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今年1月20日,龔正市長在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堅持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配套向郊區傾斜,進一步強化郊區功能,凸顯鄉村經濟、生態、美學價值,努力讓鄉村成為超大城市的亮麗底色。”開啟了新一年上海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征程。
做優做強都市現代農業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經濟基礎。上海作為糧食主銷區,同樣需要落實好糧食安全責任制,必須穩定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確保糧食生產面積不低于171萬畝、產量不低于18.2億斤;要進一步落實“菜籃子”負責制,確保35萬畝常年菜田特別是5萬畝綠葉菜生產和核心基地建設落到實處;抓好生豬、奶牛生產和水產養殖,確保城市初級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要加快農業招商引資,發展品牌農業、科技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建設橫沙東灘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探索打通全產業鏈的新路徑。
加快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補齊城鄉融合發展短板的重要舉措。今年是上海推動實現五萬戶農民居住相對集中目標收尾年。各涉農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完成對一萬戶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簽約的同時,著力推進已批準集中居住項目的工程建設,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要力爭早開工、早建設、早竣工,讓農民及早實現改善居住條件的愿望。要繼續推進第四批19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建設,加大產業注入力度,優化資金投入,確保如期完成。有條件的地方,要在示范村建設的帶動下,開展鄉村振興示范村多村聯動、片區化發展的工作,以點帶面,示范引領,讓“盆景”變為“風景”。
積極推動農民富裕富足是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任務。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緊迫任務。近年來,本市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有所縮小,但絕對差距仍在擴大。要繼續提高農民教育培訓質量,鼓勵支持年輕人回鄉創業,投身發展現代農業;要拓寬農村就業門路和渠道,讓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增加工資性收入;要盤活農村存量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要繼續推進農村綜合幫扶工作,聚焦生活困難農戶,強化精準幫扶,提高低收入農民的收入水平。
深化農村改革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根本動力。要把著力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擺上黨政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依托本市綜合優勢,提升資源要素統籌能級,積極拓展新業態,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逐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結合郊區“五大新城”建設和寶山、金山“南北轉型”,以及崇明生態島建設,開拓工農互促、城鄉互動的新途徑、新領域、新空間。要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鼓勵在城鎮有居住條件的居民退出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完成松江、奉賢兩區農村宅基地的改革試點任務,開啟本市農村宅基地節約集約使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