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中浩|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十三五”期間,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取得巨大發展,通車里程達到了以前五十年總和。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城軌交通發展勢頭不減,預計新開通里程將達1300公里,年底總通車里程將達9260公里。在裝備領域,從國產化到自主化,實現了跟跑到并跑的飛躍,并在局部領域開始領跑。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城軌交通大國,城軌交通行業正從高速發展轉向高速、高質量發展。
在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以示范工程引領,以點帶面,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在創新過程中建立團體規范,漸進明細,規范共識,明確方向,已成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
“十三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立項了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CBTC系統、北京市軌道交通燕房線全自動運行系統、標準化地鐵車輛研制等示范工程。這些示范工程都取得突破并得到推廣。同期,在協會層面立項了武漢軌道交通網絡信息化建設、呼和浩特、太原地鐵城軌云等示范工程,也取得了成功。在城軌交通創新發展中,這些示范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間,城軌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網絡化、智慧化和綠色低碳。
網絡化的核心是融合各種制式的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軌道交通網絡;關于智慧化,協會發布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對智慧化做了權威詮釋,得到了行業的廣泛認同,可以引導行業數字化轉型;關于綠色低碳,協會正在包敘定創始會長的領導下,聯合全行業力量編制《城市軌道交通綠色低碳行動方案》。
在全國各行業進入數字化轉型的時代,給城軌傳統專業賦能,建設智慧城軌,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在這一歷史大變局中,城軌示范工程的視野從技術裝備擴展到運行維護和整條線路。“十三五”期間立項的“上海軌道交通智能運維系統”和“廣州市軌道交通十八號線和二十二號線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示范工程”,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行業內發揮出很好的引領作用。
在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建設中,市域快軌起到上接高速、城際鐵路,下連城軌交通的關鍵作用,是“十四五”軌道交通建設的重點。發展市域快軌,實現四網融合,構建便捷的軌道交通體系,需在軌道交通制式融合、智能智慧、綠色低碳等理念指導下進行規劃與設計,需從運輸組織入手,對跨城、跨省、跨多種運輸制式與管理進行一體化的策劃。
針對快捷、綠色軌道交通網的熱點、難點,協會立項了“新一代網絡化智能調度和智能列車運控系統”示范工程,現已上升為國家增強核心競爭力攻關計劃,準備在北京冬奧會軌道交通體系中一露身手。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的指導下,協會立項了“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軌示范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副司長鄭劍參加了示范工程項目啟動會,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開展一體示范;二是進行融合示范;三是做好創新示范;四是形成標準示范。協會正在按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要求,與南京地鐵一起細化計劃,認真落實。
中國城軌交通正在向網絡、智慧、綠色方向縱深發展,時代賦予了責任,我們一定要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不負韶華,勇當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