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英
(來賓市興賓區甘蔗技術推廣站,廣西 來賓 546138)
來賓市興賓區地處桂中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適宜甘蔗種植。蔗糖生產一直以來都是興賓區的經濟支柱產業,“十三五”期間,興賓區甘蔗種蔗面積一直保持在73333.33 hm2左右,年均進廠原料蔗650萬t左右。2020年,隨著糖料蔗“雙高”基地的建成和來賓市興賓區95133.33 hm2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的劃定[1],在不斷提升產量糖量的同時,綠色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也逐漸突顯出重要性。但受制于多年傳統種植模式,大部分“雙高”糖料蔗基地仍采用常規的化學農藥防治手段,化學農藥的不規范使用不僅使糖料蔗受到污染,還會使土壤中有利的微生物被殺死,削弱土壤的恢復能力;連續多年使用化學農藥,甘蔗蟲害已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防治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采取物理防治手段治理蔗區病蟲害是提高產量和提升品質的有效途徑。
太陽能誘蟲燈利用多光譜誘蟲光源引誘昆蟲,由風扇高速運轉產生空氣負壓、將昆蟲吸入燈體集蟲筒內,使成蟲落入燈下的接蟲袋中,以達到誘殺成蟲,降低落卵率從而控制昆蟲繁殖的效果[3]。因此,為提升興賓區“雙高”基地糖料蔗產量和品質,使糖企增效、蔗農增收、減少農藥使用,從根本上促進蔗區生態良性循環,興賓區糖業發展局在興賓區“雙高”糖料蔗基地進行太陽能誘蟲燈防治甘蔗害蟲試驗示范,目的是通過試驗示范,力爭實現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甘蔗平均產量較常規化學農藥防治區增加5%~10%的目標。有效帶動廣大種植戶使用新型高效綠色植保技術,實現增產增糖增收,降本增效,恢復農業生態,確保興賓區糖料蔗生產的高效性和可持續發展。
試驗于2021年4月—2021年12月在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平陽鎮、良塘鎮、橋鞏鎮、遷江鎮和蒙村鎮的糖料蔗“雙高”基地內進行。試驗區域總面積約為726.67 hm2,年平均氣溫為20.9 ℃,年均降水量為1327.5 mm,年均日照時數為1567.2 h,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充足、干濕季節分明、無霜期長。
供試甘蔗品種均為來賓市興賓區“雙高”糖料蔗基地種植的高糖高產新品種,分別是新臺糖22號、桂糖42號、桂糖44號、桂糖46號、桂糖57號、桂柳05-136、福農41號和粵糖93/159。
試驗采用的誘蟲燈為湖北武漢聯云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LN-FX-A01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其由光源、無刷直流電機、鋰電池、單晶硅電池板、控制器、集蟲燈和燈桿等部件組成。
試驗示范蔗區按每盞誘蟲燈防治1~1.33 hm2蔗地的規格進行布局安裝,每盞誘蟲燈的間距≥60 m,共計安裝660盞誘蟲燈,安裝完成后請技術人員調試好太陽能誘蟲燈的各種參數。試驗設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和對照區,栽培條件(土壤、肥料、品種、播栽期和行距等)與常規種植基本一致。
試驗過程中調查太陽能誘蟲燈捕獲害蟲的種類和數量,調查甘蔗蟲害株數和蟲害節數;甘蔗砍收后測定產量、株高、莖徑、蔗糖分、纖維分和還原糖。
分別稱取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和對照區甘蔗樣品各40 kg送至來賓東糖桂寶有限公司化驗室,蔗糖分、纖維分和還原糖的測定均嚴格按照來賓東糖桂寶有限公司甘蔗分析操作規程(DT/GB-JW-29,版次B)進行。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
分別于2021年5月10日—5月17日和7月5日—7月12日在試驗點每個片區隨機調查20盞誘蟲燈,發現誘蟲燈誘殺害蟲種類廣泛,誘殺的害蟲主要有二點螟、條螟、黃螟、白螟、草地貪夜蛾、根據天牛和其他有趨光性的害蟲。從表1可以看出,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捕獲的害蟲中黃螟占比最大,為25.53%~32.84;其次為二點螟,占比18.3%~20.68%;條螟占比為15.72%~18.78%;白螟占比為13.15%~16.38%;其他蟲類占比9.1%~12.47%;根據天牛和草地貪夜蛾最少,占比分別為5.4%~6.61%和1.75%~2.28%。誘殺的害蟲種類和數量大致符合來賓市興賓區甘蔗技術推廣站歷年來的監測結果,說明安裝太陽能誘蟲燈誘殺害蟲種類廣泛,不僅可誘殺各種蔗螟,還可誘殺其他種類的害蟲,在該區域的防治效果顯著。

表1 試驗示范區太陽能誘蟲燈捕獲蟲類情況

續表1 試驗示范區太陽能誘蟲燈捕獲蟲類情況
來賓市興賓區甘蔗技術推廣站于2021年9月8—23日分別選取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12個片區20塊地和距防控區3 km以上的對照區20塊地進行甘蔗蟲害株調查。調查發現,防控區蟲害株率為30%,對照區蟲害株率為54.16%,防控區蟲害株率比對照區降低24.16%;防控區蟲害節率為8.26%,對照區蟲害節率為16.11%,防控區蟲害節率比對照區降低7.85%(表2)。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的蟲害株率和蟲害節率較對照區均有所降低,說明太陽能誘蟲燈對甘蔗蟲害可起到較好的防控效果。

表2 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與對照區的防治效果
2021年11月30日—12月5日在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和對照區進行甘蔗現場實砍稱重,并采集樣品送至來賓東糖桂寶有限公司化驗室化驗分析。測產結果顯示,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甘蔗增產2775 kg/hm2,蔗糖分提高0.16%,纖維分提高0.73%,還原糖降低0.58%,株高和莖徑分別提高了6.3 cm和0.02 cm(表3),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的甘蔗產量、蔗糖分、纖維分、還原糖、株高和莖徑均有提升,增產増糖效果明顯[3]。

表3 太陽能誘蟲燈防控區與對照區增產效果分析
安裝使用太陽能誘蟲燈可誘殺危害甘蔗的害蟲成蟲,有效減少成蟲數量,進而破壞害蟲的繁殖產卵,降低下一代害蟲的發生量,以達到控制害蟲、減少農藥使用的目的。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糖料蔗“雙高”基地安裝太陽能誘蟲燈,蟲害株率降低24.16%,蟲害節率降低7.85%,產量提高2775 kg/hm2,蔗糖分可提高0.16%。按廣西2020/2021年榨季糖料蔗收購價520元/t計算,可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約96萬元,如果來賓市興賓區在已建成的47466.67 hm2“雙高”糖料蔗基地全部安裝使用太陽能誘蟲燈,那么甘蔗種植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都將得到大幅提升。
太陽能誘蟲燈作為化學防治甘蔗害蟲的一種重要補充手段,符合當前廣西糖料蔗生產工作中提倡的高質高效的物理防治法,利用太陽能誘蟲燈防治甘蔗害蟲可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量,這不僅有利于生態平衡,同時也對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甘蔗產量和蔗糖分都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又能為蔗農和企業增收。為進一步提高綠色高效防控理念,優化廣西甘蔗病蟲害防治水平,達到化學、物理防治共同推進,進而達到以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甘蔗病蟲害防治體系[4],應在廣西蔗區加大力度推廣應用太陽能誘蟲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