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乾
(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 珠海 519000)
山地步道作為慢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了城市空間,豐富了城市體驗,受到市民的青睞。鳳凰山山地步道項目位于香洲區鳳凰山森林公園東南部,西接香山湖公園,東至海天公園,南依梅華路,北鄰大鏡山水庫,全長約8.6 km。項目周邊已建成香山湖公園、香山驛站、石溪公園、大鏡山社區體育公園、海天公園等城市公共空間,是市民重要的休閑目的地。山地步道串聯起了城市景點,延伸了慢行空間,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山地步道項目其中一處采用了螺旋吊橋的落地方式。螺旋吊橋主梁采用鋼箱梁結構,梁高0.7 m,標準段橋梁寬3 m,底板寬0.65 m,箱梁頂板厚14 mm,底板厚12 mm,腹板厚16 mm,箱梁內頂底板設置5道縱向板肋,主梁橫隔板標準間距1.5 m 布設,支點橫隔板厚10 mm。電梯豎塔由直徑6 m 的混凝土筒體組成,高度44.5 m,螺旋吊橋共7.5 圈,中心線直徑分別為20 m 和15 m,坡度為1∶12。螺旋吊橋由水平的撐桿和斜向的拉、壓桿與中間混凝土電梯塔筒相連。為了避免人行過程中結構沿環形切向的晃動,吊桿和撐桿采用星形布置。電梯塔筒壁厚450 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筒身內置型鋼勁性骨架(見圖1、圖2)。

圖1 螺旋吊橋總體布置圖(單位:cm)

圖2 撐桿及拉壓桿布置圖
螺旋吊橋縱向計算可以理解為曲率較大的彎橋建立梁單元進行分析,以下是相關計算和結果。
根據《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范》(CJJ 69—1995)、《城市橋梁設計規范》(CJJ 11—2011)取值。
2.1.1 永久作用
結構自重、鋪裝、欄桿等。
2.1.2 可變作用
2.1.2.1 人行荷載效應根據《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范》(CJJ 69—1995)中3.1.3.2 條計算人群荷載取值。
2.1.2.2 整體升、降溫
珠海平均氣溫21.8℃,極端最低氣溫-1.3℃,極端最高氣溫36.7℃。結合《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15)4.3.12 條溫熱地區剛橋面板鋼橋,最高溫度46℃,最低溫度-9℃。結構落架基準溫度約20℃,計算考慮整體升溫25℃,整體降溫-25℃。
2.1.2.3 風荷載
螺旋吊橋位于山谷,考慮向上的風吸和向下的風壓作用。
根據《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15)
4.1.5 條進行承載能力基本組合、正常使用標準組合。
采用Midas Civil 2020 軟件建立三維梁單元模型進行結構分析,計算模型見圖3 所示。

圖3 計算模型
2.4.1 應力驗算
基本組合下鋼箱梁最大正應力為81.1 MPa,上撐桿最大正應力為141.2 MPa,下撐桿最大正應力為214.4 MPa,均小于270 MPa;上拉桿最大正應力為199.1 MPa,小于520 MPa。滿足規范要求。
2.4.2 變形驗算
在恒載、人群荷載、溫度荷載和橫風作用標準組合下,水平方向最大變形分別為35.7 mm、31.1 mm,豎向最大變形為25.5 mm。參考《高聳結構設計規范》(GB 50135—2019)3.0.11 條,水平位移角限值1/150。該結構總高44 m,水平位移角35.7/44 000=1/1232,滿足要求。
人群作用下,主梁最大撓度為9.6 mm,出現在大小環過渡處(見表1)。恒載+人群作用下,主梁最大撓度為12.7 mm,出現在坡道頂部(見表2)。取這兩處進行撓度驗算。

表1 大小環過渡處撓度一覽表

表2 吊橋頂部撓度一覽表
2.4.3 頻率驗算
第一二階自振頻率為水平方向彎曲,分別為4.27 Hz 和4.33 Hz。第三階自振頻率為豎直方向,為7.56 Hz。滿足要求。圖4 為前三階振型。

圖4 前三階振型
2.4.4 屈曲驗算
第1 階屈曲模態臨界荷載系數為26.15>4,結構穩定滿足要求(見圖5)。

圖5 第1 階屈曲模態
為了結構有更好的人行空間和視線,采用吊桿與主梁內側連接的方式,導致主梁在人群荷載作用下產生橫向扭矩,有傾覆的趨勢,橫向分析不能忽視。
該結構為螺旋狀,有別于常規端部約束的直梁在扭矩作用下產生扭轉剪應力。在均勻滿布的人群荷載作用下,主梁各個位置的扭轉變形一致,扭轉剪應力不明顯。進一步分析該結構在橫向扭矩作用下的傾覆問題,表現出的是主梁橫向受彎問題。在極限荷載作用下,結構破壞發生在受壓構件局部失穩,進而導致整體結構橫向傾覆,類似于上翹的帽檐在外力作用下突然下翻。
據此,該結構橫向扭矩作用下的傾覆問題,表征為結構橫向受彎狀態下的受壓部位失穩問題;減小該結構橫向扭矩作用下的傾覆問題的關鍵在于增強橫向剛度,如設置橫隔板。
為了進一步了解橫隔板數量對結構橫向抗傾覆的影響,建立三維板單元模型進行對比分析(見圖6)。表3 為橫向受力與橫隔板數量關系一覽表。圖7為不同橫隔板數量下主梁應力圖示。

圖7 不同橫隔板數量下主梁應力圖示

表3 橫向受力與橫隔板數量關系一覽表

圖6 三維板單元模型
根據計算結果,隨著橫隔板數量的增加,外側最大豎向位移減小,屈曲臨界荷載系數增大,結構剛度和穩定性增強。當不設置橫隔板時,最大最小應力為57.7/-54.9 MPa,當設置4 道橫隔板時,由于橫隔板數量較少,出現加大的應力集中現象,最大最小應力為87.2/-108.5 MPa。隨著橫隔板數量的增加,應力集中現象逐漸減小,當橫隔板數量由8 道增加至16道時,最大最小應力為變化不大趨于穩定,且主梁受力較均勻。據此,該結構設置16 道橫隔板結構橫向受力相對理想。
螺旋吊橋結構新穎、曲率較大,結構計算與一般的吊索橋梁結構有所區別。通過建立三維單元模型對整體結構進行縱向分析,同時為了解決橫向扭矩作用下的傾覆問題,采用三維板單元進行結構模擬和對比分析,最終確定合理的橫隔板數量。為該類式螺旋吊橋結構的分析計算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