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賀嫻
江西吉安上海東方醫院吉安醫院 (江西吉安 343000)
維持性血液透析(簡稱:維持性血透)是終末期腎病患者常用治療方法,可通過多種原理,清除人體毒素,改善患者病情[1]。但維持性血液透析可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頭暈、心慌等并發癥狀,可能增加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加重患者心理負擔,降低其生命質量[2]。自我效能是指個體自我效能感對患者疾病行為、心理的選擇與決定,而癥狀管理自我效能對患者自身癥狀管理行為可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3]。因此,分析影響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相關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改善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對維持性血透患者治療進程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研究探討維持性血透患者的癥狀管理自我效能現狀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江西吉安上海東方醫院吉安醫院行維持性血透治療的80例患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且自愿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接受維持性血透治療者;具備一定讀寫、認知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合并惡性腫瘤疾病。
設計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原發病、透析頻率、社會支持[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4]評估,該量表包含由主觀、社會、客觀支持,總分66 分,其中社會支持較差者SSRS 評分≤22 分,一般者SSRS評分為21~44 分,良好者SSRS 評分>44 分]、焦慮[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評估,存在焦慮者評分>50 分]、抑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評估,存在抑郁者評分>53 分]、自我感受負擔[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6]評估,總分10~50分,其中無負擔者SPBS 評分<20 分,輕度者SPBS 評分為20~29 分,中度者SPBS 評分為30~39 分為中度,重度者SPBS 評分為40~50 分]。
采用癥狀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symptoms management scale,SESMs)[7]評估,該量表為單一維度量表,包含7項條目,采用1~10分評分法,最終取7項條目評分的平均值,評分越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越好。
比較不同特征患者的SESMs 評分,分析可能影響維持性血透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
80例維持性血透患者的癥狀管理自我效能一般,平均SESMs 評分為(6.82±1.03)分。
不同社會支持、透析頻率、自我感受負擔、SDS評分、SAS 評分患者的SESMs 評分比較(P<0.05);其他不同特征的患者SESMs評分比較(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癥狀管理自我效能比較(分,±s)

表1 不同特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癥狀管理自我效能比較(分,±s)
注:SESMs為癥狀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AS為焦慮自評量表,SDS 為抑郁自評量表
特征 例數 SESMs 評分 t/F P年齡<60 歲 29 6.59±0.98 1.559 0.123≥60 歲 51 6.95±1.00性別男55 6.98±1.21 1.774 0.080女25 6.47±1.15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 22 6.98±0.96高中或中專 28 6.87±1.05 0.636 0.532大專及以上 30 6.66±1.11婚姻狀況已婚 62 6.87±1.03 0.789 0.432未婚/離異/喪偶 18 6.65±1.08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 25 6.88±1.15高血壓腎病 34 6.98±1.21 1.179 0.313其他 21 6.49±1.14透析頻率2 次/周 41 4.58±1.58 16.575 <0.001 3 次/周 39 9.17±0.72社會支持較差 20 5.74±1.02一般 38 5.96±1.32 80.293 <0.001良好 22 9.32±0.55 SAS 評分>50 分 27 4.36±1.69 12.081 <0.001≤50 分 53 8.07±1.05 SDS 評分>53 分 13 4.02±1.48 8.189 <0.001≤53 分 67 7.36±1.32自我感受負擔無13 8.95±1.00輕度 19 8.78±1.05 43.898 <0.001中度 30 5.32±1.28重度 18 5.71±1.69
將維持性血透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情況作為因變量,將2.2中比較有統計學差異的變量納入自變量并賦值,見表2。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透析頻率為2次/周、社會支持較差-一般、SAS 評分>50分、SDS 評分>53分、自我感受負擔為中-重度是維持性血透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一般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說明

表3 各主要變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影響的線性回歸分析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種替代療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癥狀,延長患者生命期限[8]。但因疾病的危重性,患者需進行規律性的治療,這對患者的疾病癥狀管理要求較高,包括依從性、飲食管理、耐受性等,而如何提高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也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熱點。因此,為確保患者生命健康,探尋與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的相關因素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80 例患者平均SESMs 評分為(6.82±1.03)分,可見維持性血透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一般;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透析頻率為2 次/周、社會支持較差-一般、SAS 評分>50分、SDS 評分>53分、自我感受負擔為中-重度是維持性血透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一般的影響因素。(1)透析頻率:透析頻率為3次/周的患者,身體機能狀況更好,在透析過程中,人體毒素被清除,而透析液中含有的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可為機體補充維生素、溶質、礦物質,以維持人體水電解質平衡,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患者生理狀態更佳,癥狀管理自我效能明顯更好[9]。(2)社會支持:社會支持中家庭支持占據重要地位,家庭成員對患者的精神支持、鼓勵對促進患者治療、康復具有重要意義,還可督促患者自我管理疾病、治療[10];同時社會支持還可為患者提供更多疾病管理知識獲取渠道,增強患者治療信心,進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11]。(3)焦慮、抑郁:維持性血液透析不僅會增加患者痛苦,還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長期的治療會使患者產生負性情緒,面對疾病多趨向于消極,進而影響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導致其自我效能感較差[12];同時,長期的維持性血液透析對家庭的經濟壓力較大,加之自身無法付出勞動,進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導致癥狀管理自我效能感更差[13]。(4)自我感受負擔:維持性血液透析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而治療期間可導致患者產生軀體生理功能異常癥狀,同時還可帶來一系列并發癥,導致患者乏力、皮膚瘙癢等,嚴重影響患者生理功能,進而加重其自我感受負擔,降低癥狀管理自我效能[14]。
針對上述因素,建議臨床開展健康宣教講座,為患者提供更多疾病治療知識;同時,為患者提供多種疾病管理知識渠道,還可建立公眾號,定期為患者推送疾病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此外,予以患者針對性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信心。
綜上所述,社會支持、透析頻率、心理狀態、自我感受負擔是導致維持性血透患者癥狀管理自我效能一般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