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獲悉,全國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工作部署以來,各省(區、市)高度重視,按照部統一部署,加強組織領導和技術、人員保障,積極落實調查經費,調查工作有序開展。截至目前,各省(區、市)礦產資源國情調查主體工作已基本完成。
頂層設計科學嚴謹,協調聯動機制務實有效。自然資源部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對調查工作思路、成果要求等作出指示;召開各類研討會、專家論證會等近百次,2000 余人次參加,形成了統一的調查工作方案、技術要求、工作手冊、核查驗收辦法和標準規范等。調查工作正式開展后,部省建立月調度和月報制度,每月報告調查工作進展情況,部協調辦及時召開調度會和專題會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部署工作,并以會議紀要和簡報形式發送各省(區、市),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扎實完成內業工作,夯實調查工作基礎。一是資料收集全面細致。各省(區、市)收集各類調查資料共計21萬余份,做到應收盡收。二是全面清理資源儲量數據。儲量數據庫清理實現各類礦種全覆蓋。通過系統梳理,實際確定礦區45516個,較梳理前的44481 個礦區增加1035 個。三是發現并解決了近百萬個存疑問題。儲量庫數據信息進一步得到完善,夯實了資源本底賬簿。
有序推進外業調查,嚴格落實調查程序。各省(區、市)對未利用礦區、生產礦山、關停(閉)礦山、壓覆礦產資源等所有調查對象開展實地調查,共計完成重點礦區調查23575 個、重點礦山調查25144個,做到現場跑到、現狀看到、數據采到、問題查到。外業調查行程達2000多萬km,實測重要控制點坐標10 萬多個,采樣化驗2.7 萬件,礦山調查航跡54 萬多km,核實照片23 萬多張。對內業梳理出需外業核實的存疑數據100%進行了復核,并形成了系統舉證材料。
對接國家戰略需要,做好礦產資源潛力動態評價。一是做好已完成潛力評價礦種成果更新。對鐵、錳、銅、鎢等26個礦種的評價結果進行了跟蹤并更新,編制了潛力動態評價成果圖件。二是緊盯國家戰略需求拓展新礦種。對照最新戰略性礦產目錄,對釩、鈦、鋯、鈷、鈹等尚未系統開展過潛力評價的礦種或地區開展潛力評價,圈定了1054 個預測區,估算了資源潛力。三是積極推進潛力評價成果應用。以鐵、銅、鋁、錳、鎳等緊缺戰略資源為重點,兼顧鎢、銻、稀土、石墨等優勢戰略資源,圈定了313個綜合遠景區,編制了重點勘查區建議圖。
積極推進相關專題研究和階段性成果轉化。一是開展能源資源基地和國家規劃礦區劃定研究,有關建議被納入全國礦產資源規劃。二是開展了鐵、稀土、銅、鋰、鉀鹽等18個礦種的可利用性評價,提出了預測儲量。三是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厘定研究,初步厘定有關新興產業涉及的重要礦產。四是緊盯國內外形勢開展綜合研究。形成《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需求預測2040》《礦產資源安全底線、紅線劃定》《我國境外礦產資源投資基地圈定》等研究報告,提出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重大戰略和規劃部署建議。四是開展了礦產資源定期調查系列標準規范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