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珊,王小建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江西南昌 330006)
手術是臨床治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婦科腫瘤的重要手段,對于良性腫瘤能夠達到治愈的目的,對于惡性腫瘤則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1-2]。但婦科腫瘤術后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其中切口感染較為常見,不僅會影響手術效果、延緩切口愈合,增加術后治療難度,還可能增加術后切口疝、切口裂開等嚴重并發癥發生風險,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4]。因此,分析婦科腫瘤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對臨床制定針對性預防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選擇了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126例婦科腫瘤患者,并分析了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采用方便抽樣方式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行手術治療的126例婦科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卵巢腫瘤46例,子宮肌瘤51例,子宮內膜癌22例,子宮頸癌7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經病理學、細胞學等檢查確診為婦科腫瘤;凝血功能和肝腎功能正常。排除標準:術前存在急慢性感染;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意識不清或伴有精神類疾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于患者出院前1 d 實施問卷調查,收集、統計患者資料,包括年齡、手術時機、疾病種類、手術方式、手術時間、是否合并糖尿病、有無低蛋白血癥、體質量指數、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切口感染判斷標準[5]:體溫38 ℃以上,切口附近有壓痛,并伴有膿性滲出;切口有膿性分泌物或有急性炎癥表現;切口分泌物培養陽性;符合上述任意一項即可診斷為切口感染。
分析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6 例婦科腫瘤患者中,術后發生切口感染22 例(17.46%),未發生切口感染104 例(82.54%)。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手術時機、手術時間、是否合并糖尿病、有無低蛋白血癥與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有關(P<0.05);疾病種類、手術方式、體質量指數、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與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無關(P>0.05),見表1。

表1 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的單因素分析[例(%)]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急診手術、手術時間≥1 h、合并糖尿病、有低蛋白血癥是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OR>1,P<0.05),見表2~3。

表2 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的影響因素變量賦值情況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術常見并發癥,可增加患者痛苦及治療難度,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患者早期康復,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感染、器官衰竭,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6-7]。本研究中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為17.46%(22/126),提示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較高。因此,早期識別婦科腫瘤患者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高危患者,盡早制定預防措施,對減少切口感染發生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表明,年齡≥60歲、急診手術、手術時間≥1 h、合并糖尿病、有低蛋白血癥是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年齡≥60歲:老年人機體各項器官逐漸衰退,加之多伴隨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等,機體抵抗細菌侵襲的能力下降,術后易發生切口感染[8-9]。(2)急診手術:急診手術患者由于術前未得到積極控制而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且基礎疾病較多,加之患者心理上未能做好接受手術的準備,機體對應激源耐受度降低,增加了術后感染風險;此外,因時間緊迫,地面、物品等消毒清潔可能不及擇期手術理想,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術后切口感染發生風險[10-11]。(3)手術時間≥1 h:手術時間長的患者切口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也會相應延長,手術室空氣中存在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等與切口接觸的機會明顯增加,同時手術時間長可導致切口位置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易造成組織細胞缺氧,降低切口部位組織抵抗病原菌侵襲的能力,術后易發生切口感染[12-13]。(4)合并糖尿病:高血糖會抑制轉化生長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等表達,加重組織水腫,加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脂質代謝紊亂、糖代謝功能減弱、糖酵解率降低等不良情況,造成血漿滲透壓升高,胰島素分泌減少,體內葡萄糖難以被利用,蛋白質、脂肪消耗明顯增加,進而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機體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降低,且高血糖可為細菌繁殖、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增加了術后切口感染發生風險[14]。(5)有低蛋白血癥:低蛋白血癥患者機體營養狀況及免疫力較差,導致機體適應能力明顯減弱、組織再生功能降低,造成細菌的易感性增加,且機體抵抗病原菌侵襲的能力減弱,術后易發生切口感染[15]。

表3 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鑒于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及危害性,可采取以下預防措施:(1)術前全面評估患者病情,識別發生切口感染高危患者,對年齡較高、低蛋白血癥等患者加強營養支持,提高機體抵抗力,并加強基礎疾病治療,嚴格控制血糖水平至合理范圍內后再進行手術治療;(2)詳細告知患者手術方式、手術目的和預期效果等,糾正患者錯誤認知,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3)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確保其熟悉手術基本流程、掌握常用設備使用方式,提高與醫師的配合程度,盡可能縮短手術用時;(4)術后定期對病房進行清潔與消毒,每日通風換氣,確保病房濕度適宜,空氣新鮮,并確保切口清潔干燥,預防切口出現炎癥反應,進而避免切口發生感染。
綜上所述,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較高,年齡≥60歲、急診手術、手術時間≥1 h、合并糖尿病、有低蛋白血癥是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的高危因素,針對上述各項因素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有望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