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成學
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行政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就曾經用“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1]1514這個結論,精辟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意義和歷史功績。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7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2]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借用毛澤東的論斷,從中國和世界一百年來的進步、發展、演變的時代高度和視角,用“三個深刻改變”新時代表達語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史功績和歷史地位作了與時俱進的精辟概括,注入了深刻的歷史性和時代性的新內涵,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開天辟地大事變”的科學結論。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在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中,又進一步豐富了“三個深刻改變”的新時代內涵,為我們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學習研究和貫徹落實中,我們必須從百年黨史的歷史厚度、理論深度和現實高度準確、完整把握好“三個深刻改變”豐富的時代內涵,才能深刻地明晰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開天辟地大事變的重大意義,才會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和正確。
從中國近現代革命歷史的縱坐標角度,講清楚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歷程,是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誕生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的邏輯起點和思想基礎。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國救民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神圣使命。然而,近代中國的一代代仁人志士所率領的農民階級起義、封建統治階級和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激進派等政治力量,都在其艱難的抗爭中失敗了。在中華民族該何去何從的圖存之際,創建中國共產黨的先輩們,從馬列主義理論和蘇俄十月革命道路中找到了中國人民解放的出路。在這一意義上,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毫無疑問地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1)部分寫作綜合參考了龔云深的《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一部分,載于《光明日報》2021年7月13日第6版)、金虎的《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發展的三個“深刻改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學習筆記》(第一部分,載于《共產黨員》2016 年第19期第42頁)、劉宗洪的《改變方向進程、前途命運與趨勢格局》(第一部分,載于《解放日報》2021年8月3日第9版)、馮俊的《中國產生了共產黨 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載于《黨建》2020年第7期第20-21頁)、《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1年11月11日)等文章和文件中的思路和資料。。
從1840年英國帝國主義發動侵華鴉片戰爭起,中國歷史的發展從此發生了重大轉折。一方面遭受西方列強的入侵,另一方面又遭受國內封建統治的腐敗,使得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從中國近代史來看,當時西方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都入侵過中國,其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就是一大例證。不僅有千百萬中國人民被屠殺,而且還有上百個不平等條約壓在中國人民頭上,使得無數中國的財富被掠奪,數百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喪失。在這一特定歷史背景中,中國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為了改變被奴役、被欺凌的命運,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奮斗。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農民起義革命力量,沉重打擊了西方侵略者和封建統治階級,然而卻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封建官僚“洋務派”和康有為、梁啟超、譚翤同等資產階級“改良派”,從西方列強那里學來一個個“藥方”,試圖通過搞“洋務運動”“變法”“維新”等走上富強道路,但由于封建勢力的強大和帝國主義的干涉,最終歸于失敗;后來,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王朝,但在國內外聯合的強大反動勢力干涉下,革命果實被封建軍閥袁世凱竊取,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依然沒有得到改變。近代中國的中華民族該何去何從?至此還沒有答案。正如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1921年1月前后,曾用“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3]十個字形象地概括了我國近代以來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復興之路充滿苦澀的心路歷程。為此,他極力主張現代中國用俄式革命辦法來改造舊中國,“啟民主用俄式,我極贊成,因俄式系諸路皆走不通了新發明的一條路?!盵4]
1915—1923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推動中國歷史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運動過渡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其中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開啟了人們思想解放的閘門,但在極大地激發了國人追求救國救民真理熱情的同時,卻沒有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真正指出一條明路;十月革命后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促使中國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轉向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指明了新途徑。需要指出的是,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日本、英國、美國、法國等為代表的協約國帝國主義國家改變了侵略中國的策略,從過去的整體削弱蠶食,向全面瓜分演變。特別是日本軍國主義妄圖借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歐戰,無暇東顧的機會加快侵略中國步伐,以進攻在青島的德軍為借口,悍然出兵登陸山東,禁止中國軍隊靠近。同時還背著國際社會,在1915年暗中向袁世凱提出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1919年1月,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所謂“巴黎和會”又企圖把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交給日本,再一次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只是由于廣大愛國的中國人民發起“五四新文化運動”,才使得帝國主義的這一次瓜分中國的企圖破產了,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直接歷史成果。與此同時,“五四新文化運動”更具有歷史意義的成果體現,則是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后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李達等有力批駁了張東蓀之流提出的所謂“社會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的錯誤言論,鞏固和壯大了馬克思主義學習和傳播的隊伍,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正當人們在苦苦思索中華民族解放的出路在哪里時,十月革命給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了勝利的曙光。其中正在崛起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以及一大批有覺悟的愛國主義知識分子,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十月革命的成功實踐中找到了答案。這個答案就是“走俄國人的路”這個結論,即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始概念,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學普遍真理,從此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對于起了什么變化?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在十月革命以后學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都大大地向前發展了,根本上變換了中國的面目?!盵1]1472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當成自己的初心使命,從此中華民族如迷霧中見到燈塔,有了前行的方向。也正是由于我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普遍真理,同我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才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和指導中國革命道路的正確理論,那就是毛澤東思想,那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大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此結束了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來任人宰割、受盡欺凌的屈辱歷史以及長期戰亂、一盤散沙的動蕩局面,實現了近現代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從根本上實現了由衰亡到復興的偉大轉折。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2]。還必須指出的是,“三個深刻改變”使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備了“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的性質和作用[5],還需要我們從黨的一百年偉大歷史進程中,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三大里程碑的歷史性事件,從而更完整、更深刻地把握這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的深刻內涵和偉大意義。
站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方向和進程這個深刻改變新內涵的核心要義,就是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斷發展,十四億多人口實現全面小康,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正確理解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對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這個“深刻改變”問題,為我們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誕生對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這個“深刻改變”問題,提供了歷史邏輯基礎和理論邏輯思路。因此,從中外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革命歷史的縱坐標角度,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求得生存和發展道路的艱難歷程,是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誕生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的邏輯起點和思想基礎。從這一視角出發,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需要我們把握好三個歷史知識要點。一是把握中國共產黨在十月革命的榜樣中領悟了民族復興的真諦。二是把握在近現代中國數百個政黨和政治組織中,唯有中國共產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處和真正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三是把握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立自由的方向,代表著人民解放和社會進步的方向,引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走向光明幸福和繁榮富強的道路(3)這部分寫作綜合參考了龔云深的《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二部分,載于《光明日報》2021年7月13日第6版)、金虎的《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發展的三個“深刻改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學習筆記》(第二部分,載于《共產黨員》2016 年第19期第42-43頁)、劉宗洪的《改變方向進程、前途命運與趨勢格局》(第二部分,載于《解放日報》2021年8月3日第9版)、薛貴平的《民國初期的政黨政治》(載于《中國公務員》1997年第12期第42+29頁)、《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1年11月11日)等文章和文件中的思路和資料。。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帝國主義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掠奪世界資源和國內剝削,資本在推動財富增長的同時也引發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廣大發展中國家在不可能復制這一發展模式的情況下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1917年的十月革命以及隨后建立的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全新的方案和希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把人民組織起來、把資源集中起來、把科技發展起來,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工業化甚至現代化任務。在蘇共的領導下,蘇聯人民把第一顆人造衛星和航天站送上天,建成了歐洲第一大工業強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借鑒蘇共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利用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調動了億萬人民積極性,集中資源加快工業化建設,造出了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輛小轎車和第一臺機床,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我國經濟騰飛奠定了制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建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源頭之一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提供的制度保證、物質基礎。從這一視角出發,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確實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國曾經存在興中會、同盟會、日知會等數百個[6]政黨和政治組織,但從來沒有一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也從來沒有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真正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從人民利益看,為大多數人運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政治立場。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梢哉f黨的一百年偉大歷史進程,就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偉大實踐,就是我們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一百年歷史。從改變前途和命運看,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英勇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國家統一、人民解放,從此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此又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一方面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另一方面領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不但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而且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還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讓中國人民迎來了更加美好生活前景。
自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從三個“深刻改變”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在近代以來的艱辛探索救亡圖存實踐斗爭中的必然產物,是近現代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中國革命歷史實踐表明,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從此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革命的面貌就從此煥然一新,中國人民也從此踏上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光明大道。在這一百年偉大歷程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僅了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而且還開啟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個歷史任務的壯麗征程。在中國近代,社會各階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一,中國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中華民族的主體和脊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使得以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為主體的中國人民的命運極其悲慘,因而中國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成為反抗侵略、捍衛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主力軍。其二,中國的大地主階級、官僚買辦資產階級雖然占人口的極少數,但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因其自身的階級本性和較容易為帝國主義所收買,從而成為帝國主義的附庸。其三,中華民族資產階級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的雙重特點,無法充當社會革命的主要力量。一方面民族資產階級既受封建主義的束縛,又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具有積極性的一面,是革命力量之一;另一方面因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軟弱性,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不徹底性,甚至會依附于比較強大的一方。正是在這種特殊的階級政治背景下,作為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立、中國人民解放和社會進步發展的前進方向,高高扛起中華民族民主革命偉大旗幟,擔當起中華民族抵抗外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擔當起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中國人民大眾的歷史使命;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則引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走向光明幸福和繁榮富強的道路。其中新中國的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是歷史與現實的生動寫照。
站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的高度,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的這個深刻改變新內涵的核心要義,就是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廢除了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實現了民族獨立。曾經有人對共產黨提出疑問:共產黨能不能?馬克思主義行不行?社會主義好不好?在當時,從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力來解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性作用,我們的優勢還不夠凸顯。與此同時,相對于一個事件和一項事業的歷史作用與貢獻意義,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才會更清晰地體現出來。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有了100年的偉大歷程和歷史性成就,才會使人們越來越明晰地認識到,由于中國共產黨的產生和發展壯大,使得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以及演變進程發生了極大改變。事實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僅用了70多年時間就構建起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輔相成的全面、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制度體系。反觀歷史,一些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相繼用了數百年時間,其制度才慢慢成熟和定型下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落地生根及其所取得的巨大建設成就,一方面有力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三大問題;另一方面又表明中國共產黨全新的理論和實踐展現出了世界意義。從這一視角出發,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無疑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這種意義上的“深刻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7](4)這部分寫作綜合參考了龔云深的《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第三部分,載于《光明日報》2021年7月13日第6版)、金虎的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發展的三個“深刻改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學習筆記》(第三部分,載于《共產黨員》2016 年第19期第43頁)、劉宗洪的《改變方向進程、前途命運與趨勢格局》(第三部分,載于《解放日報》2021年8月3日第9版)、張文遠的《從四個維度認識中國共產黨改變世界的深刻性》 (載于《徐州日報》2021年7月21日第4版)、何成學的《把倡議和對話統一于當代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從“一帶一路”倡議到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載于《北部灣大學學報》2020年第1期第36-51頁和63頁)、《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2021年11月11日)等文章和文件中的思路和資料。:
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921年為參照系,當時新生的蘇維埃俄國人民正在同各國武裝干涉力量進行軍事斗爭,中國被列強欺侮。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革命斗爭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隨后又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陣營。1990年前后,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嚴重挫折,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建設和改革發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個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日益強大、科技快速發展、文化日益繁榮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在促進世界面貌發生積極變化,成為影響國際政治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所取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是具有世界重大意義的政治歷史事件,成為影響世界當前和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因子。這一視角的深刻性在于,推動世界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當代社會發展實踐表明,實現現代化、徹底擺脫貧窮落后,是當代世界多數發展中國家所追求的共同目標。由于現代化首先發端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并由西方長期引領,所以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走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成為一些國家的選擇。但現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眾所周知,時代和歷史的變遷使中國選擇了一條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偉大實踐,創造了深刻影響著中國和世界的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既充分說明西方現代化并不是當代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唯一選擇,又深刻改變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促使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一方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為人類發展進步特別是全球減貧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始終是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因此,其深刻性更在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更多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民族和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
中華上下5000年文明對世界文明進步有著深刻的影響。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漢唐文化、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等都對世界發展進步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四大發明更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征。其中造紙術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印刷術大大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指南針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火藥武器的使用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只是近代中國的衰退暫時中斷了對世界文明進步的影響力。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又使中國逐步加大了對世界文明進步的影響力,乃至深刻改變世界文明進步的趨勢和格局。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相繼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文明交流互鑒等系列發展新思維新理念,是中國同世界緊密聯系的紐帶,引導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走向,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共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濃縮展示了中華文明和中國改革開放經驗,彰顯了中華文明和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展現了中華文明智慧。其中“一帶一路”倡議是在新時代經濟全球化受阻的關鍵時刻,中國高舉“和平與發展”旗幟,提出的一項引領包容性全球化、得到國際社會廣泛共同參與的共建共享發展建議,是讓不同的國家和人民都擁有平等發展機會的創舉;亞洲文明對話則是針對西方中心主義和西方的傲慢、針對美國想把斗爭引向“文明沖突”給予的一種正面回應。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文明對話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贊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當今世界在南南合作背景下最具現實意義的項目,有助于實現更加公平的全球化;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世界性的倡議,證明中國有意愿、有能力為世界發展開創新紀元;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指出,此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有助于人們了解不同文明,更是創造了合作的全新領域;俄媒評述認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推動歐亞文明團結與聯合;津巴布韋資深研究員約翰遜說,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體現出中華文明平等對待其他文明的寬廣胸襟,得到非洲人民的贊同和支持[8]。這充分表明,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更發揮著負責任大國作用,推動國際社會不斷走向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時代,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目標前進。
當代世界的發展實踐表明,既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當中去,更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當今人類所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此,我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就是順應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新潮流,契合了世界各國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以來,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一道,不斷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當代中國在文明交流互鑒的基礎上,倡導的“一帶一路”新絲綢之路建設是超越意識形態差異,用交流互鑒、互通有無等方式來消弭紛爭和貧困,是尊重文明多樣性、共同締造文明豐富性的“天下大同”文明觀的實踐體現。這同“中心侵蝕邊緣”“邊緣依附中心”的“歐美范式”形成鮮明對比,更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全球觀、大局觀、格局觀。因此,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文明交流互鑒”,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等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展示了中國“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世界觀。聯合國大會的重要決議指出,以“共商共建共享”為特點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當前國際經濟發展機制的重要補充[9]。阿拉伯新聞網撰文指出,亞洲文明對話彰顯了中國出色的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南非金山大學羅索烏教授指出,亞洲文明對話成為推動全球促進文明交流的新起點;印度評論員巴卡爾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口惠而實不至,中國提供的新冠疫苗挽救了全球多國民眾的生命,展示了一個多極化世界。與此同時,中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價值觀,還具體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方面:“一帶一路”理念已經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話語焦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并慢慢喜歡上“一帶一路”“交流互鑒”“政策溝通”“互聯互通”“經貿合作”“金融支持”“人心相通”等中國詞匯?!案哞F”“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購”這四種滲透中國居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新事物,為許多外國人接受,并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產生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的“深刻性”還充分展示在“探索出”“開辟了”“推動了”“作出了”四組動詞的實證中??偲饋碇v,那就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人類通往現代化的全新道路,極大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打破了所謂現代化只能定于一尊的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神話”;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的新境界,為當代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階段,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必將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如果站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這個深刻改變新內涵的核心要義,就是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百年奮斗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三個深刻改變”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價值和世界意義,濃縮了中國近代以來的180多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00年、新中國成立的70多年、改革開放的40多年、新時代的發展歷史進程,同時還照應了中國上述歷史發展進程同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系列關聯性問題。因此,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個深刻改變”結論,富有深刻的歷史性和時代性的新內涵,并具體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深刻改變”的內涵在于中國共產黨成立前中國近代革命中的諸多救國救民道路方案皆走不通、“五四新文化運動”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歸結起來講,這一意義上的深刻性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圖存的危局中找到人民解放出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十月革命道路,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
“第二個深刻改變”的內涵在于中國共產黨在十月革命的勝利中領悟了民族復興真諦,在中國政黨中唯一真正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代表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進步發展的前進方向。歸結起來講,這一意義上的深刻性就是中國共產黨借鑒蘇俄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把人民組織起來、把資源集中起來、把科技發展起來,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任務,把中國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個深刻改變”的內涵在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進程深刻改變了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深刻改變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深刻改變了世界文明進步的趨勢和格局、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價值觀。歸結起來講,這一意義上的深刻性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進程多層面改變了世界發展的格局,用28年時間,實現了民族獨立,為世界受欺壓的人民尋求民族解放道路提供了榜樣;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時間建立和發展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用鐵一般的事實增強了世界人民對共產主義和人類進步事業的信心,還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添了正義的力量,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叭齻€深刻改變”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偉大成就的充分展示,在“三個深刻改變”的百年奮斗中,又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無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黨。當下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從“三個深刻改變”的時代內涵中深刻把握黨的百年奮斗的偉大歷史意義,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開創更為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