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 鄒洪伶 武婧
(中國核電工程公司)
進入21世紀,我國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但同時我國在某些關鍵領域依舊存在被其他國家“卡脖子”的情況。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應當深刻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加強科技創新,積極參與國家科研項目,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央企智慧。
國家科研專項正是為了著力實現某項技術領域內“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重大技術突破和自主可控發展而設立。國家科研專項多為跨領域的前沿技術,技術難度大,還具有課題多、時間緊、任務重、投入資金大的特點,完成課題需要配套多家協助單位且大部分隸屬關系不同,管理難度高;與此同時,國家相關部委和上級公司對于任務計劃和資金使用效率均有嚴格的考核管理規定,對科研專項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創新實踐的一種,科研專項往往沒有現成的模式,其成敗的關鍵在于管理機制和手段的創新。
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作為科研項目的主要執行單位,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科研專項,提高重要科研項目風險管理水平是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課題。國家科研專項每年均會接受國家相關部委及上級公司的逐級考核,考核一般主要包括任務和經費兩部分,其中,考核任務為課題的關鍵里程碑任務節點,考核經費要求為單個課題每年的經費執行率不能低于一定比例。如無法完成考核,一方面影響國家科研計劃的實施成效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國家部委對科研單位科研能力的評價,對于科研單位后續申請科研項目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合理開展科研項目風險策劃及管控,確保各項考核達成在國家科研專項中尤為重要。
本文利用項目風險管理的方法,以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下屬某設計院承擔的某國家專項科研項目風險管理為例,通過在項目初期合理規劃風險管理,重點針對國家相關部委和上級公司下達的考核要求,及時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管控方案,建立TOP10風險管理清單,嚴格風險跟蹤管控,最終確保項目各考核指標順利達成。
為確保國家科研專項風險管理工作的高效推進,確保各項考核按時完成,設計院的科研管理部門在項目開展初期牽頭組建“科研專項風險管理小組”。根據設計院實際工作開展情況,組長由設計院總工程師擔任,負責風險管理工作的最終決策;副組長由設計院科研管理部門領導擔任,負責風險管理工作的整體管理與把控;組員包括各科研項目主管、合同負責人及各課題負責人,主要負責執行過程中風險識別與具體管理。
“科研專項風險管理小組”主要通過實行分級例會制度進行管理。由院科研管理部門組織召開部門科研雙周例會、院科研月度例會,并定期參加公司科研專項例會。在部門科研例會上,由各科研項目主管匯報識別的新風險及已識別風險的應對措施實施情況,并由副組長決定下一階段的風險管理任務。在院科研例會上,由副組長匯報當前風險管理情況,并由組長做出相應的決策。針對需要協調公司資源的風險由組長在公司科研專項例會上進行匯報。如遇特別緊急的風險需要處理,可以直接和組長/副組長進行及時溝通并處理。
明確風險管理小組行動計劃,每年年初完成本年度科研專項任務、經費考核目標達成可行性分析,識別影響考核完成的重大風險,建立設計院科研專項TOP10風險清單,明確各項風險管控負責人。按季度對考核任務、經費執行結果及風險應對措施的執行到位情況進行總結,并根據實際進展情況調整管控措施和工作方向。
風險管理小組遵循“全面策劃、突出重點”的工作方針,各級高度重視,壓力層層傳達,解放思想創新管理。領導掛帥,小組內部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積極配合、加強溝通。同時,風險管理延伸到上下游,做好課題組與上級管理部門的交通樞紐功能,協調各環節為科研專項風險管理發揮作用。
高效的項目風險管理依賴兩種方法:通過追溯過去來避免曾經有過的失敗;通過制定計劃來著眼未來,最小化甚至排除潛在的問題[1]。以計劃管理為導向,要提前識別風險,首先要對項目任務進行系統分解,找到風險存在的載體,對每個分解任務進行風險識別。因此各課題根據任務工作分解制定詳細三級進度計劃,并將涉及考核的相關任務置于關鍵路徑中重點關注。
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包括專家判斷、頭腦風暴等。課題執行過程中邀請領域內及相關領域內專家進行信息咨詢,依靠專家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調查研究來完成部分風險的識別;科研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召開重點課題的工作溝通布置會,針對進度計劃和考核指標的達成進行充分討論,形成風險識別清單;同時,科研主管根據課題三級進度計劃對任務進行提醒跟蹤,做到提前預警、實時跟蹤完成情況,及時識別可能影響考核的新風險。通過以上方法,識別出可能導致考核無法完成的風險事項。
對于識別風險應找出主要原因以決定最佳管理策略。本文使用魚骨圖工具實施因果關系分析進程,對風險形成的主要因素進行歸納研究,風險形成原因主要如下:
1.外部原因
(1)科研項目本身就具有多變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
(2)疫情影響。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各地均出現了不同時長的停工、停產情況,課題組和外委單位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關鍵任務進度處于滯后狀態。
(3)部分外委單位配合程度不高。為減少疫情導致的延期風險,需各外委單位配合趕工,但部分外委單位基于投入和成本的考慮配合度較低。
2.內部原因
(1)科研專項投入人力資源不足。設計院整體人力資源緊張,各項攻關任務繁重,科研投入研發人力及相關項目、合同管理人力資源不足。
(2)年度請款經費不合理。部分課題人員未考慮科研項目全周期特點,其中與設備、臺架相關課題外委周期相對靠后,大額支付也相對靠后等因素,課題前期年度請款經費過高。
(3)部分課題人員任務、經費執行計劃性差。
(4)科研專項管理程序還不完善,不足以支撐各項工作高效開展。
(5)科研人員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各級管理部門的信息填報及材料報送工作,影響了日常的科學研究工作。
(6)招投標程序過于煩瑣,且存在串標、流標等現象,影響合同簽訂,從而影響任務完成及經費支付。
(7)對外協單位管理不到位。
對前期識別出的風險根據重要性進行排序,針對重大風險建立TOP10風險管理清單,根據風險產生的原因制定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跟蹤措施落實情況,實時更新清單信息。本文在以往多個科研項目管理的基礎上進行了經驗總結,梳理出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重要風險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按計劃驅動,做好三級進度計劃及經費臺賬管理。針對科研項目多變性、不確定的特點,各課題組在立項之初需制定詳細三級進度計劃,至少包含前期調研、外委任務書編制、立項申請、合同簽訂、外委任務關鍵節點、外委任務驗收節點以及重要方案、關鍵技術、科研成果的評審節點,同時針對考核要求,考核任務點、外委合同支付需在三級進度計劃中明確體現,科研主管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外委任務的明確及每年新下達的考核指標定期組織更新細化三級進度計劃。為便于經費管理,院科研管理部門建立經費臺賬模板,實行“一課題一臺賬”的管理模式。科研主管按計劃節點進行提醒跟蹤,實時更新完成情況,做到提前預警、月度總結并通報計劃執行情況。根據三級進度計劃和臺賬信息,分析各課題計劃執行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及風險事項,有針對性地進行策劃應對。
(2)根據課題特點合理預估經費請款計劃,避免項目經費在項目前期下撥過高,執行困難的情況發生。
(3)針對疫情導致的延期風險,課題組及外委單位均需制定詳細的趕工計劃,采取增加人員設備投入、加班加點、分包任務等多種趕工形式。對于配合度不高且可能造成考核無法完成的外委單位,列入風險單位進行管控,通過聯合合同部門人員及協調相關領導加強與外委單位的溝通管控,如有必要課題組人員前往外委單位現場攻關,督促推進課題進度。
(4)明確科研管理對接要求,由設計院科研管理部門統一對接公司各職能管理部門,減少管理溝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同時,科研管理人員盡可能協助課題組完成信息填報及材料工作,堅持能由設計院科研主辦填寫的信息材料不下發科研人員的原則,盡可能地讓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工作中。
(5)持續完善科研管理程序。做好設計院科研項目的“最后一公里”管理工作,針對設計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發布便于課題組實際操作執行的設計院科研管理細則及相關模板文件。同時,針對公司科研程序欠缺的部分,聯合其他業務部門積極溝通、補充完善。為了便于各項科研管理程序落地執行,定期舉辦管理制度宣貫培訓會議,梳理搭建科研專項各級管理程序索引及目錄,方便課題組能及時查詢相關程序并按要求執行,避免不合規風險。
(6)課題組加強科研外委前期調研等工作,以免招標過程中出現報名不足三家,導致招標失敗等情況。制定發布科研外委前期調研指南,課題組按調研指南盡量完成調研報告及詢價證明等材料,以縮短招標策劃階段的工作時長,提升一次招標成功率。
(7)重視科研外委的各級評審作用。為保證科研外委任務書滿足招標條件、避免出現任務書到合同部門后不合格需要修改等情況出現,確保外委任務書質量,設計院科研管理部門組織發布科研外委技術任務書模板及相應的科研評審程序,根據不同外委金額對評審等級做出相應規定。同時,設計院科研管理部門需做好評審會議的組織工作,有效控制科研外委任務質量,同時針對評審未通過的外委任務,及時督促課題組進行整改,并與評審專家溝通整改結果,及時組織二次評審,避免任務書頻繁返工造成的時間延誤,確保合同簽訂進度。
(8)做好合同策劃工作。依據對各課題經費執行中薄弱環節的分析,與外委合同相關的問題應盡早與合同部門及課題組商議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相關聯外委任務可做打包處理,科研外委招標流程過于煩瑣,對于關聯關系的外委任務打包,不但可以節省外委招投標流程,而且由一個外委單位來完成相關工作,可以有效減少接口、節省合同執行過程中的時間;②梳理已簽合同的支付節點,在合理、合規的前提下,以合同變更的方式調整支付節點;③對新簽訂的合同,合理規劃支付條件及支付比例,結合外委任務計劃及經費執行要求在合理范圍內適當調整節點支付比例等。
(9)加強對外委廠家合同執行的監督力度,促進外委任務節點按時完成,并及時支付。為了對規范物質或服務的外委驗收活動,院科研管理部門編制并發布了關于外委節點評審、驗收、支付及文件管理工作的相關工作程序和細則,及時跟蹤外委任務進展,確保外委工作依規高效開展。
根據上述風險管理模式,通過逐項分析風險、落實風險管控措施,設計院承擔的某國家科研專項每年均完成了上級經費和任務考核要求,也為專項科研所有課題最終完成全部研究任務通過國家驗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驗證了本文提出的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普適性。
總結本文提出的科研項目風險管理流程及措施如下:
(1)提前規劃風險管理。項目開展初期組建風險管理專項小組,提供組織保障。爭取領導支持,打通上下游環節,齊抓共管。
(2)以計劃管理為導向,注重項目全周期的計劃管理工作。及時制定詳細三級進度計劃并定期完善細化,建立與計劃一體化的經費管理臺賬,按計劃驅動,做到事前提醒實時跟蹤,及時識別風險。
(3)借助根本原因分析工作對已識別風險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抓住主要風險因素,建立風險管理清單,積極督促風險管控措施及計劃的落實情況。
(4)統一科研項目接口管理,減少管理溝通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5)完善科研項目管理程序,為科研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6)加強科研外委的前期調研,強化外委專家評審在外委過程中的作用,重視合同策劃工作,確保外委合同的簽訂高效且合規。
(7)注重對外委廠家合同執行情況的監督,保證任務節點按時完成。
此風險管理模式和經驗將持續運用到后續未結題的國家科研專項課題中,也會根據實際執行情況不斷補充完善此風險管控模式。此風險管控模式及經驗后續將形成長效機制,運用于其他渠道的科研項目風險管理中,持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為有效促進科研項目管理提供堅強保障。
總而言之,風險管理是個持續的過程,在科研項目管理中加強風險管理,尤其是在項目初期提前進行風險規劃,是科研項目成功的重要保證。通過對科研項目自身特點的理解和把握,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情況的風險管理框架,能夠更加準確地分析和處理在科研項目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在客觀上保證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