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蘭
阜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信息中心 安徽 阜陽 236000
土地使用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活動,需要繪制地圖以確保適當的土地使用。近年來,隨著土地資源減少,非法占用土地現象加劇,我們更加重視城市建設。為了糾正這種情況并確保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必須積極應用計算機繪圖技術來進行土地使用和管理,以確保合理的土地規劃,滿足人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應用計算機繪圖技術可以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繪圖工作的準確性,使繪圖工作更加有效[1]。有關部門必須高度優先重視計算機繪圖技術的應用,并不斷增加投資,以確保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和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
現代社會背景下,市面中的信息數量越來越多,有必要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有效運用。所謂的信息化測繪,本質上就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測繪工作,發揮數字測繪服務作用。讓人們能夠輕松獲取測繪信息。信息測繪的時候,存在許多內容,需要嚴謹處理。不僅要認真解決信息管理,同時信息整理﹑信息搜集也是很重要的事情[2]。應發揮技術優勢,為人們提供服務。目前,最常用的技術為航空定位,以固定時間條件反復掃描需要測繪的地理區域。依靠PTK技術保障測繪準確性。信息測繪技術使用先進的全球定位﹑地理信息﹑遙感等系統能夠實時完成信息資源的整理與搜集工作,有效輸出信息。依靠信息化測繪全面監督和控制自然災害。用有關資料告訴有關部門如何應對各種災害問題,減少損失的同時,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財產安全。體現技術價值,讓技術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拓展功能價值,需要及時更新硬件系統。保障系統能夠用更出色的性能應對工作中的需求。
遙感是計算機制圖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遙感也稱為RS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制圖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遙感技術具有極高的分辨率,能夠不斷提高制圖的效率和質量。遙感技術與土地清查和調查等要素相結合,可確保土地資源的最佳利用[3]。了解空間特征,并及時提供遙感地球資源圖。將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結合起來,并認真分析生態環境特征,可以有效地評估土地的分布和分類。隨著時間的推移,開發了更先進的遙感傳感器,以便對遙感數據進行多方向觀測,并利用各種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組織,以確保更準確地顯示圖像分辨率。在土地使用和管理領域,確保合理區分空間土地資源類型,并充分了解土地﹑土壤等評估指標。有必要積極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和土地資源,利用遙感圖像繪制地形圖,并根據測量區的實際地形確定評估和分析因素[4]。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分類,確保對地圖區域的土地進行有效的評估,可以通過分析該區域的生態環境﹑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土地分布特征來提高評估質量。
土地登記變化調查在土地登記和定期登記變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是土地登記信息和土地狀況的重要法律依據,也是土地規劃和管理的主要手段[5]。隨著信息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和遙感等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和RS在地籍變化調查中得到有效利用,從而提高了變化調查的效率和準確性,并確保了信息的及時性,利用數字空中測量和遙感技術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高分辨率遙感圖像和測量區的實時空中照片,從而使工作人員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分析圖形和圖像[6]。
土地利用管理的時候,使用全球定位系統能夠保障測繪結果的準確性。使用全球定位準確獲取各個級別控制點的位置,保障測繪質量,完成成本有效控制。依靠全球定位系統測量地形與城鎮地籍。有效定位,保障工作質量的提高。使用全球定位系統的時候,必須重視對單點定位這一技術的合理使用,依靠PPP技術提高測量精準度[7]。普查土地的時候,如果無法識別地圖中的參照物,可以直接在系統中輸入數據準確定位。
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資源管理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資源管理領域也是地理信息系統的首要應用領域之一。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實施依賴于土地信息系統的支持,這些系統構成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數據庫,因為其中載有大量的土地信息[8]。有效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土地管理進程,減少不必要的拖延,通過分析和評估土地資源的承載能力,獲得土地開發的相應使用強度,提高農村發展科學規劃的相關性土地資源的承載力,得出相應的土地開發利用強度,提高城鄉發展規劃的科學性與針對性。
按照勘測內容與類型使用相應的技術手段,確保勘測工作的順利。土地勘測包括外業與內業,具體包括土地征收﹑劃撥。對于內業,工作的時候,靠著信息系統,就能獲得精準的勘測結果與數據。在外業中,則是利用其他方法和手段,對土地資源﹑信息情況進行整合。使用先進的坐標手段,讓數據結果變得足夠精準[9]。之后結合信息化測繪﹑土地勘測﹑三維坐標獲得準確結果,將土地勘測與信息化測繪兩種技術結合,減少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內業與外業結合,提高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
信息測繪技術主要是利用綜合數據,深入分析和處理,建立新的數據服務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化的發展導致制圖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土地使用和管理領域,工作人員必須及時處理地理數據,編制完整的土地圖表,按照土地數據政策﹑使用標準進行調查和統計,并重新收集制圖數據,測量員應完善子系統,按系統指示合理進行地形檢測。在信息發展的背景下,要實現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目標,就必須有效地整合現代技術,按類別進行土地管理,利用全球定位系統進行設計規劃,獲得清晰的圖像,并隨時了解土地利用情況,以便制定進一步的管理方案。在土地使用規劃發生變化時,技術和管理部門必須密切溝通,重新安排制圖結構,跟蹤數據,確保繪圖的準確性。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是我國土地規劃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10]。由于傳統的監測方式普遍存在著監測精準度低﹑時效低等缺點,已無法滿足相關部門提出的土地利用情況更新和監測要求。所以,相關部門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將先進測繪技術應用于土地利用管理與監測工作中,充分發揮遙感技術的優勢,獲取并翻譯搜集到的海量數據信息,并在獲取準確地理坐標的前提下,利用GPS技術進行精準定位,才能形成以多樣化測繪技術為依托的動態化土地利用監測管理體系[11-12]。首先,借助遙感技術發現和監測土地利用的變化情況。其次,借助GPS技術獲取土地利用變化的地理位置,分析和研究數據信息的特性,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完整的土地利用現狀空間數據模型。最后,借助GIS技術在計算機系統中呈現土地利用現狀的數據模型,然后按照要求提取土地利用變化信息,構建完整的動態化數據庫,以確保土地利用信息更新的時效性。
在土地規劃設計中應用信息測繪技術時,要明確這一工作的重點。由于土地利用規劃中的信息眾多,在正式進行規劃設計前,要確保與之相關的所有信息得到收集和整理,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方式。進行土地規劃設計時,可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測繪技術以保證數據得到高效的收集和整理[13-14]。采用GIS技術建立土地利用空間信息系統,保證土地規劃工作具有翔實的資料。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具備可視化功能,可及時提供相應的模型,并對規劃設計結果進行模擬,確保其得到有效的分析,進一步完善規劃設計。
相關部門在開展土地勘測界定工作時,必須嚴格按照土地使用出讓﹑劃﹑復墾等各方面要求,準確界定土地使用范圍﹑劃分界址位置,然后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繪制土地利用圖,并完成土地規劃使用面積的核算工作,為土地管理部門開展土地使用審批與地籍管理工作提供數據依據[15-16]。為了確保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工作人員應該充分發揮測繪新技術在土地外業調查與測量界定中的優勢,通過設置終端基準站與流動站等方式,及時的采集基準站測量的數據信息,以便于工作人員準確的進行觀測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工作,確保了數據處理的同步性,縮短了數據處理成功輸出的時間,促進了測繪數據處理效果的有效提升。
計算機繪圖技術越來越多地用于土地的建設和管理,需要在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之間進行探索,根據信息網絡的發展方向建立一個綜合繪圖模型,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充分結合土地管理與利用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工作,應用恰當的技術為技術人員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有效提高測繪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轉變傳統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使土地得到合理的規劃,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