇之間相應的聯系;四是健全內部審核制度,對運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完善改進,保證內部審核制度的有效性、適用性;五是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企業領導、法律顧問、企業員工共同參與建立,提高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六是健全重要崗位權力制衡制度,做好企業職責的劃分工作,避免商務執行權、經營權、監督權的混淆;七是健全風險預警制度,監測重大風險,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定應急預案,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風險影響控制損失范圍,增強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
(2)風險控制體系建立
風險控制體系建立包括預算管理、合同管理、產品管理。預算管理包括業務預算和資金預算,從業務開始環節即加強風險控制,對單筆交易的利潤和風險進行評估,為之后的交易提供參考,每個月上報各個部門的資金預算報表,由財務部門進行統一整理編報,評估貿易收付款情況,保證資金在合理使用區間。合同管理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合作才能提高風險防控效果,明確區分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權限問題,加強對合同實施情況的考核,降低合同簽訂過程中的風險。煤炭貿易企業平時需加強對港口、站臺等庫存產品情況的調查了解,做好物流管理工作,提前建立客戶資信審查檔案、評估客戶的信譽度、注冊資本等,提高客戶的優質度。
1.加強資金管理
首先需加強對上下游客戶的資信管理,穩固客戶源,對于上游煤炭供貨方及下游企業的經營狀況、煤炭價格、電力價格等需充分了解,保障貿易過程中提供的產品質量,防止市場價格出現頻繁的波動現象。對于穩固的客戶源應不斷根據市場最新情況,摸清企業的經營狀況與財務狀況,更新企業檔案信息,并根據企業最新的信用等級確定科學的賒銷限額,保證煤炭貿易的順利進行。構建“三流整合、部門整合”的資金管理控制制度,三流是指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保證煤炭貿易各個環節能夠順利實施,保證資金可控。全面分析煤炭貿易企業發展現狀,找出煤炭銷售的關鍵路徑,定位于關鍵的合同管理、煤炭發運、票據結算、資金回收等,緊密聯系各個節點。
2.制定科學合理的籌融資計劃
煤炭貿易企業應樹立正確的融資觀念,不斷進行企業宣傳,增加企業信譽度,讓更多的金融機構了解煤炭貿易企業的融資需求,增加對煤炭貿易企業的授信額度。煤炭貿易企業需改變以往單一的融資方式,促進融資環境更加多元化,不斷拓寬變革煤炭企業的融資方式,國家通過政策引導更多的金融機構和銀行參與到對煤炭貿易企業的融資中,不斷完善煤炭貿易企業的融資框架,讓煤炭貿易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享受到政策紅利,不斷獲得更多的資金注入,實現持續健康經營。
1.加強對應用賬款的管理
在應收賬款的管理中也需分為事前預防、過程控制、事后管理三步驟,在應收賬款的過程控制中,企業管理者應高度重視監控賒銷過程,加大對產生賒銷訂單階段、申請階段及資金回收階段的監督管理力度,提升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收能力。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共同催繳產生應收賬款的客戶,與客戶保持密切的溝通,引導客戶積極清償欠款。堅持量入為主原則,合理進行資金調配,防止過度透支,充分發揮煤炭貿易商的連接紐帶作用,協調處理好企業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之間的關系,防止出現嚴重資金風險。
2.實施有效的監督措施
隨著煤炭批次的不合格率不斷攀升,不合格的原因包括發熱量、全水、灰份、含硫量等品質指標不符合合同要求。而低廉的煤炭貿易企業競相采購的對象,而在國外煤炭進口貿易中買家與賣家信息不對稱,國外賣方在合同條款的制定和檢驗鑒定機構的選擇上都占據主導地位。國內賣家在合同制定上對外方的約束力不夠,導致煤炭貿易的欺詐行為普遍存在。煤炭貿易企業應高度關注《煤炭質量管理暫行辦法》,了解環保限量指標及監管的最終要求,以免退運帶來貿易損失,進口時選擇信譽良好的發貨人,并規范進口合同條款的簽訂,加強對外方的約束力,選擇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實施檢驗,國內煤炭貿易企業應改變對煤炭價格的過分關注,轉而加強對煤炭質量的關注,對貿易方提出嚴格的質量要求,在產品檢驗環節加強監管,保證產品質量,降低貿易欺詐風險。
3.加強對煤炭貿易的業務評價與考核
一是成立煤炭貿易考核領導小組,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擔任組長,將業務部門及財務部門的主要領導人融入領導小組中,從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兩個角度,對煤炭貿易項目開展綜合評價,重點分析貿易中的經濟效益,是否有效地控制了貿易風險等。二是結合以往年度的貿易額完成情況確定今后的煤炭貿易目標,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及市場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目標,既保證目標切實可行,也保證目標能夠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奮斗熱情。三是對于檢查企業是否存在虛假貿易、過票貿易等套用公司資金的情況,一旦發現,則實施嚴格的處罰措施,嚴禁企業內部出現違法現象,杜絕腐敗滋生,從內部管理降低經營風險。煤炭貿易量、應收款回收、銷售流程、市場開發根據重要程度賦予不同的考核比重,并確定不同的效益系數,從而既增加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同時增加約束防止風險滋生。
綜上所述,煤炭貿易企業的特殊性導致貿易過程中存在很多風險因素,煤炭貿易企業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資源節約型、綠色環保型社會發展的需求,需要通過加強財務管理來提高對煤炭貿易企業的風險控制。財務管理在煤炭貿易企業管理中處于核心位置,煤炭貿易企業日常應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風險預警制度,依托財務信息平臺建立牢固可靠的風險預警系統,加強對資金進出的管理,采用多元渠道進行籌資融資,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從而降低信用風險與財務風險。煤炭貿易企業應不斷保持與上下游客戶的溝通,建立客戶誠信檔案,根據客戶信用等級合理設置賒銷額度,密切關注應收賬款的回收進度,防止呆賬、壞賬的產生,多措并舉建立起適應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模式,借鑒先進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促進煤炭貿易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