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洪穎,蔡良良,謝綺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 婦產科,江蘇 無錫 214122)
宮頸鱗癌是全球范圍內第二高發婦科腫瘤,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全球每年約9%的女性癌癥患者死于宮頸鱗癌[1-2]。從宮頸癌前病變發展到宮頸鱗癌大約需要10~20 年,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長期持續感染可導致癌前病變,進而惡化為宮頸鱗癌[3]。因此,早期準確診斷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及早開展對癥治療對改善宮頸病變患者預后意義重大。目前臨床診斷宮頸病變的方法主要有HR-HPV 測定和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此類診斷對設備、技術要求頗高,臨床普及有限[4-5]。
目前國內外研究[6-7]證實,細胞增殖與凋亡程序失控,惡性細胞大量增殖,導致宮頸癌前病變,進一步發展為宮頸鱗癌。CD44v6 是CD44 的拼接變異體之一,在腫瘤細胞增殖、新生淋巴管形成、腫瘤侵襲轉移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8]。HPV L1 衣殼蛋白是HPV 病毒主要的衣殼蛋白,其表達情況與HPV病毒早期感染及病情進展密切相關[9]。有研究[10-11]證實,C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在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筆者推測CD44v6 聯合HPV L1 衣殼蛋白診斷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可能效能更佳,但目前尚缺乏相關研究驗證,鑒于此,本研究分析C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及兩者聯合在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中的診斷價值,以期為臨床早期診斷宮頸病變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收集2017 年1 月—2022 年1 月江南大學附屬醫院102 例手術切除的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組織石蠟標本。其中,宮頸鱗癌組織石蠟標本41 例,患者年齡26~65 歲,平均(49.04±6.28)歲;癌前病變組織石蠟標本61 例,其中,宮頸低級別上皮內病變(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LSIL)30 例,年齡 2 4~62 歲,平均(48.21±5.99)歲,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病變(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31 例,年齡23~66 歲,平均(47.83±6.01)歲;另選取同期49 例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的正常宮頸組織石蠟標本為對照,年齡22~64 歲,平均(47.36±5.82)歲。所有標本均由3 名從業10 年以上的病理醫師經病理診斷確診(診斷意見不一致時通過討論達成一致意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科證實病理類型;②年齡>18 歲;③術前未接受任何形式治療;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陰道炎;②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③伴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性病;④哺乳或妊娠者。
各組織標本石蠟包埋、切片、滅活、微波抗原修復、洗滌,添加鼠抗人CD44v6 單克隆抗體、HPV L1 衣殼蛋白抗體(美國Abcam 公司),4℃孵育過夜,第2 天采用磷酸鹽緩沖液沖洗,滴加二氨基聯苯顯色液(四川海諾威科技有限公司),蘇木精復染、脫水、封片。染色程度為無色(0 分)、淡黃色(1 分)、黃色(2 分)、棕黃色(3 分),染色范圍<5%、5%~<25%、25%~<50%、50%~<75%、≥75%,分別記為0 分、1 分、2 分、3 分、4 分,計算染色程度與染色范圍評分乘積,將結果為0 分者記為陰性(-)表達,否則記為陽性(+)表達(1~4 分記為+,5~8 分記為++,>8 分記為+++)。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多組間比較用χ2檢驗,進一步兩兩比較檢驗水準α′= 0.008;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正常宮頸組織、LSIL 組織、HSIL 組織、宮頸鱗癌組織中CD44v6 陽性表達率比較,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宮頸鱗癌組織中CD44v6 陽性表達率高于正常宮頸組織、LSIL 組織及HSIL 組織(P<0.05),HSIL 組織中 CD44v6 陽性表達率高于正常宮頸組織和LSIL 組織(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織中CD44v6表達的比較 例(%)
正常宮頸組織、LSIL 組織、HSIL 組織、宮頸鱗癌組織中HPV L1 衣殼蛋白陽性表達率比較,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宮頸鱗癌組織中HPV L1 衣殼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正常宮頸組織、LSIL 組織及 HSIL 組織(P<0.05),HSIL 組織中HPV L1 衣殼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正常宮頸組織和LSIL 組織(P<0.05)。見表2。

表2 不同組織中HPV L1衣殼蛋白表達的比較 例(%)
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宮頸鱗癌組織中C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及二者聯合診斷宮頸鱗癌的敏感性分別為 70.73%(95% CI:0.543,0.834)、75.61%(95% CI:0.594,0.871)、70.73%(95% CI:0.543,0.834); 特 異 性 分 別 為 77.05%(95% CI:0.642,0.865)、73.77%(95% CI:0.607,0.838)、90.16%(95% CI:0.792,0.959);AUC 分別為 0 .746(95% CI:0.648,0.844)、0.742(95% CI:0.638,0.846)、0.907(95% CI:0.848,0.966)。二者聯合診斷宮頸鱗癌的AUC 大于 C 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單一診斷(Z=5.621 和5.647,均P=0.000)。見表 3 和圖1。

表3 宮頸鱗癌組織中CD44v6、HPV L1衣殼蛋白診斷宮頸鱗癌的診斷效能分析

圖1 CD44v6、HPV L1衣殼蛋白診斷宮頸鱗癌的ROC曲線
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癌前病變組織中C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及二者聯合診斷HSIL 的敏感性分別為74.19%(95%CI:0.551,0.875)、70.96%(95%CI:0.518,0.851)、70.96%(95% CI:0.518,0.851),特異性分別為76.67%(95%CI:0.573,0.894)、73.33%(95% CI:0.538,0.870)、90.00%(95% CI:0.723,0.974),AUC 分 別 為 0.748(95%CI:0.649,0.847)、0.726(95%CI:0.627,0.825)、0.890(95%CI:0.820,0.959)。二者聯合診斷 HSIL 的 AUC 值高于C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單一診斷(Z=5.303 和5.424,均P=0.000)。見表4 和圖2。

圖2 CD44v6、HPV L1衣殼蛋白診斷HSIL的ROC曲線

表4 癌前病變組織中CD44v6、HPV L1衣殼蛋白診斷HSIL的診斷效能分析
宮頸鱗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該病的發生與基因、病毒感染、過早性生活等有關[12]。HPV 作為一種具有高度特異性的嗜上皮性病毒,人體是其唯一宿主,HR-HPV 持續感染的宮頸病變進展為宮頸鱗癌的概率大幅度提升,在宮頸癌前病變發展期間及時篩查、準確診斷并給予對癥治療對降低宮頸鱗癌發生率、病死率意義重大,臨床需要更多高效、安全的生化因子輔助早期準確診斷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CD44 是具有高特異性的單鏈跨膜糖蛋白,廣泛存于細胞表面,其拼接變異體CD44v6 與惡性腫瘤細胞侵襲、轉移關系密切[13]。HPV L1 衣殼蛋白屬于LR 區編碼的核蛋白,HPV 病毒復制后在表層細胞中異常高表達,當HPV 脫氧核糖核酸與宿主細胞相互結合后,HPV L1 衣殼蛋白表達水平降低[14]。雖然目前已有研究[10-11]指出,C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在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但關于兩者聯合診斷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的價值尚缺乏報道。
本研究顯示,宮頸鱗癌組織中CD44v6 的陽性表達率高于正常宮頸組織、LSIL 組織及HSIL 組織,HSIL 組織中CD44v6 陽性表達率高于正常宮頸組織和LSIL 組織,提示CD44v6 在宮頸病變組織中異常高表達,且隨著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增加,CD44v6表達水平呈升高趨勢。編碼CD44 的基因位于人體11 號染色體,CD44 基因包含20 個外顯子、19 個內含子,mRNA 能夠和10 個標準外顯子組裝在一起,第6 個變體外顯子編碼CD44v6,CD44v6 參與細胞生長、凋亡、遷移及血管生成等多種生物過程。CD44v6 對透明質酸的親和力優于CD44,CD44v6 直接增強酪氨酸蛋白激酶相關的信號通路,并作為表皮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各種細胞因子的輔助受體,介導細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等過程,透明質酸和CD44v6 相互作用可刺激基質金屬蛋白酶2、基質金屬蛋白酶9 產生,修飾細胞外基質成分,進而增強惡性腫瘤細胞的侵襲、定植。
本研究顯示宮頸鱗癌組織中HPV L1 衣殼蛋白的陽性表達率低于正常宮頸組織、LSIL 組織及HSIL組織,HSIL 組織中HPV L1 衣殼蛋白的陽性表達率低于正常宮頸組織和LSIL 組織,說明HPV L1 衣殼蛋白在宮頸病變組織中異常低表達,且隨著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增加,HPV L1 衣殼蛋白表達水平呈下降趨勢。HPV L1 衣殼蛋白屬于外來抗原類,是免疫細胞攻擊HPV 病毒及HPV 病毒感染細胞的重要靶位,HPV L1 衣殼蛋白能夠與T 細胞及部分組織相容物結合為免疫復合物,激活人體免疫反應,免疫清除HPV 病毒,宮頸病變出現自愈傾向。HPV 脫氧核糖核酸與宿主細胞發生整合后,HPV病毒片段可永久進入宿主染色體中,激活病毒癌基因,并隨著細胞分裂持續表達,造成上皮細胞無法成熟化,病毒完整周期不能完成,HPV L1 衣殼蛋白表達降低直至消失,無法有效刺激機體免疫反應,病變細胞免疫逃逸,最終導致宮頸病變或病變進展。李娜等[15]指出,隨著宮頸病變嚴重程度的增加,HPV L1 衣殼蛋白的表達水平呈現下降趨勢,HPV L1 衣殼蛋白表達降低提示HPV 病毒持續感染,發生宮頸病變風險明顯升高。
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宮頸鱗癌組織中C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及二者聯合診斷宮頸鱗癌的敏感性分別為70.73%、75.61%和70.73%,特異性分別為77.05%、73.77%和90.16%,AUC 分別為0.746、0.742 和0.907;癌前病變組織中CD44v6、HPV L1 衣殼蛋白及二者聯合診斷HSIL 的敏感性分別為74.19%、70.96% 和70.96%,特異性分別為76.67%、 73.33% 和 9 0.00%, AUC 分 別 為 0 .748、0.726 和 0 .890。提示 C D44v6 聯合 H PV L1 衣殼蛋白診斷宮頸鱗癌、不同級別癌前病變的效能優于單一診斷,二者聯合診斷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對宮頸不同病變組織行CD44v6 與HPV L1 衣殼蛋白檢測,CD44v6 在宮頸病變組織中異常高表達,且隨著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增加,CD44v6 表達水平呈升高趨勢,HPV L1 衣殼蛋白的變化與CD44v6 相反,兩者聯合診斷宮頸鱗癌及癌前病變價值較高。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有限,后期希望能夠擴大樣本量進一步佐證本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