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路口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410142) 羅宇
筆者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和南方生豬養殖的特點,總結了規模化養殖條件下仔豬腹瀉的原因、癥狀和防治方法,供讀者參考。
1.自繁自養模式 自繁自養規模場仔豬腹瀉的發病規律:仔豬0~5天內易發仔豬黃痢;8~15天因貧血易發仔豬白??;15~21天,仔豬易因補料過食而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規模化養殖場多在21~28天斷奶,仔豬斷奶后1~2周內易發斷奶應激性腹瀉;28~60天,規?;B殖場仔豬進入保育舍后,若管理不當易發生腹瀉。
2.販運外購仔豬 部分只做育肥的規?;B殖場和部分是“公司+農戶”的合作養殖場,多是購買6~10千克的斷奶仔豬。仔豬經過長途販運,易患販運仔豬腹瀉綜合征,在進場后5~10天開始出現腹瀉、拉稀,生長停滯;因個別豬沒有打疫苗,易并發豬瘟等多種疫病。
1.仔豬生理性因素 仔豬因生理發育機能不全,如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不高,易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母乳含鐵量低,仔豬自身造血需鐵量增加,易患生理性貧血,抗病力下降,易致各種感染造成腹瀉;仔豬體溫調節機能發育不全,對環境溫度要求高,保溫不當,易致腹瀉。
2.傳染性病因 臨床上多種病毒感染會引起仔豬腹瀉,如豬瘟、偽狂犬病、藍耳病、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感染等都會出現腹瀉。
臨床上常見的特異性致病菌(沙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和非特異性致病菌(大腸桿菌等)感染均可引起腹瀉。致病菌隨著飼料、飲水、空氣等進入仔豬體內生長繁殖,在胃、腸黏膜定植,導致胃黏膜受損,引起腹瀉、腹痛等癥狀。此外,寄生蟲也可引起發病。
3.非傳染性病因 主要與飼養管理不到位、環境管理不良、飼料不衛生等有關。仔豬本身消化機能不全,抵抗力不強,母豬營養不良或營養缺乏,母豬日糧如缺硒、缺少維生素A等,可引起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哺乳仔豬頑固性腹瀉,甚至死亡。另外因哺乳母豬的疾病和炎癥,或食用霉變的飼料,也會引起仔豬腹瀉。
隨著仔豬日齡的增加,從進食至斷奶前易出現過食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斷奶后全部改食飼料,再加斷奶應激的影響,出現斷奶應激綜合征,表現為采食量下降、腹瀉、生長停滯等現象;仔豬如果缺乏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等,抗病力下降,難以抵御各種外界病原因素的刺激易誘發腹瀉;仔豬日糧存在致過敏的抗原或抗營養因子,也可激發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導致腹瀉。
仔豬腹瀉有水樣糞便或黏糊稀糞、精神狀態差、采食量下降等癥狀,部分脫水嚴重,出現發紺、體溫升高、食欲廢絕等癥狀,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會出現死亡。但各種腹瀉的臨床特征不完全相同,具體鑒別診斷如下。
1.病毒性腹瀉 仔豬會表現出厭食、水樣腹瀉、脫水、嘔吐、體重驟降等癥狀,日齡越小的死亡率越高。臨床上最常伴隨豬瘟、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等而發生。①豬瘟。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但日齡越小的癥狀越嚴重,死亡率也高;部分仔豬剛出生就開始腹瀉。豬瘟引起的腹瀉多數是母豬疫苗免疫不到位,做病史調查多數可鑒別,也可快速通過核酸進行檢測。②豬傳染性胃腸炎。一般出現在10日齡以內的仔豬身上,發病急、發展快,1周內就會死亡;臨床表現為上吐下瀉;如果仔豬3周齡后發病,則表現出發育緩慢的特點;多出現在冬春季節,糞便呈黃色、灰綠色,有尚未消化的凝乳塊;剖檢發現胃內充滿凝乳塊,腸壁變薄,腸管內存在大量綠色液體,腸系膜淋巴結腫脹。也可快速通過核酸進行檢測鑒別。③豬流行性腹瀉。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死亡率相對較低,多出現在冬季,突然暴發。病豬主要是表現出水樣腹瀉、嚴重脫水、食欲減退等癥狀;剖檢發現病變局限在小腸部位,出現腸管擴張、腸系膜淋巴結水腫等現象,腸管內存在大量黃色液體。④豬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由輪狀病毒引發,10~28日齡仔豬多發,冬、春等寒冷季節易發。病豬表現出有水樣或糊樣腹瀉,糞便呈黃色、灰色或黑色;剖檢可發現胃內充滿凝乳塊,腸壁變薄,腸管內存在大量黃色或黑色液體。⑤豬偽狂犬病。仔豬剛出生便出現腹瀉,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表現出嘔吐、腹瀉、劃水樣運動等癥狀。
2.細菌性腹瀉 仔豬會表現出腹瀉、脫水、消瘦等癥狀,常伴隨仔豬黃痢、仔豬白痢和仔豬紅痢等病而發生。①仔豬黃痢。由大腸桿菌引起,1~3日齡多發;糞便呈黃色、黃棕色或黃綠色的水樣腹瀉,內含凝乳小片;死亡率高。②仔豬白痢。由大腸桿菌引起,8~15日齡多發;糞便呈白色、灰白色、淡黃綠色或灰褐色,糊狀,有腥臭味;死亡率相對較低。③仔豬紅痢。由魏氏梭菌引起,1~3日齡多發;糞便呈紅色糊狀,臭味濃;解剖學特征為仔豬空腸、回腸黏膜出血,有纖維壞死性膜。
3.寄生蟲性腹瀉 規?;?、集約化養殖場和傳統飼養相比,寄生蟲性腹瀉的發病率大幅降低,但球蟲病等還是時有發生。以6~15日齡仔豬多發、散發,死亡率低;臨床特征主要為糞便為黃色、土灰色膠凍狀或水樣稀便,混有大量的黏液和未消化的飼料。
1.免疫和保健 ①首先應做好母豬和仔豬的豬瘟、偽狂犬病和藍耳病疫苗的接種工作。②在飼料中添加2%斷奶仔豬保健品可以有效預防仔豬斷奶應激發生;販運仔豬也可以按斷奶仔豬方法進行預防,但需根據仔豬來源及時補打豬瘟等疫苗。③使用藥物對仔豬進行驅蟲,同時科學選擇斷奶和轉群時間;還要注意保持豬舍清潔,定期消毒和清掃,清除糞便等污物中的蟲卵、幼蟲、蟲囊等。
2.加強飼養管理 ①改善養殖環境。在仔豬進入豬舍前,要對圈舍進行清洗消毒;檢查內部飲水系統是否正常,保證水源和食物干凈衛生;按照仔豬的生長需求以及天氣變化隨時調整通風、溫度和濕度。②加強消毒管理。豬場應建立科學的消毒流程,選擇合適的藥物,并定期輪換,做好排泄物等的無害化處理,避免排泄物等長期留在豬圈中滋生細菌、寄生蟲等。③分群管理。要按照同窩同圈的原則,盡量保證每群仔豬的體質水平相差不大,既方便進行飼喂和管理,又方便對體質弱的仔豬進行提升。分群之后,引導仔豬定點進食、飲水和排泄,快速建立起條件反射,更好地滿足攝食需求,更好地促進仔豬生長,穩步度過斷奶應激期。④免疫管理。仔豬在斷奶之后可能產生應激反應,需要針對仔豬進行免疫管控。注意給仔豬注射疫苗,安排科學的免疫規劃,建立起科學的疾病防治體系。
3.治療 仔豬黃白痢或還在進食母乳的仔豬腹瀉均可直接灌服仔豬黃白痢保健品2~3次;仔豬脫水但還有食欲的,可以口服補液鹽、黃芪多糖等;仔豬脫水嚴重,出現發紺和體溫升高的,應及時靜脈補液,同時合理喂服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