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干,李國波,莫怡杏,劉旭乾,楊新華
1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廣東佛山 528000);2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廣東佛山528000)
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我國約有70%以上的癌癥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療,美國約有50%以上的癌癥患者接受放射治療[1-3]。定位是放射治療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精準的定位不僅可以將放射線全部集中在腫瘤上進行大劑量攻擊,減少放射次數,還可以對周圍正常組織進行更好的保護,因此其損傷更小。鑒于此,本研究使用由陳超美教授開發的CiteSpace 5.8.R3軟件[4]對放射治療定位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以此為該領域后續相關研究和實踐創新提供參考。
本研究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檢索方法為在中國知網數據庫的高級搜索欄中輸入主題“放療定位”或“放射治療定位”,時間范圍選擇1972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共檢索出2 796 篇相關文獻,為保證資料的精準性,手動選擇學術期刊類型,并人工剔除會議通報、焦點信息、作者信息不全等1 006 篇無效文獻,最終納入1 790 篇文獻作為有效數據。將納入的文獻以Refworks 格式導出,文件命名為“Download_XX”保存于CiteSpace 的input 文件夾,并使用CiteSpace 軟件轉換為可進行可視化分析的文件。
利用CiteSpace 5.8.R3版本可視化軟件[5]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設置TopN=50、TopN%=10%,時間跨度為1972—2021年,時間切片為1年,節點類型分別選擇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進行分析。
年度發文量分析結果顯示,在研究初期,可開展放射治療的醫療機構較少,且研究團隊及研究基礎均相對匱乏,發文量很低。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發展,可開展放射治療的醫療機構增多,且放射治療定位得到重視,研究文獻逐漸增加。
根據發文量,大致可將國內放射治療定位研究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76—1995年為萌芽期,年度發文量在10篇以下,可開展放射治療的醫療機構較少,對放射治療定位的關注度也較少;第二階段,1996—2003年為探索期,年度發文量從18篇增至56篇,且放射治療定位開始引起關注;第三階段2004—2021年為發展期,年度發文量有較大增長趨勢,年度平均發文量基本保持在90篇左右,其中2010年發文量達111篇。
作者發文量分析結果顯示,發文量最高(16篇)的作者為任寶志。根據普萊斯(Price)定律[6],一個領域內核心作者的發文量應占總發文量的一半,最低發文量N=0.749 ,其中max 代表發文量最高作者的發文量,將“16”代入公式,N ≈3,將發表3 篇及以上文獻的作者確定為核心作者,根據軟件分析,得到133 名核心作者,共計發文630 篇,占總發文量(1 790 篇)的35.20%,說明放射治療定位領域還沒有形成核心作者團隊,具體結果見圖1。
通過圖1可看出發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合作關系,目前放射治療定位領域主要研究團隊有任寶志[7]團隊(德陽市人民醫院)、儲開岳[8]團隊(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曾昭沖[9]團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壽平[10]團隊(解放軍總醫院)、丁秋娥[11]團隊(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發文量均在3篇以上。

圖1 作者合作關系網絡知識圖譜
研究機構發文量圖譜顯示節點為684,連線為0,網絡密度D=0,提示放射治療定位領域幾乎沒有合作研究機構,每個機構都為獨立研究,其中發文量較高的機構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32篇)、解放軍總醫院(24篇)、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3篇)、南通市腫瘤醫院(23篇)、浙江省腫瘤醫院(22篇)。
2.4.1 關鍵詞共現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詞組或術語[12]。對關鍵詞進行分析,首先需對相同意義的關鍵詞進行合并,例如“放療”“放射治療”“放射療法”和“定位”“模擬定位”及“質量控制”“質量保證”等,從而使數據更加規范,最終獲得高頻關鍵詞,結果見表1。

表1 放射治療定位研究文獻前15位關鍵詞
通過表1可知,除本研究檢索的主題外,放射治療定位研究主要關注減少擺位誤差[13],主要用于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等方面[14],通過研究不同的相關參數設置來提高定位的準確性[15],最終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
2.4.2 關鍵詞聚類
聚類分析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將沒有分類信息的數據按照相似程度歸類的過程[16]。在關鍵詞共現的基礎上進行聚類,結果見圖2,共得到11個共聚標簽,其中Q 值=0.5225(參考數值>0.3),說明網絡有明顯的社團結構,S 值=0.8323(參考數值>0.5),說明共聚能夠合理分開,共聚顯示可信[17]。各聚類內容結果見表2,#0為最大聚類,反映了放射治療定位重點研究減少擺位誤差,提高治療精準度;#1、#5、#8主要表現為放射治療定位的設備配置與調節;#2、#3、#7、#11主要體現為定位中操作技術和軟件的調節,做好質量控制;#4、#6、#9為放射治療定位中針對不同疾病的擺位研究。

圖2 關鍵詞共現聚類圖

表2 關鍵詞聚類表
2.4.3 突現詞分析
突現詞是某段時間出現或被引次數變化較大的詞,可以展現不同時期的研究熱點[18]。通過關鍵詞突現可得到18個類型突現詞,結果見圖3,從1982年開始主要為放射治療定位關于照射野[19]和定位方法的研究;2002年開始關注不同腫瘤中定位的方法,以及如何做好質量控制[20],從定位的途徑選擇方面提高患者預后改善情況;2013年之后關注定位減少擺位誤差,減少患者接受的劑量,通過圖像引導等方式不斷提高定位技術。

圖3 關鍵詞突現分布圖
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內于1976年開始對放射治療定位進行研究,1996年開始針對放射治療定位方法進行研究,2004—2021年為研究放射治療定位的穩定階段,且研究文獻數量呈上升趨勢,相應的定位技術研究有了較大改善,對于該領域的研究逐漸細分。同時,通過對放射治療定位領域的既往研究進行分析發現,隨著診療技術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需求、減少定位的擺位誤差、做好質量控制、放射治療定位對于如何以最低的劑量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成為重點研究方向。此外,隨著新型放射治療技術和手段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醫療機構對于放射治療定位的研究主題逐漸深入細化,對于如何提高放射治療定位的精準度、加強質量控制、減少放射治療并發癥、降低患者放射劑量等均是研究的熱點,并在實際運用中產生成果。通過對放射治療定位領域的既往研究進行分析還發現,放射治療定位領域核心作者團隊尚未形成,主要研究均由醫療機構放射治療科相關工作人員完成,且主要針對工作需求提出經驗、分析等內容,由于技術人員定位方法、個人經驗、數據調節等均不同,因此,各醫療機構應在符合最新的治療規范要求下加強合作,推動放射治療定位行業標準和規范建設,以達到該領域技術交換與共享的目的。另外,如何結合臨床以及生產開發企業共同加強放射治療定位領域的研究有待完善,同時,由于國內外放射治療設備性能存在差異,放射治療精準性不一致,導致實際運用中定位方式也可能不一致,因此如何發揮放射治療設備最優的性能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為研究的方向。由于本研究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因此研究結果不代表放射治療定位所有研究現狀,未來可結合國外相關文獻綜合分析,對該領域進行更深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