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石
孫先生患上高血壓已將近20 年,一直以來他都遵從醫囑,按時規律服用降壓藥,老伴兒還叮囑他戒煙戒酒,每天早上陪著他散步、打乒乓球,所以血壓控制得很穩定,從沒出現過什么嚴重的癥狀。半年前,孫先生的老伴兒過世了。從這以后,孫先生的心情一直不好,時不時地發脾氣,藥也總忘記吃,還重新撿起了煙卷。有一天,孫先生在家中突發腦出血昏迷在地,幸好家人送醫及時,沒有造成生命危險,積極治療后身體也逐漸恢復。入院期間醫生為孫先生做彩超檢查時發現,他雙側頸動脈都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腦梗死的風險極高,所以醫生建議他出院后服用預防腦梗死的藥物。孫先生本來答應得很好,但出院后他聽朋友說腦梗死和腦出血的治療是相反的,預防腦梗死的活血化瘀藥物會引起腦出血復發,孫先生心里害怕,就沒有按醫囑服藥。沒想到1 個月后,孫先生左側肢體突然無力,甚至不能正常行走,到醫院檢查后發現了多處腦梗死的病灶。
許多人都知道腦出血和腦梗死不是一回事。腦出血是由于腦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流到血管外,造成顱內水腫壓迫腦組織,而腦梗死是由于腦血管發生了狹窄、閉塞,引起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性壞死。
腦出血和腦梗死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長期高血壓導致的顱內動脈粥樣硬化卻是二者共同的病理基礎。一方面,由于動脈硬化、粥樣斑塊的形成,動脈內膜粗糙,血小板聚集、粘附,血管管腔狹窄,很容易形成血栓而導致閉塞。另一方面,由于動脈彈性纖維硬化、消失,血管壁會在血壓的沖擊下出現局部變薄,也容易導致血管破裂出血。所以,現實生活中有不少血壓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患者既得過腦出血,也得過腦梗死,甚至出現過腦出血和腦梗死并發的情況。
在臨床上,還有一些因素會導致腦出血后繼發腦梗死:
腦出血以后有明顯的血腫占位效應,加上血腫周圍水腫,會使周圍正常的腦組織和血管受到壓迫,從而容易誘發腦梗塞。
腦出血以后,血壓驟然降低,導致低灌流,易使分水嶺區循環不良,而且低灌流時紅細胞易發生聚集,出現血液高凝狀態。而出血后用的止血藥物也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容易引起血管堵塞。
另外,血腫也會刺激導致腦血管痙攣,引起血管的收縮狹窄。
不過大多數腦出血患者,在入院治療后都會給予脫水、降低顱內壓力、減輕腦水腫的治療,并會及時補充血液入量,有效減少腦梗死的發生。
腦出血患者即便接受治療后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并沒有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現狀,所以仍然有腦梗死的風險。有研究顯示,在101 個再發卒中患者中,發生腦梗死的有63 人。
因此,對于腦出血患者應注意復查CT,不僅要了解血腫吸收和水腫情況,也要了解是否有繼發腦梗死的危險。
預防高血壓腦出血后繼發性腦梗死,首先仍是要繼續堅持服用降血壓藥物,將血壓穩定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不可隨意停藥。如需換藥或改變用藥量,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得擅自做主。
其次,如果發現有腦梗死的風險,在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后可及早使用活血化瘀藥物,提前做好一級預防?;钛鏊幬锟奢p微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減少微循環內紅細胞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梗死區供血,而且有利于出血后血腫的吸收。
有不少患者對于是否使用預防腦梗死的活血化瘀藥物(如阿司匹林)心存疑慮,擔心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事實上已有不少研究顯示,對于腦出血2~3 個月以后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并不會明顯增加腦出血二次復發的風險。國際腦卒中的權威機構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卒中協會(AHA/ASA)也在腦出血指南中推薦,腦出血幾天后就可以恢復使用阿司匹林單藥治療。
當然,腦出血后是否要啟用抗血小板等藥物確實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問題,具體情況要因人而異。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頭部核磁共振、顱內血管造影、頸部彩超和抽血化驗等檢查作為依據,判斷患者的出血風險和缺血風險后才能制定出合適的預防方案。但患者也不必過于擔憂,更不能聽信傳言擅自停用藥物,要相信醫生,遵循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