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氨血癥雖是肝性腦病發病機制的核心,但對其他器官系統也有多向毒害作用,影響免疫功能、能量代謝、門靜脈高壓及導致肌少癥。該研究旨在驗證臨床穩定的門診肝硬化患者中,高氨血癥的嚴重程度是肝相關并發癥的風險因素這一假設。
研究收集了來自3個獨立單位的754例臨床穩定的肝硬化門診患者的數據。將基準氨水平校正至參考實驗室的正常值上限(AMM-ULN)。主要終點事件是因肝臟相關并發癥住院(細菌感染、靜脈曲張出血、顯性肝性腦病或腹水新發或惡化的復合終點)。運用多變量競爭風險脆弱性分析和快速統一隨機森林模型預測并發癥和病死率。使用來自獨立的第三方肝臟中心130例肝硬化患者的前瞻性數據進行外部驗證。
結果顯示,260例(35%)患者因肝臟相關并發癥住院。在多變量分析中,AMM-ULN是肝臟相關并發癥(HR=2.13,95%CI:1.89~2.40,P<0.001)和病死率(HR=1.45,95%CI:1.20~1.76,P<0.001)的獨立預測因子。對于1年并發癥,AMM-ULN的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為77.9%,高于傳統的嚴重程度評分。使用1.4作為訓練集的最佳截段值,發現高水平和低水平的AMM-ULN在并發癥和病死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在衍生隊列和外部驗證中,AMM-ULN仍然是隨機森林模型內預測并發癥的關鍵變量。
研究表明,氨水平是臨床穩定的肝硬化門診患者因肝相關并發癥住院和病死率的獨立預測因子,在預測并發癥方面優于傳統的預后評分。
摘譯自TRANAH TH, BALLESTER MP, CARBONELL-ASINS JA, et al. Plasma ammonia levels predict hospitalisation with liver-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clinically stable outpatients with cirrhosis[J]. J Hepatol, 2022. DOI: 10.1016/j.jhep.2022.07.014. [Online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