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武明
腳氣又稱足癬,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見皮膚病,具有傳染性。足癬的發病還與生活習慣有關,不良的衛生習慣會使足癬發病率增高。
足癬往往先單側發生,然后逐漸向外擴張,數周或者數月后才會感染到另一邊。根據皮膚損傷的不同邊線,足癬可以分為水皰型、糜爛型、鱗屑角化型3 種。
水皰型:多發生在夏季,表現為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不易破裂,干燥吸收后出現脫屑,常伴瘙癢。
糜爛型:以第3、第4、第5 趾間最為常見,多見于足部多汗、經常浸水或長期穿不透氣鞋的人,夏季多發。由于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患者瘙癢明顯,局部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可導致下肢丹毒或蜂窩織炎。
鱗屑角化型:癥狀是皮損多累及掌跖,呈彌漫性皮膚粗糙、增厚、脫屑、干燥,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復脫落。冬季易發生皸裂、出血、疼痛。
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在角質層繁殖,需要患者長期用藥才可以徹底去除。因此足癬癥狀緩解后還需要繼續使用藥物,用藥時間要堅持在4 周以上。一般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足癬的表現,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不要自己盲目選擇,可能會加重病情延長治療周期。
生活中注意足部皮膚衛生,勤洗腳擦干水漬,保持足部干燥,勤換襪子。個人用品、洗腳盆、毛巾應分開使用。選擇透氣的鞋子,避免腳汗過多導致腳氣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