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星宇,萬玲飛,何明麗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西九江 332000)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中老年常見病,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現階段,外科手術是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常用手段,但術后仍需及時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促進患者康復[1-2]。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導向,可保證患者在院內與院外均獲得護理支持,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進程[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對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接收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102 例,時間為2020 年1 月至2021 年2 月,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1 例。對照組年齡50~74 歲,平均(61.46±4.67)歲;女23 例,男28 例;出血部位,腦干9例,腦葉12例,丘腦18例,基底節12例。觀察組年齡51~79 歲,平均(61.23±4.31)歲;女21 例,男30 例;出血部位,腦干11 例,丘腦16 例,腦葉10 例,基底節14 例。兩組以上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比性,且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相關診斷標準[4];經影像學、體征檢查確診;有正常溝通、書寫能力;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惡性腫瘤;嚴重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伴凝血功能障礙;合并精神及認知障礙。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術后,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口腔清潔、受壓皮膚按摩及叩背,同時幫助患者翻身,并根據患者實際恢復情況,指導其及早實施床上功能鍛煉。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1)奧馬哈系統:由問題分類、干預、效果評價3部分組成,其中問題分類是測評患者現存護理問題,涉及生理、健康、環境及心理相關行為4個方面,共42個問題;干預是制訂具體護理計劃,包括監督評價、操作規則和治療、指導咨詢、健康教育4個方面,共76個方向;效果評價是評估患者現存的健康問題,包括行為、狀態、認知3個方面。(2)延續護理:組建延續護理團隊,由專科護士和手術醫師組成延續護理團隊,要求入組成員均充分掌握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理論知識、術后并發癥及預防等,并定期組織成員進行培訓;評估護理問題,采用奧馬哈系統中的問題分類表評估患者現存護理問題,采取返院復查、電話隨訪綜合評估患者康復依從性、恢復情況、心理狀況、家庭支持、疾病認知情況等;制訂護理計劃并實施,術后,針對患者現存護理問題,參照奧馬哈系統中的干預及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理論,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咨詢、健康教育和指導,包括規律飲食、適當運動、戒煙戒酒等,同時教會患者宣泄情緒的方法;出院前,將行動計劃手冊發放給患者,手冊以圖片和文字指導患者進行術后康復鍛煉,由護理人員向患者示范手冊中語言功能及肢體功能的鍛煉方法,此外,教會患者及家屬監測體征和癥狀的方法,同時告知患者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問題可通過微信群、電話等方式咨詢護理人員;出院后,定期開展分享會,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知識和護理技能等;返院復查時,由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相關檢查及健康狀況評估。
兩組均干預2個月。
(1)比較兩組行為、狀態、認知評分:干預前、干預2 個月后,采用Likert5 級計分法(1~5 分)評估患者行為、狀態、認知,評分越高提示患者意識狀態越好。(2)比較兩組生命質量評分:干預前、干預2 個月后,采用我院自制生命質量量表(重測信度為0.723)測評患者生命質量,內容涉及社交、心理、生理及環境4 個方面,每個方面最高分均為100 分,分值越高生命質量則越好。
兩組干預前行為、狀態及認知評分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干預2 個月后行為、狀態及認知評分均較干預前增高,且觀察組干預2 個月后上述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行為、狀態、認知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行為、狀態、認知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aP<0.05
組別 例數 行為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對照組 51 1.15±0.49 1.64±0.51a觀察組 51 1.02±0.50 2.53±0.56a t 1.326 8.391 P 0.188 0.000組別 例數 狀態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對照組 51 1.24±0.33 2.47±0.31a觀察組 51 1.17±0.18 3.42±0.43a t 1.330 12.798 P 0.187 0.000組別 例數 認知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對照組 51 1.68±0.57 2.19±0.58a觀察組 51 1.65±0.46 2.89±0.21a t 0.292 8.104 P 0.771 0.000
兩組干預前生命質量評分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干預2 個月后生命質量評分均增高,且觀察組干預2 個月后生命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社交 心理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 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對照組 51 57.06±5.12 78.21±6.38a 57.49±6.19 75.33±7.14a觀察組 51 57.38±5.41 89.01±6.21a 57.89±6.49 87.03±8.32a t 0.307 8.663 0.319 7.621 P 0.759 0.000 0.750 0.000組別 例數 生理 環境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 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對照組 51 55.43±6.01 77.42±6.37a 56.37±5.28 76.11±6.13a觀察組 51 55.69±6.14 86.01±7.09a 56.73±5.44 86.16±7.33a t 0.216 6.436 0.339 7.511 P 0.829 0.000 0.735 0.000
外科手術是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常用方式,但術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及神經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加之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足,致使其康復依從性差,進而影響康復進程[5-6]。術后予以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還可縮短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恢復時間。常規護理過程較為簡單,僅以監測病情、預防并發癥等基礎護理為主,易忽略患者康復、心理等方面的護理,且患者出院后易出現護理斷層問題,致使護理效果不佳。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2個月后,兩組干預2個月后行為、狀態及認知評分均較干預前增高,且觀察組干預2個月后上述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2個月后生命質量評分均較干預前增高,且觀察組干預2個月后生命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在于,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干預通過準確發現干預過程中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有助于臨床制定并實施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進而提高患者康復效果;通過個性化咨詢、健康教育和發放行動計劃手冊等干預措施,可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進而提高其認知及行為能力,有助于縮短康復進程;同時通過給予專業的護理和康復指導,能為患者提出供從院內至院外的系統性服務,從而解決患者出院后護理斷層等問題,并提高患者康復依從性,進一步提高患者生命質量[7-8]。
綜上所述,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可改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術后行為、狀態、認知,提高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