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生,嚴俊,殷然
1 石城縣人民醫院 (江西贛州 342700);2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江西南昌 330000)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內科常見的危急重癥,多發于老年人。ACS 患者由于心功能急劇下降,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加之老年患者常合并多臟器功能異常,若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死率極高[1-3]。因此,給予老年ACS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積極治療尤為重要。現階段,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療ACS 的首選方法,但因老年患者存在較多的基礎性疾病,加之其特殊的生理狀態,僅僅采用PCI治療無法獲得滿意效果[4-5]。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可通過提高患者主動脈內舒張壓及降低后負荷的方式增加冠狀動脈灌注及心輸出量,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環支持。本研究探究IABP 聯合PCI 治療老年ACS 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 年2 月至2021 年3 月于石城縣人民醫院治療的62 例老年ACS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30 例)和試驗組(32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60~80 歲,平均(69.59±3.60)歲;合并糖尿病13 例,合并高血壓19 例,合并高脂血癥9 例。試驗組男21 例,女11 例;年齡61~82 歲,平均(70.05±3.11)歲;合并糖尿病18 例,合并高血壓22 例,合并高脂血癥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均經臨床明確診斷為ACS 合并心力衰竭,伴有肢體發冷、發紺、神態改變等臨床癥狀,尿量<30 ml/h,收縮壓<90 mmHg(1 mmHg=0.133 kPa)時間≥30 min,心排指數(CI)≤2.2 L/(min·m2);年齡≥60 歲。排除標準:伴有其他系統惡性腫瘤;嚴重出血傾向;血液系統嚴重疾病;全身感染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的300 mg 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J20130078,規格:100 mg/片)及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180 mg 替格瑞洛(國藥準字J20171077,規格:90 mg/片)后再行治療。
對照組采用急診PCI 治療:經橈動脈進行穿刺,注入常州千紅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3 000 U 肝素(國藥準字H20194081,規格:0.2 ml∶2 000AXaIU),依據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選擇導絲、支架及指引導管,并注入70~100 U/kg 肝素,經鞘管將6~7F 指導管推至病變處,置入病變遠端,球囊則經導絲推至病變處,將支架送至病變處后擴張釋放支架;術中依據患者病情給予糾正心力衰竭、抗休克、升高血壓等對癥治療,術后2 h 取出鞘管,行壓迫止血10 min,然后加壓包扎,并要求患者對穿刺側肢體制動12 h,術后給予抗血小板治療。
試驗組于PCI 實施前采用IABP 治療:術前依據患者身高及體重選擇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球囊反搏導管[國食藥監械(進)字2011第3211652號],于無菌條件下實施股動脈穿刺,置入9F 血管鞘,并置入球囊導管,注意導管頂端需位于主動脈內側及左側鎖骨下動脈開口處下1~2 cm 處,反搏儀與反駁球囊導管連接,依據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時調節心電圖,待病情穩定后下調反搏比例,并依據患者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撤除IABP;PCI 操作方法與對照組一致。
心功能:術前及術后3 個月采用超聲心動圖測定患者的心功能各指標變化情況,包括CI、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r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
N 端前腦鈉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術前及術后3 個月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廈門海菲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粵械注準20172401486,型號:MAGLUMI 800)測定NTproBNP 水平。
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記錄兩組惡性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發生情況。
術前,兩組心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試驗組CI、LVEF、MA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心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心功能比較(±s)
注:CI 為心排指數,LVEF 為左室射血分數,MAP 為平均動脈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CI[L/(min·m2)] LVEF(%)術前 術后3 個月 術前 術后3 個月對照組 30 1.92±0.34 2.41±0.22 33.05±3.41 38.49±3.25試驗組 32 1.90±0.36 2.63±0.28 33.06±3.38 42.82±3.65 t 0.225 3.425 0.012 4.921 P 0.823 0.001 0.991 0.000組別 例數 MAP(mmHg) 心率(次/min)術前 術后3 個月 術前 術后3 個月對照組 30 57.06±7.10 72.63±6.18 126.17±10.66 96.45±5.78試驗組 32 57.09±7.08 78.16±6.83 126.09±10.58 86.42±7.51 t 0.017 3.305 0.030 5.865 P 0.987 0.002 0.976 0.000
術前,兩組NT-proBN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試驗組NT-proBN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T-proBNP 水平比較(ng/L,±s)

表2 兩組NT-proBNP 水平比較(ng/L,±s)
注:NT-proBNP 為N 端前腦鈉肽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 t P對照組 30 4 815.66±205.19 4 108.46±204.38 13.375 0.000試驗組 32 4 820.09±210.06 3 715.68±188.49 22.136 0.000 t 0.084 7.851 P 0.933 0.000
試驗組惡性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死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例(%)]
ACS 的發生與易損斑塊破裂存在密切關系,可導致血栓及血管痙攣的發生,造成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急劇加重,甚至閉塞。ACS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多為老年人,或存在大面積心肌梗死的患者,該類型患者多合并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發病后若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救治,將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威脅[6-7]。因此,盡早行血運重建、恢復心肌供血對促進病情轉歸及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現階段,PCI 是臨床治療ACS 的常用方法,但對于老年PCI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因其病情進展較快,且多伴有明顯靶器官損害,導致血液灌注不足,故急診PCI 術后仍無法獲得滿意的預后[8-9]。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3個月CI、LVEF、MAP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心率、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IABP 聯合PCI 治療老年ACS患者的臨床效果確切。IABP 是現階段臨床應用較為成熟的機械輔助循環方法,其作用原理為,留置于降主動脈內的球囊于舒張早期的主動脈瓣關閉時進行充氣,有效占據主動脈內部空間,并可增加舒張壓力,減輕心臟后負荷,有助于增加心排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利于促進心肌血流的再灌注,以改善心肌供血[10-11];同時,IABP 治療過程中,于患者左側鎖骨下動脈位置及腎動靜脈近端做手術切口,置入球囊,同時連接外界壓力泵,利于提升主動脈灌注壓力,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可有效提高心臟搏出量,并可降低左心室所承受的外周阻力,維持正常的心肌功能;此外,在PCI 治療的同時行IABP 治療,可改善患者的冠狀動脈灌注壓,維持各靶器官功能,避免靶器官功能受損[12]。
綜上所述,IABP 聯合急診PCI 在ACS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T-proBNP 水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利于促進病情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