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周寶華(廣州中建東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700)
景觀的人性化設計關系到每個人每天的生活。尋求人最真實的需求、通過不斷的項目實踐,并且做到一切設計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不是片面的考慮個體的人,而是綜合考慮社會群體,考慮整個社區的局部和整體的結合。居住社區不僅是單純的物理空間,更是承載著人與人交流互動的美好紐帶,連接著城市與家庭,也連接著時代與生活[1]。建立大灣區剛需類住宅產品線,打造城市美好生活,通過社區場景營造,構建有溫度、更融洽的理想社區,滿足人們物理空間需求和思維活動的心理層次需求。
居住區景觀要服務的對象,涉及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營造全時全齡生活場景,讓業主能夠真正參與其中,充分享受與自然親近、與家人相伴、與友鄰互動的自由與樂趣。大灣區剛需類住宅立足于美好人居之上,將 5 大板塊打造融入社區景觀規劃中,構建全齡段共享的多元鄰里空間,形成動靜有序、開敞和封閉相結合的空間結構,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1)中央會客廳。作為全區的視覺通廊,中央會客廳于歸家第一步便為業主帶來舒心的視覺享受,融合當代的審美情趣,從社區入口到景觀中軸的設置,強化軸線體驗,人們可以駐足欣賞或是交流,從而提升社區人文藝術氛圍 。中央會客廳平日可供住戶聊天、休憩,周末還可以組織策劃系列活動,科普活動、周末集市、節日活動都可以在這里舉行。
(2)全齡兒童活動區+老年活動場地。兒童活動場地選址滿足服務半徑最大化,場地選址上需滿足光照充足,通風良好,鋪地材質上選擇用塑膠地墊,利用植物遮陰并圍合空間,打造安全放心的活動場所。兒童樂園在滿足顏值和可玩性之外再次升級。全齡兒童活動區采用分齡段的設計,分為幼齡兒童活動區、青少年活動區,對不同年齡段的活動場所做隱形劃分,場地既可以滿足孩子玩樂的天性,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損傷。老年活動場地,滿足老人健身的需求,同時兼顧照看兒童,也為戶外活動提供多樣的活動空間,營造出一個關愛老年人群的溫情社區。
(3)活力跑道。釋放健康元氣的年輕人是愛社交的主體人群。種植層次豐富的植物加上蜿蜒曲折的跑道,為年輕人打造了活力滿滿的健康跑道,在這里收獲的不僅有鄰里間的友情,更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4)架空層。架空層大堂的空間設計具備兒童活動室、健身、體育運動、閱讀室、休憩交流區等各項功能,為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層次的居民提供一個靜謐、優美、和諧的、可以放松休閑、交友聊天的鄰里共處的空間。所有的空間關系,都以人的行為為導向,設置兒童活動區、健身區,為老人帶小孩提供活動及使用空間,幸福書香區、休息交流區為人們提供放松心情和思考的空間。
(5)游泳池。水是生命之源,是空間設計永恒的主題,隨著人們對社區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室外水景已成為住宅區必不可少的元素,室外泳池的存在對社區居民來說很實用。大灣區炎熱的夏天,室外泳池設計已成為住宅區重要元素。
完善的水上泳池包含兒童戲水池、成人池、設置戲水安全噴泉、戲水器械,水槍/噴水設施/互動水裝置,設置家長看護區、看護座椅;可以同時滿足成年、老年、兒童親子活動需求。地面材料選購時考慮防滑,景觀泳池設置滿足功能需求同時保證安全性,設置獨立出入口,且與周邊社區道路設置不小于 1.5 m 的安全緩沖,采用綠化或泳池抬高形式保證安全。
大灣區剛需類住宅 5 大板塊通過設計不同氛圍的空間,引導不同年齡段的使用,例如聊天的場所、納涼、讀書、曬太陽的場所等等,強調居民的容易到達和參與性,使住區的物質環境融入更多的人文情趣,形成自己的社區文化,各領域空間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
由于綠色意味著生命和生長,大灣區綠化資源豐富,打造社區綠化環境的好壞對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陽光、綠化、空氣、水,應充分利用整個社區的綠化用地,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環境[1]。大灣區剛需類住宅在綠化景觀打造中,首先優先選用病蟲害少、無污染、抗污染、環境適應性強、耐修剪的鄉土品種,保證植物的多樣性,植物以常綠闊葉樹為主,結合開花大喬木,各種彩葉灌木和花草,營造豐富的熱帶植物園景觀群落。其次,充分考慮小區建筑布局、社區面積、空間功能需求,以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為依據來布置植物,春天花紅葉綠、夏季綠蔭濃濃、秋季碩果累累、冬季色葉斑斕,提高住宅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和生活感受。創造季性景觀,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植物使用功能,滿足人們生活、休息的需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做到適地適樹[1]。
大多數客戶認為好的社區景觀就等于綠樹成蔭,其實并非如此。社區內林下空間也是住戶戶外生活的重要聚集點,在這里人們可以進行晨練,孩子們可以在這里玩耍嬉戲,樹蔭下有休息坐凳和聚會桌,玩累了就直接在樹蔭下休息。
景觀設計在空間布局上從人的視角出發,營造不同的社區生活圈[2]。將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生活場景設置其中,讓不同人群可以在同一個場地內其樂融融地交互活動,為鄰里之間閑話家常提供自在的交往空間。例如功能空間、綠地空間、景觀構筑物等的設置都考慮適宜的尺度,構建舒適的圍合或開敞的空間,滿足人對物理空間的需求,例如設計無障礙設施、兒童游樂場(考慮日照時長)、寵物樂園、動靜分區等。所以,一套模塊體系的設計不是隨意堆放,而是考慮設計中人的需求、人的行為因素,進行人性化的設計。設計不同氛圍的空間,引導全年齡段居民使用,讓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最舒服的小天地。老人在花園中讀書會友、品茶禪修,也可以漫步健身、賞花聽雨;孩子在游樂場戲水玩鬧,健康成長;年輕人從忙碌中抽身歸來、找到身心的溫馨港灣。無障礙設計、智能化的社區生活圈、幸福家關懷系統等便捷人性化設施都在社區內充分實現。
大灣區推行海綿城市建設,打造健康的城市海綿社區,是景觀設計的重中之重,在材質選擇上小區內的車行路選用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人行鋪裝選用透水磚,能夠使雨水迅速滲入地表,有效地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可以平衡城市生態系統。此外,充分利用綠色措施,設置生態草溝、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雨水調蓄池等措施來蓄、排水。為居民打造一個會“呼吸”的社區,努力做到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熱島有緩解的宜居景觀小區。
景觀設計,充分考慮景觀效果、成本控制、運營管理 3方面的關系的同時,要考慮到比較長久的使用需求和后期維護。不僅要考慮設計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社區環境是否美觀,也要考慮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社區內的功能空間、綠化是否能展示最初設計的效果,是否能夠在較長的時間內滿足居民自然式度假社區的需求[2]。只有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才能滿足人們的文化享受需求,此類景觀結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社會與人類的生活環境實現和諧統一的發展。大灣區剛需類住宅設計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景觀設計體系,為今后項目中更好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