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齊慧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合肥 230000)
截止到2020年末,全國注冊護士總數為470多萬人,比起2015年的324萬人,增幅高達45%[1]。不同地區、不同職稱、不同學歷的各類護士總數均穩步增長,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招生數量也未減少,使得現階段護士就業形勢較為嚴峻[2]。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3],同時也對護生的就業造成了影響,高職護生作為臨床護理一線工作者的儲備力量,其就業意向和職業認同感都對護理行業有非常重要的影響[4]。本文旨在了解高職護生就業意向等相關問題,從而為高職院校進一步開展護生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促進高職護生就業打下基礎。
本研究運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采用問卷星發放調查問卷,以安徽省某高職院校全日制2022屆畢業護生為研究對象,2022年1—2月通過微信和QQ共發放問卷196份,回收有效問卷191份,有效回收率97.4%。
采用《中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就業觀念和求職意向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由韓偉智編制,內容主要包括中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基本資料、家庭背景、就業觀現狀及相關問題3個部分[5]。
數據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計檢驗,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運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進行描述統計,進行卡方檢驗、矯正卡方檢驗和Fisher確切概率法統計檢驗。

表1 高職護生的基本資料
由表1可以看出,高職護生平均年齡為(21.34±0.93)歲,其中護理方向的學生平均年齡為(21.37±0.98)歲,口腔護理方向的學生平均年齡為(21.28±0.82)歲,兩組年齡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對象中男生22人,占比11.5%,女生169人,占比88.5%,其中護理方向學生中男生占比14.6%,女生占比85.4%,口腔護理方向中男生占比4.9%,女生占比95.1%,兩組性別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高職護生的家庭背景構成比[n(%)]
由表2可以看出,護理方向學生和口腔護理方向學生的生源地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生源地為農村的占大多數,護理方向占比44.6%,口腔護理方向占比54.1%;護理方向學生和口腔護理方向學生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總體來說收入水平較高,但仍有部分護生家庭人均月收入較低,人均月收入水平1 000元及以下者,護理方向占比24.6%,口腔護理方向占比21.3%;護理方向學生和口腔護理方向學生的在校月消費水平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護生的在校月消費水平偏高,人均月消費水平1 000元以上者,護理方向占比38.5%,口腔護理方向占比44.3%;護理方向學生和口腔護理方向學生的父親學歷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初中及以下學歷,護理方向占比78.5%,口腔護理方向占比82.0%;護理方向學生和口腔護理方向學生的母親學歷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初中及以下學歷,護理方向占比84.6%,口腔護理方向占比88.5%,高職護生的家庭教育背景水平普遍偏低,父母親學歷多數為初中及以下;護理方向學生和口腔護理方向學生的父母工作性質(是否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護生的家庭普遍為非醫學背景,父母雙方均不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護理方向占比92.3%,口腔護理方向占比98.4%。護理方向學生和口腔護理方向學生的家庭背景各項目構成比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2.3.1 高職護生就業理想構成比(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高職護生中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期望起始月薪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期望起始月薪3 000元以上的,護理方向占比77.7%,口腔護理方向占比68.9%,高職護生期望起始月薪普遍偏高;在如何看待專業是否對口的問題上,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選擇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χ2=2.353,P>0.05),專業不對口不予考慮者,護理方向占比16.9%,口腔護理方向占比9.8%,多數護生選擇不對口先就業再轉對口和看發展機會;如果沒找到理想的工作,護理方向學生和口腔護理方向學生對待就業的考慮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選擇降低期望先就業和參加短期技能培訓再就業者護理方向占比59.2%,口腔護理方向占比47.5%,但自主創業者較少,護理方向占比3.1%,口腔護理方向占比1.6%,總的來說,高職護生就業態度比較積極;首選就業地選擇上,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選擇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選擇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者,護理方向占比84.6%,口腔護理方向占比85.2%,較少護生選擇在鄉鎮基層,護理方向選擇鄉鎮基層的僅占2.3%,口腔護理方向沒有人選擇鄉鎮基層;是否考慮基層醫院就業的問題上,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選擇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χ2=0.767,P>0.05),愿意考慮基層者,護理方向占比 35.4%,口腔護理方向占比34.4%;關于首選就業醫院級別,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選擇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首選“三甲”綜合醫院者,護理方向占比81.5%,口腔護理方向占比80.3%,大多數高職護生的就業理想較高;在傾向工作科室方面,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選擇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χ2=50.424,P<0.001),護理方向更傾向外科,占比61.5%,口腔護理方向更傾向其他,占比63.9%。

表3 高職護生就業理想構成比[n(%)]
2.3.2 高職護生擇業動機構成比(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畢業去向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選擇從事護理工作和其他行業的護理方向占比63.1%,口腔護理方向占比65.5%,高職護生就業意向較強烈;在近期為就業做準備方面,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選擇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高職護生就業態度積極,大多數護生主動了解招聘信息、學習專業知識等;在擇業首選考慮因素中,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選擇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多數護生選擇工資薪酬,護理方向占比62.3%。口腔護理方向占比72.1%,可見相比社會地位、工作地點和個人理想等考慮因素,高職護生更傾向薪資待遇好的工作單位,顯示高職護生擇業動機單純;在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方面,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選擇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選擇家人、教師推薦的護理方向占比46.2%,口腔護理方向占比54.1%。

表4 高職護生擇業動機構成比[n(%)]
2.3.3 高職護生就業認知構成比(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對護理專業就業形勢認知方面,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認知構成比具有統計學差異(χ2=11.769,P<0.05),認為就業形勢好的護理方向學生占比24.6%,口腔護理方向學生占比44.3%,認為就業形勢不好的護理方向學生占比26.2%,口腔護理方向學生占比8.2%,顯示高職護生對就業形勢認知比較清楚;對畢業后能否找到工作,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認知構成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認為很難找到合適工作的護理方向學生占比36.2%,口腔護理方向學生占比16.4%,認為找不到工作的護理方向學生占比3.1%,口腔護理方向學生占比0.0%,部分高職護生職業認同感不強;性別對就業的影響上,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認知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χ2=2.928,P>0.05),認為影響較小和完全沒有影響的護理方向學生占比58.5%和8.5%,口腔護理方向學生占比70.5%和8.2%;對就業影響最大的因素方面,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認知構成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方向更傾向學歷、學校品牌,占比49.2%,口腔護理方向更傾向專業知識技能,占比55.7%;關于對擇業影響最大的人,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認知構成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大部分護生認為父母或親人對自己影響最大,護理方向占比73.8%,口腔護理方向占比63.9%。

表5 高職護生就業認知構成比[n(%)]
2.3.4 高職護生就業價值觀、就業途徑及相關因素構成比(見表6) 由表6可見,對于就業價值觀,79.1%選擇為了理想中的生活而奮斗,65.4%選擇實現人生價值,63.4%選擇為了家人奮斗,30.9%認為不必要,有錢的話可以不工作,高職護生的就業價值觀比較明確,部分人價值取向較為片面;高職護生認為最有效的獲取招聘信息的渠道,選擇參加招聘會的占比79.6%,選擇教師、同學等提供就業信息的占比81.2%,選擇親戚朋友等社會關系的占比52.4%,選擇進入單位實習的占比57.6%,選擇社會相關就業網站的占比77.0%;就業時考慮的因素,工作環境占比82.7%,工作地點占比87.4%,發展前景占比79.6%,個人薪酬占比91.1%;求職初希望得到的學校服務,83.8%的護生選擇職業生涯規劃和后期發展指導,89.0%選擇簡歷制作、求職禮儀和面試技巧,80.6%選擇向社會發布畢業生相關信息,87.4%選擇收集和整理社會上關于人才需求的信息,55.0%選擇有針對性的就業心理輔導,顯示高職護生求職需求明確;對于目前學校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59.2%的護生選擇就業指導工作未受到充分重視,42.4%選擇指導工作者的專業和能力不夠,62.3%選擇與護生的溝通交流不夠,56.0%選擇對就業走向的分析研究不夠,58.6%選擇向社會發布的畢業生信息不夠,高職護生希望學校多與護生進行溝通交流,更加重視就業指導工作。

表6 高職護生就業價值觀、就業途徑及相關因素構成比(n=191)
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選擇直接就業,且在為就業做準備,就業態度積極。主要可能因為受到生源地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影響,畢業后直接就業更能緩解家庭經濟壓力。但從就業理想來看,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學生期望起始月薪較高,理想就業地多為大城市,理想就業醫院主要為“三甲”綜合醫院,這可能與大城市和大醫院的綜合收入較高有關。從高職護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和收入水平來看,就業理想可能主要受父母的就業價值觀和家庭收入的影響。但護士的收入水平不僅與城市、醫院等級和科室的績效相關,還與工齡、職稱、科室獎金系數等掛鉤,高職護生應該認清現實,明確自身定位,適當降低就業理想。但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學生理想就業科室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方向更傾向外科,口腔護理方向更傾向其他,這可能與專業方向相關,口腔護理方向的學生在校期間所受專業教育和專業課程設置與護理專業不同[6]。高職教育在就業上應該根據不同專業方向做出有針對性的引導。
大多數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學生擇業首選因素是工資薪酬,且選擇護理專業主要因為家人、教師推薦和容易就業,說明高職護生的擇業動機單純。但是因為喜歡而選擇護理專業的較少,愿意在基層地區和基層醫院工作的較少,說明高職護生的職業認同感有待進一步提高。多數高職護生可能對基層醫療單位和部分工作崗位的認識存在誤區,僅看到基層醫療單位和工作崗位條件差、待遇低、前景差等不利條件,卻未能正確認識到基層工作經歷可能是個人職業生涯的一段重要經歷,在基層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鍛煉實踐能力,還可以培養自身開拓創新、艱苦創業的良好品質,對于以后的職業發展大有好處[6]。
護理方向的學生普遍認為護理專業就業形勢一般,部分護生認為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可能受當前疫情形勢影響,且與現在大城市、大醫院招聘學歷要求較高、護理專業就業競爭壓力大相關。護理作為臨床一線專業,其社會需求隨著社會發展而增加,就當前疫情形勢來看,對于高職護生的社會需求缺口仍然很大[5],護生應該提高專業認知,熟悉市場需求。多數高職護生認為就業是為了理想中的生活而奮斗,僅有少部分護生覺得工作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因為喜歡而選擇護理專業的較少,多數選擇護理專業是受父母或親人的影響,在選擇就業地區、就業醫院、就業科室方面,更多選擇薪資待遇較高的地區、醫院和科室,較少選擇基層醫院等薪資待遇低以及兒科、急診等比較忙、壓力較大的科室,缺少職業價值感和奉獻精神。護生應該提升職業認同感,增強自身的奉獻精神。
調查顯示,多數高職護生為就業積極做準備,選擇了解招聘信息和學習專業知識,對護理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有一定了解,但較少護生選擇通過社會實踐或學習來提高自己,對于護理專業就業相關的國家政策、社會背景和社會環境及醫院招聘程序缺乏了解,就業準備不夠全面。大多數高職護生就業理想偏高,選擇大城市、“三甲”綜合醫院的較多,選擇基層地區、基層醫院擇業的相對較少,與現實社會臨床護理崗位需求不匹配,大部分護生希望學校在就業方面能夠提供相關指導,例如制作簡歷、求職禮儀和面試技巧等,畢業之后從事其他行業、自主創業的較少,說明護生的就業創新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近一半的高職護生認為學校與護生的溝通交流不夠,向社會發布的畢業生信息不夠,且對護生就業指導工作不夠重視,對就業走向的分析研究不夠,這說明學校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尚不能滿足護生對就業創業的需求。
通過本次調查,對高職護生的就業意向和就業觀念等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職護生就業態度積極,但就業理想較高,就業準備不夠全面,創新意識薄弱。以后在高職護生的教育上,應該結合社會背景,全方位融入課程思政,更重視護生專業認知教育,提高職業認同感,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增強學校的就業指導、創新創業的教育和培訓,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且針對護理方向和口腔護理方向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專業認知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