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石
劉大媽患糖尿病10 年,最近她發現自己耳朵不太靈光了。傍晚散步時,不遠處跳廣場舞的鄰居朝她打招呼,她都沒聽清說了什么。每次老伴兒做好飯叫她,總是要叫好幾聲才聽到。劉大媽覺得自己可能是因為上了年紀耳聾了,去醫院檢查后,醫生告訴她可能是高血糖導致了輕度的聽力受損。
許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糖尿病會導致糖尿病足、視力下降、心臟損害等,但很少有人知道糖尿病對于聽力的損害。其實,聽力損失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發癥之一。
有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患有聽力損失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 倍。即使在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中,聽力損失的比例也比血糖正常的人高出30%。更可怕的是,即使糖尿病患者沒有自我察覺到聽力不好,其中也有約50%的患者在經過專業聽力檢查后,可以發現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害已經存在,也就是說有些糖尿病患者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喪失聽力。
研究發現,導致糖尿病患者聽力受損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體內的高血糖可導致多元醇通路激活,引起氧化還原反應。這些通路又與炎癥反應和神經損傷有著密切聯系。當糖尿病引起的病變累及到聽神經時,就可以直接導致耳聾。
由于內耳的動脈均為終末血管,且動脈之間無側支循環,當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導致血管內皮損傷,使某一動脈發生阻塞時,無法通過其他動脈的血液給予補償,從而會影響內耳的血氧供應,最終可致聽力下降。
△同樣的話,經常聽不清,要求別人重復說,或者家人發現和患者講話必須提高音量。
△和別人一起聊天,經常漏掉一些信息,回答不上同伴的問題。
△聽不清尖細的高音。女性、孩子的聲帶短而狹窄,發聲尖細清脆,聽力減退的糖尿病患者對高而細的聲音不敏感,常常聽不清女性說話。
△能聽見聲音,但在嘈雜的環境下辨音困難,聽不到想要的信息。
許多老年糖友對聽力下降并不以為然,他們總覺得“人老了聽力就該下降”,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糖尿病患者聽力下降多伴有實質性器質損傷,發現有較重聽力損失時已為不可逆性改變。故治療應以預防為主。
專家建議:避免佩戴耳機、耳塞聽音樂;遠離嘈雜的環境;嚴格控制自己的血糖、血脂,注意飲食與生活作息;定期去檢查聽力;切忌過度勞累,應該保持健康的心態,因為悲傷憂思、多疑、郁悶等心理狀態以及暴怒暴喜的情緒都有可能造成耳部血循環障礙,誘發耳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