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通信作者)
北京中醫院順義醫院檢驗科 (北京 101399)
臨床在日常開展血常規檢測工作中,常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如:抽血方法不當或患者自身原因造成靜脈血標本留取不合格;靜脈血標本結果異常,不符合患者的臨床指征,需要重復抽血復查;患者由于大量失血造成休克或其他原因造成淺靜脈壓力低;危重癥患者外周血管常不充盈導致靜脈采血較困難,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較低;重癥監護室患者(包括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危重患兒)病情危重、多變,需要多次抽血等。為了減輕多次抽血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給醫務人員帶來的工作壓力,考慮可以應用動脈血替代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測,因此,探討動脈血替代靜脈血的可行性非常重要。本研究即探討應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儀檢測動脈血替代靜脈血的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7—12 月在本院住院同時接受靜脈血常規檢測和動脈血氣分析檢測的53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8 例,女25 例;年齡24~93 歲,平均(67.51±16.39)歲;其中,ICU 13 例,急診科12 例,腎病科8 例,呼吸科7 例,心內科6 例,外科2 例,腦病科2例,脾胃科1例,老年病科1例,腫瘤科1例。
納入標準:在本院住院同時接受靜脈血常規檢測和動脈血氣分析檢測的患者;所有被納入研究的患者在進行靜脈和動脈穿刺時循環穩定、末稍循環良好、未使用收縮小動脈的藥物。排除標準:意識異常影響采血的患者;存在嚴重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及心肺復蘇后早期、生命體征不平穩、精神緊張等有可能影響血液分析檢測的患者。

其中,α為Ⅰ類錯誤,β為把握度,δ為配對差值均值均數差,σ為配對差值均值標準差。α=0.05,Z0.05=1.96 ;β=0.1,Zβ=1.28 ;δ=-0.28 ;σ=0.54;計算出n=39(δ和σ由配對差值均值計算得出,見表1)。由于是自身配對設計,所以標本量無須翻倍,考慮30%失訪、拒訪和標本不合格等情況,總計至少納入53例研究對象。
應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儀對靜脈血和動脈血進行檢測,且應每日對該血液分析儀進行質控和日常維護,試劑及清洗液均為儀器配套試劑及清洗液;靜脈采血采用含EDTA-K3的紫頭管,動脈采血采用含0.2 ml 肝素鈉(6 250 U/ml)的注射器。
對患者靜脈血和動脈血的采集方法均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 版)》的要求進行規范操作。動脈采血均選取股動脈,用含0.2 ml 肝素鈉(6 250 U/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動脈血;靜脈采血均選取肘靜脈,用一次性采血針配合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靜脈血和動脈血采集均需避開輸液側。按照標本類型的不同分為對照組(靜脈血)和試驗組(動脈血)。試驗組(動脈血)采集后立即完成血氣分析,即轉入EP 管中,應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儀手動模式即刻進行血常規測定;對照組(靜脈血)采集后直接應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儀手動模式即刻進行血常規測定。血常規5 分類24 項檢測包含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HCT)、中性粒細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淋巴細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LYM%)、 單 核 細 胞 百 分 比(percentage of monocytes,MONO%)、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EO%)、嗜堿性粒細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basophils,BA%)、中性粒細胞絕對值(absolute value of neutrophil,NEUT#)、 淋 巴 細 胞 絕 對 值(absolute value of lymphocytes,LYM#)、單核細胞絕對值(absolute value of monocyte,MONO#)、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absolute value of eosinophils,EO#)、 嗜 堿 性粒細胞絕對值(absolute value of basophils,BA#)、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紅細胞平均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ean content hemoglobin,MCH)、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小板(platelet,PLT)、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CV)、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SD)、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壓積(hematocrit of platelets,PCT)。
本研究采用自身配對設計,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正態分布包括近似正態分布,用均數描述數據的平均值,標準差描述離散程度,采用配對t檢驗;偏態分布,特別是嚴重偏態分布,用中位數(M)描述數據的平均值,四分位數(P25,P75)描述離散程度,采用符號秩和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進行線性回歸分析;評價回歸分析模擬真實現象的效果,即計算R方并開展方差分析。
本研究應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儀進行試驗組和對照組血常規檢測,其中WBC、MONO%、NEUT%、MONO#、NEUT#、PDW、P-LCR 7個項目為正態分布,RBC、HGB、HCT、MCV、MCH、MCHC、PLT、LYM%、EO%、BA%、LYM#、EO#、BA#、RDW-CV、RDW-SD、MPV、PCT 17個項目為偏態分布。
對于WBC、PLT、RDW-SD、MCV、MCH、MCHC、PDW、MPV、P-LCR、PCT、MONO# 11 個項目,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RBC、HGB、HCT、NEUT%、LYM%、MONO%、EO%、BA%、NEUT#、LYM#、EO#、BA#、RDW-CV 13 個項目,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檢測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動脈血)血常規結果可以直接替代對照組(靜脈血)血常規結果。對試驗組與對照組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WBC、PLT、RDW-SD、MCV、MCH、MCHC、PDW、MPV、P-LCR、PCT 、MONO# 11 個項目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11 個項目的相關系數r分別為0.991、0.850、0.970、0.934、0.948、0.971、0.937、0.830、0.919、0.835、0.982,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結果成正相關。兩組血常規檢測結果比較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血常規檢測結果比較
以試驗組WBC、PLT、RDW-SD、MCV、MCH、MCHC、PDW、MPV、P-LCR、PCT、MONO#為自變量,對照組相應指標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試驗組與對照組相同項目之間經回歸方程調整后R方均接近1,回歸方程模擬成功,試驗組對對照組的影響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動脈血)血常規結果須經回歸方程轉換后才能替代對照組(靜脈血)血常規結果,見表2。

表2 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血常規檢測是目前臨床中最為常見的檢驗方法之一,也是診斷疾病的常見輔助性方法[1]。臨床常用的采血方式有靜脈采血、動脈采血、末梢采血,其中用于血常規檢測的常用采血方式為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2]。但有研究認為,動脈采血對于血常規檢測具有很大優勢[3],因為動脈血壓高于靜脈血壓,所以采血速度較快,易獲得合適的血量[4]。此外,利用動脈血進行全血細胞計數分析,還可以用于以下情況:(1)適用于靜脈采血困難的兒童,可避免多次穿刺,減輕患兒的痛苦及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2)在重癥患者的救治過程中,常會遇到因出血或其他原因導致淺靜脈壓力低的心搏驟停患者,會因血流不暢導致靜脈采血不成功,或ICU 患者常因灌注不足導致靜脈塌陷而致外周血管采血困難,且連續穿刺會加劇患者痛苦,而動脈采血可安全、快速地采集血液標本[5];(3)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由于抽血方法不當或患者自身原因(如肥胖、年老等)造成靜脈血標本抽取量不足、凝固不合格等,或者靜脈血標本結果異常不符合患者的臨床指征,需要重復抽血復查結果,為了減輕重復抽血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可選擇動脈采血[6];(4)作為排除EDTA 依賴性血小板減少的一種方法,換用肝素抗凝的動脈血標本對血小板進行復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7]。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儀檢測試驗組與對照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11 個項目(WBC、PLT、RDW-SD、MCV、MCH、MCHC、PDW、MPV、P-LCR、PCT、MONO#),主要集中在血小板系的5 項(PLT、PDW、MPV、P-LCR、PCT)和紅細胞相關的3 項(MCV、MCH、MCHC)。經分析,血小板系的5 項和WBC、MONO#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原因可能在于,肝素誘導白細胞聚集的同時,聚集的白細胞吸附或吞噬血小板,影響電阻抗法或二維激光散射法中血小板的折射指數,從而使血小板計數和相應參數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于紅細胞相關的3 項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8];RDW-SD 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原因可能在于肝素用作抗凝劑可影響紅細胞的形態[9]。綜上所述,應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測,采用動脈血替代靜脈血是可行的,可作為特殊情況下血常規檢測的應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