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建
(雷波縣農業農村局,四川雷波 616550)
農業機械在我縣農業生產過程中承擔了耕種、收獲、運輸及農產品加工等大量繁重勞動,為實現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面對山區農機化發展困境,如何提升山區農機裝備應用能力,給農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近年來,因各型農業機械擁有量的相對飽和、種植成本的上漲、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加之農產品銷售單價上不去,直接影響農民耕種積極性,土地撂荒現象嚴重,即使耕種也是采取廣種薄收的方式降低種植成本,給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帶來沖擊,導致農機市場的不景氣,農機銷量正在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這對于農業機械化發展很是不利。因此,降低耕種風險,提升種地利潤,才能提高農民從事耕地作業的積極性,促進農民們回歸到農業生產中,增加農民耕地對農業機械使用的需求量,所以,農產品銷量市場的發展趨勢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
山區對農機的剛性需求是當前農機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農機化發展過程中,山區對適宜的農機具剛性需求雖然旺盛,但農機作業基礎條件差,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全程機械化發展的環節薄弱,對大中型、高端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的應用與平原地區相比還存較大差距,因此,適宜山區發展的小微型農機具的研發與供應不足依然是山區農機化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在此過程中,農機生產企業也會因研發費用、日益收緊的環保政策下原材料上漲等因素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市場的不穩定和缺失導致供求關系失衡。
山區農機化的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長期以來,受傳統作業方式的影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還相當滯后,近幾年來,隨著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的加大,這種現象有所改觀,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土地協調困難影響田間道路建設,小農意識安于現狀阻礙農用耕地坡改梯,農業機械田間轉移困難,農機化作業推進難度大;農業用種及作業時間有差異,農機化收割受阻。
農業機械推廣指通過試驗、鑒定、示范、培訓、指導及咨詢服務等,把農業機械和農業機械化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之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要有健全的推廣體系、專業的人才,需要政府的投入支持、經銷企業和生產企業的協作。前提是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民觀念轉變素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才能成行。
目前,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由原來的農機農業畜牧合并組建,農機的職能職責分別并入農業科教、農業推廣及農業綜合執法,農機化工作由為數不多的、專業知識老化更新不足的老農機人支撐著艱難前行。受地理條件、文化水平、傳統意識、市場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山區農機化程度本就不高,農機管理部門在人才引進、經費的爭取、工作開展等方面重視度又不夠,想利用有限的人力推進農機化發展猶如“無米之炊”。鄉(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部門基本沒有專業農機人才,農機化的發展全靠經銷企業的推銷及為數不多的農機政策宣傳,農機推廣體系的不健全致使農機化的發展被邊緣化程度嚴重。
從農耕用地地理環境出發,筆者所在的縣為典型的山區縣,總人口28.4萬,耕地面積20 167 hm2,25坡度以下的耕地面積12 219 hm2,農業機械擁有量0.51 kW/667m2。山區道路復雜,多為陡峭、泥濘、狹窄的土路,以蜿蜒曲折的山路為主,土地坡大、田埂高,這樣的耕地環境是農民使用農業機械進行耕地的阻礙。如果農業機械用具到達不了耕地位置,那么農業機械效率再高也無用。所以,如何解決山區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問題,根據山區地域環境、農民需求,在原創技術上進行研發,才能幫助農民輕松使用農用機械設備,助力農業發展走向新征程。
農機管理部門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調查研究,從耕地土質、土壤、產業結構、農作物種植等方面出發,調查了解農戶意愿,為農機生產企業研發適宜于山區耕作的多用型機械設備提供參考,是農機從業人員的職責所在。針對不同的地域環境、農戶需求研發多用型高性能的農業機械設備并推廣應用,是農機生產企業的生存之道。比如,針對戶用青飼料切碎機、微耕機傷手、傷人事件,加裝飼料安全推送、手離停裝置,預防或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針對山區地理環境研發輕便型稻麥收割機、青花椒采摘機、果樹采摘運輸機、高揚程噴灌等機械設備等,填補山區農機化發展需求上的不足。
2.2.1 以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宣傳為導向,張貼農機購置補貼程序,及時發布農機新機具、新技術信息,發放農機安全操作、維護保養常識小冊子,強化山區中農機設備的使用方法、機械原理、優點與好處的認識,讓農民們了解農業耕地與農機化之間的互相作用性,最終提高農機化設備使用的積極性。通過新機具、新技術引進、試驗與示范,協調經銷企業或生產企業召開演示推廣現場會,邀請領導參與,讓農戶親身體驗,擴大影響面。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強農民對農機設備使用目的的理解,促進農民之間進行經驗交流與借鑒。
2.2.2 以農機購前培訓、購后復訓為引領,在春秋農閑季節,開展農業機械安全操作、維護保養交流培訓,針對購機農戶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現場咨詢和技術指導,提升農機使用素質。
2.2.3 組織協調農機從業人員到生產企業開展農機推廣應用技能培訓,提高業務水平,為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宣傳及培訓工作儲備相關的專業人才,促進山區農機化能夠有效開展。聘請當地農機本土人才參與農機技術指導培訓,保障農機具農忙季節的出勤率,確保不誤農時。
針對農機部門機構合并后職能職責的弱化,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上有政策任務、下有人員實施、中有機構監督管理的農機縣、鄉、村三級推廣體系,通過引進、培養及聘請農機技術人員充實農機化發展的隊伍,讓專業人干專業事。穩定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到位,加快農機農藝融合步伐,加大山區耕地宜機化整理力度,提高其精準度,將當地成熟機具、創新機具納入補貼范圍內,為農機化發展提供多方位的裝備支撐。農機供需相對穩定,完善農民規模化農機農耕工作信息,提高農業耕地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
2.4.1 根據雷波臍橙、青花椒、茶葉、中藥材、芭蕉玉竹、肉牛養殖等產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加大農業現代化投入份額,推動生產企業積極研發和優化薄弱環節,引導企業研發生產適銷對路、輕簡耐用、綠色高效型農機裝備,加快破解山區急需、急用的特色農機產品“無機可用”的難題。立足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際,做強項目,高效推進,示范引領,加快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現狀,為農機化發展夯實基礎。
2.4.2 依據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嚴格程序,規范實施。新一輪購機補貼辦法已將糧食作物機具全部列入補貼,2021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公布《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和《2021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文件指出,各省份應圍繞提升糧食生產薄弱環節和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支持引導農民購置使用高端、智能農機產品。《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中指出,在機具種類范圍內選取確定本省補貼機具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應補盡補,提高薄弱環節機具補貼額,擴大農機作業補助等政策。雷波縣的果桑茶麻、名優蔬菜等特色作物種植是雷波縣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急需的機具以及高端、復式智能大機產品的補貼額測算比例提高至35%,可推進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
綜上所述,現代農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與支撐,想要實現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了解能夠影響農機化發展進程的相關因素,針對現狀提出解決措施,促進山區農機化發展,提高農業耕地效率,增加農業農作物的產量與市場需要,減輕農民耕地負擔,節省人力資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當地特色、加強對農機技術的培訓工作及對山區的資金引入等促進山區的農機化發展。山區農機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未來農業進步的主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