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業科,王青平,徐亞青,楊 威
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活蜂蜂療屬于祖國醫學中的一種特殊療法,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便已經記載了“蜂螯有毒可療疾”。活蜂蜂療歷史悠久,目前臨床上可用于晚期惡性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療[1-3]。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由于各種原因被迫終止化療,有研究基于中醫學“以毒攻毒”的理論使用蜂毒抑制癌毒,在晚期癌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4]。但活蜂蜂療存在感染、皮膚瘙癢、疼痛、瘢痕增生及超敏反應等不良反應[5],護理難度大。2020年4月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腫瘤科收治了1例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活蜂蜂療后,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患者,男,79歲,因“聲音嘶啞半年,胸悶氣急2個月”,于2020年4月28日收治于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腫瘤科。患者50余年前因疫區接觸史患血吸蟲病,經驅蟲治療后未復查;高血壓史10年,口服厄貝沙坦片降血壓。患者嗜酒,每日飲白酒半斤,3年前B超檢查提示血吸蟲肝病、酒精性肝硬化、脾腫大,已戒酒。2019年11月無明顯誘因下患者出現頭暈伴聲音嘶啞。12月3日外院胸部CT提示左肺上葉小團片狀影,縱隔左肺動脈前外側腫塊,左側甲狀腺腫大伴占位;實驗室檢查癌胚抗原升高。患者逐漸出現飲水嗆咳,感胸悶不適。2020年4月10日復查胸部CT提示左肺腫塊較前增大明顯。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病理提示小細胞未分化癌。4月28日患者開始行依托泊苷聯合卡鉑方案化療,但化療后患者因存在肝硬化繼發脾功能亢進,出現白細胞及血小板水平降低,白細胞<1.5×109/L,血小板計數<3.0×109/L。患者化療間歇期經常被迫延長,甚至超過6周。依據蜂毒具有明確的抗腫瘤活性,甚至在一定濃度下僅殺傷腫瘤細胞而不傷及正常細胞[6]。5月4日患者開始接受活蜂蜂療,蜂療頻率為每周3次,每次蜂療針數45針(選用意大利蜜蜂)。蜂療后患者局部皮膚出現疼痛及瘙癢,經中西醫結合辨證護理,8周后未出現感染、超敏反應等并發癥,皮膚瘙癢及疼痛癥狀減輕,予出院。
2.1.1皮疹和瘙癢的辨證護理
蜂療施針以經絡辨證及八綱辨證為基礎,其核心還包括蜂毒。而蜂毒乃藥性極具特色的一味“毒”藥,其性炎熱,善走竄,經蜂針蟄刺后入肌膚,游走于脈絡,隨氣血運行而四散。蜂毒可激惹正氣而被人體視作“外來之邪”,故蜂療后患者局部易起皮疹且常感瘙癢,此乃正邪相搏于肌膚腠表之故。蜂療后的皮膚皮疹、瘙癢是常見現象,但出現長時間的嚴重皮疹伴瘙癢甚至周身上下的廣泛皮疹伴瘙癢,則是引起患者不舒適感的一個重要因素。該患者經辨證為虛寒體質且兼有寒癥,其氣血運行緩慢或不暢,易使蜂毒蘊積于肌膚腠理之間而不散,導致其局部皮膚發疹且伴瘙癢。因此,醫囑予中藥蜂蠟熱敷來緩解其蜂療后皮疹和瘙癢。中藥蜂蠟熱敷是將地膚子、徐長卿、雞血藤、紫草、蒲公英等按比例混合后打磨成粉加至完全熔化的蠟液中,攪拌均勻,冷卻至45℃時均勻涂抹于皮膚皮疹、瘙癢處,紅外線照射涂抹處保溫,20 min/次,每天1次,以溫陽益氣,疏通脈絡,減毒增效止癢[7]。通過在蜂療后序貫局部皮膚中藥蜂蠟熱敷,該患者蜂療后的皮膚皮疹和瘙癢減輕。
2.1.2皮膚瘢痕增生的辨證護理
該患者蜂療4周后前胸部皮膚(任脈及足少陰經諸穴)出現瘢痕增生,且持續有少量滲液。將蜂療穴位(位置)轉移至其后背部(督脈及足太陽經諸穴)皮膚,從而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使瘢痕增生皮膚得到“休養”。但是隨著蜂療的持續進行,皮膚瘢痕增生難以避免,不僅影響美觀,還影響蜂療時蜂毒的吸收。該患者瘢痕色暗淡、隆起不明顯但表面多破潰,滲液量多且無色無味,考慮患者陽氣虛衰,反復蜂療后局部脈絡受損使氣血難以調達,以致肌膚失于濡養溫煦。醫囑予溫陽益氣、活血生肌的中藥膏劑局部外涂,使用醫院自制愈潰靈軟膏(由黃芪、肉桂、細辛、制草烏、當歸、丹參、乳香、沒藥、三七粉、厚樸花、蜂房等中草藥制成),配合尿素軟膏在蜂療后的皮膚瘢痕增生處外涂,以減緩皮膚瘢痕的形成。
2.2.1預防感染
該患者每周一、三、五上午9:00左右行活蜂蜂療。蜂療原則:一只蜜蜂蟄刺出一根蜂針,嚴格遵循一蜂一人一針的原則[8]。先選定針刺部位(針刺點為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和任脈、足少陰腎經交替針刺),以針刺點為中心用聚維酮碘溶液消毒皮膚5 cm×5 cm,然后用鑷子夾住活蜂的腰部,用聚維酮碘溶液消毒活蜂尾部,活蜂尾部對準針刺點進行蟄刺,蟄刺后留針20 min,20 min后用鑷子拔出蜂針,再以針刺點為中心用聚維酮碘溶液消毒皮膚5 cm×5 cm。囑患者蜂療后局部皮膚24 h內勿沾水;宜高蛋白清淡飲食,忌辛辣刺激食物。該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蜂療過程中未出現相關感染。
2.2.2皮膚疼痛的護理
皮膚疼痛是活蜂蜂療時不可避免的不良反應,但通過護理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依從性。在該患者蜂療初期,蜂療前使用表面麻醉劑,即在患者局部穴位(蜂療部位)外涂復方利多卡因乳膏,隨后在涂抹乳膏處用保鮮膜覆蓋后貼實壓緊,等待1 h左右再開始蜂療。該患者剛開始接受蜂療時疼痛感比較強烈,使用該措施后,疼痛感減輕。
2.2.3預防超敏反應
患者活蜂治療可能發生變態反應,在初次蜂療前,需接受蜂療皮試以保障蜂療的安全性[9]。該患者初次接受蜂療前進行蜂療皮試,局部皮膚出現小范圍紅腫,提示皮試陰性,皮試24 h后再對患者進行活蜂蜂療。同時科室制定了超敏反應的應急措施,備好急救藥品和物品,以備患者在出現超敏反應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該患者治療過程中沒有出現蜂療相關的超敏反應。
活蜂蜂療在腫瘤科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案或替代方案來使用,可輔助晚期惡性腫瘤的治療。通過對該例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辨證護理后,預防了蜂療后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緩解了因蜂療而產生的皮膚瘙癢、疼痛及瘢痕增生情況,提高了患者蜂療舒適度,提升了患者對蜂療的依從性,使患者能夠長期維持規范且規律的活蜂蜂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