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70公頃田,5臺大型收割機連續工作6天,全部搶收完畢;一臺植保無人機,一天就可以打完數公頃田的農藥;剛從田里收上來的稻谷,經過烘干后可直接入庫;輕輕掃碼,大米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益陽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湖南省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區。2021年3月2日,中聯重科沅江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在沅江市舉行隆重開工儀式,基地由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和沅江市人民政府投資近億元共同打造。沅江市糧食播種面積超百萬畝,土地集中流轉富有成效,是發展規模化、現代化、數字化農業的優勢區域。
中聯重科沅江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分三步走:首先實施中聯重科智慧農業技術的本土化落地,建設33.3公頃數字大米科研基地,確定最適宜當地種植的水稻品種,打造數字化種植水稻的標準體系,生產高端大米;然后建立數字農業指揮調度中心,實現大數據驅動的科學種植決策,滿足水稻規模化種植情景下“增產降本、節肥減藥、品質提升、全程追溯”要求,樹立地方高端大米品牌;再面向沅江市5.3萬公頃耕地進行全域數字農業推廣及數字大米品牌營銷,賦能農民增收致富。
沅江市將傳統農業與智慧農業、智慧農機融合,通過中聯重科智慧農業田間物聯網設備,對基地的溫度、濕度、降雨量、太陽輻射、水位、土壤水勢等農田小環境進行監測;通過建立“天、空、地、人、農機”五位一體數據采集體系,實現低成本、全方位數據采集;建立大數據驅動的水稻標準化種植體系,將水稻種植過程分成播種、插秧等13個環節、49個關鍵決策點,通過10大算法、23類模型,對水稻全生長季予以管控,在每個環節有實時采集數據、模型數據、歷史數據等大數據支撐。以前種田,多是靠天氣、靠經驗,現在通過智慧農業、數字農業,幫助種植者在最佳時間做出最佳選擇。說通俗一點,以前打農藥,往往是等到蟲害發生了,才開始噴灑。現在可以通過海量數據分析,準確預判蟲害何時會出現,第一時間開展防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波,沅江市正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沅江市草尾鎮有名的種植大戶。2021年,他流轉土地71.3公頃,購置了旋耕機、插秧機、拋秧機、植保無人機、大型收割機、烘干機等設備。當年風調雨順,加上田間管理到位,他種植的晚稻喜獲豐收。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他和家人一臉的笑意。收割之時,5臺大型收割機連續工作了6天后,全部水稻收割完畢。以往曬谷就是麻煩事,現在好了,有了谷物烘干設備,剛從田間收割上來的稻谷很快就可以烘干并直接入庫。
和周波一樣受益的農戶和種植大戶不少。段照、段譽是堂兄弟,他們成立了益陽市赫山區紅勝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兄弟倆采用機插作業和無人植保機噴藥等現代農業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讓合作社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近兩年,益陽市資陽區、桃江縣、沅江市、大通湖管理區、南縣、赫山區6個縣(區、市)是機插機拋作業補貼試點項目縣,全市共完成機拋作業約1萬公頃、機插作業2753公頃,機插比人工直播增產14%。面對自然災害時,機插機拋秧抗倒伏能力和抵御病蟲害能力都較強。益陽市將繼續把傳統農業與智慧農業、智慧農機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讓產業興農村富的夢想照進現實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