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李艷,女,河南洛陽人,洛陽科技職業學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大數據與會計。
[ 摘要 ]
在新時期背景下,企業需要積極探索會計轉型的可行路徑,進而在提高會計工作水平的同時降低經營成本,優化組織結構,促進企業核心業務良好發展。其中財務共享為企業會計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持,有必要在準確理解財務公告向與企業會計內涵的前提下明確不同階段、不同層面的企業會計轉型路徑,并著重圍繞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搭建信息化平臺、再造組織流程、會計人員轉型等方面就相應的轉型策略加以探究。
[ 關鍵詞 ]
財務共享;企業會計轉型;組織流程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5.006
財務共享模式自出現以來,便成為現代企業優化財務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要方式。隨著我國現代企業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逐步成熟,大數據與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財務共享的應用廣度在不斷拓寬,同時其應用深度也在持續深化,相應的財務共享的優勢與價值變得愈發明顯。不少企業都充分意識到了財務共享的積極意義,并在實踐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合適的會計轉型路徑。
1 財務共享與企業會計轉型概述
1.1 財務共享
所謂財務共享,便是基于信息技術和財務業務處理流程提供專業化管理服務的財務會計模式。簡而言之,財務共享便是通過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方式,通過規范而統一的會計記錄和報告提供專業化服務,減少會計崗位及人員數量,從而節省大量系統與人工成本,同時能夠有效優化組織結構、提高管理效率。財務共享的基礎是信息技術,需要通過互聯網平臺、專業財務軟件等實現對財務信息的有效共享和集中專業處理,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會計崗位與人員數量。而業務流程則是財務共享的核心所在。財務共享需要與業務流程高度契合,才能推動會計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有效統一,大幅削弱二者之間的偏差,進而在減少甚至不設置會計崗位的情況下保障財務共享的可靠性,基于專業化分工促進整體工作效率的顯著提升。至于財務共享本身所發揮的作用,則可從企業內部服務和市場服務經營兩個層面進行考量,分別體現了企業根據自身實際需求設置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和專業機構通過服務中心為市場客戶提供專業財務會計服務的價值。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財務共享模式的逐步成熟、相關專業軟件的持續更新與優化,財務共享已然成為支持現代企業優化財務會計工作的重要因素。合理應用財務共享模式,能夠在多個層面推動現代企業良好經營與發展。首先,降低運營成本。不管是直接設置內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大型企業,還是通過市場上的專業組織獲取財務共享服務的中小型企業,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對運營成本進行有效控制。財務共享對于大型企業而言意味著優化組織結構體系,通過集約化管理大幅減少不必要的會計人員數量,從而達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中小型企業通過外包服務的方式獲得財會服務,也能減輕對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和依賴,實現對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一環,與其他管理部分有著密切關聯,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營現狀、運行決策、未來發展等。而借助財務共享機制,通過專業人員的集約化管理以及高度統一的業務處理流程、標準化服務流程、完善的規章制度等,則能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有力、可靠的支持,促進管理水平的切實提升。最后,促進企業核心業務發展。不管是從減少運營成本層面看,還是從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層面看,對于企業核心業務的發展都有著積極意義。企業通過財務共享獲取專業化服務,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并將更多資金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同時可以根據企業實際經營發展情況合理調整與優化資源配置,將更多資源和精力朝核心業務傾斜,對企業的良好經營與長遠發展而言有著積極意義。
1.2 企業會計轉型
企業會計工作是為企業經營管理而服務的,既要準確反映企業經營現狀,也要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關鍵依據。對于現代企業而言,強化市場競爭力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企業產品競爭力的優勢無疑在不斷縮小,市場上同類產品鮮有明顯的競爭力差異。這意味著企業要想強化自身市場競爭力,除了要維持產品創新與質量保障、市場營銷之外,還需要強化內部管理,通過優化內部結構、提高內部管控水平的方式來降低運營成本,憑借高水平的內部管理為企業的合理、正確經營決策提供支持。而推動會計轉型,正是新時期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對會計職能提出新要求的體現,意味著企業需要借助全新的會計職能探索優化內部結構體系的可行路徑,并為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強化會計的管理職能。就目前來看,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主要趨勢,強調從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匯總報告等職能向資金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評價等職能轉變。一方面,企業需要通過財務會計向企業外界有經濟利害關系的團體或個人服務反映企業經營管理情況;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借助管理會計為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經營和最優化決策的管理信息。
2 基于財務共享的企業會計轉型策略
2.1 明確會計轉型路徑
現代企業在財務共享背景下可以積極探索會計轉型路徑。而要保障轉型的合理性、可行性與有效性,有必要對具體轉型路徑加以明確。一方面,明確不同階段的轉型任務,循序漸進地推動會計轉型;另一方面,明確不同層面的轉型要求,全面保障綜合化的轉型與落實。
2.1.1 不同階段的轉型
通常而言,企業基于財務共享的會計轉型包含以下四大階段。第一階段,信息化建設階段。信息技術是財務共享的基礎。如果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那么必然難以有效獲取高質量的財務共享服務,同時也很難推動會計有效轉型。在這一階段企業應當同步關注軟、硬件建設,既要從硬件層面打牢信息化發展的基礎,也要從軟件層面為會計工作的信息化發展奠定根基。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需要,制定科學可行的信息化建設方案,投入足夠資金與資源,持續提升信息化水平,通過管理會計平臺、專業會計軟件等支持財務會計工作的高水平開展,并在此過程中持續更新硬件設施和系統、軟件,不斷提高會計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二階段,搭建或選擇財務共享平臺階段。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構建以及實踐,需要相應的財務共享平臺作為支撐。對于大型企業而言,需要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基于信息化基礎搭建內部財務共享中心,并在此過程中規范會計處理流程標準,構建標準化的專業服務體系。而中小型企業則需要根據自身需要,靈活選擇市面上多樣化、豐富化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對應的財務共享平臺獲取專業化、標準化的會計服務。財務共享平臺的搭建與使用,能夠為企業財務信息共享、組織結構優化提供基礎支持,也能推動風險控制從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控制轉變。第三階段,會計運營變革階段。在財務共享平臺投入使用后,企業需要基于發展戰略和自身業務,通過組織流程再造為會計運營變革指明方向,對會計職能進行調整和優化,強化會計的決策支持與管理控制職能,推動企業內部管理模式的有效優化。第四階段,會計運營與業務發展融合階段。在逐步完成會計運營變革后,企業需要積極推動會計運營與業務發展的有機融合,盡量根據業務發展目標對會計工作進行合理調整與優化,真正形成以業務流程為核心的財務共享會計模式。
2.1.2 不同層面的轉型
企業在財務共享視角下推動會計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具體的會計轉型范疇,并從不同層面探索合適的轉型策略與路徑。基于財務共享的企業會計轉型通常要考慮專業財務、價值創造、精益成本、運營成本、統一流程與標準、財務處理流程、財務模板、戰略滲透、標準工作程序、預算趨準、風險控制、業績評價、集中處理、毛利、數據信息共享、會計報表、大數據技術、經營決策、集中管理等范疇的相關要素。具體來看,企業需要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搭建信息化平臺、再造組織流程以及推動會計人員轉型,兼顧節省成本與提升效率。其中信息化建設需要以規范信息處理方法、搭建數據共享接口與平臺、基于大數據技術應用加強風險管理以及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優勢為重點,多維度促進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升。而組織流程的再造則應當以適當壓縮管理層級、優化組織結構為基礎,由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完成會計核算工作并提供相關數據、依據等,企業則需要根據會計核算結果準確把握財務狀況以及自身經營發展情況,進而合理地進行經營決策,全面強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在此過程中,企業既能提高運營效率,也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通過統一流程與標準、推動會計工作流水化作業、集中處理會計數據、獲取規模效益等,企業將實現整體經營管理水平的明顯提升,進而在會計轉型中獲得巨大優勢。至于推動會計人員轉型,則需要著重圍繞明確復合型人才要求、促進會計人員隊伍的集中共事與相互學習、財務集中以及管理會計人員需求、管理團隊配置等層面,形成完全契合財務共享模式的會計人員隊伍,為新時期背景下企業的良好經營、長遠發展提供必要支持。
2.2 建設財務共享中心
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是支持財務共享模式有效應用的基礎,也是基于財務共享推動企業會計轉型的前提。對于大型企業而言,自行建設財務共享中心能夠兼顧財務數據安全與會計工作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與高效化發展。而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通過專業機構建設的財務共享中心獲取高質量的服務,同樣是減輕自身運營成本、提高會計工作質效的重要手段。這意味著不論如何,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都需要以落實服務為關鍵,為企業會計工作提供相應的優質服務。在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各部門、崗位通過業務單元操作系統收集和錄入數據后,財務共享中心能夠通過共享平臺獲取信息并進行會計交易處理,形成相應的會計報告與管理報告,并發送給企業本地會計、管理部門等,為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建設財務共享中心時需要以設立評估和流程規范為基礎,同時明確實施財務共享的內容及范圍,落實配套的人力資源建設工作,保障該中心能夠維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并提供優質服務。做好基礎的調研評估工作,通過行業比較、行業標桿案例、企業經營管理現狀、評估中心運作模型等,全維度落實評估工作并為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奠定基礎、指明方向。另外還需要對會計業務流程進行全面分析,不僅要考慮流程本身,還應當考慮與其密切相關的上下端部分,務必要從整體上保障分析結果的全面性與可靠性。在分解會計業務流程后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考慮會計人員專業程度、技術成熟度、資源配置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并對流程進行規范,同時從信息化操作層面推動會計業務流程與對接。而在確定財務共享內容與范圍方面,則需要逐步推進,切忌“一步到位”,務必要通過分步驟、分階段地試運行進行探索、實踐和優化,按照優先選擇業務重復性高、工作流程可標準化、可實現共享的會計業務加以嘗試的順序逐步明確整個財務共享的內容與范圍,真正做到在不影響企業正常會計工作開展的情況下逐步構建財務共享中心、推動會計轉型。當然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需要大量高素質會計專業復合型人才作為支撐,需要根據實際需要規劃好相應的會計人員隊伍規模、薪酬成本、崗位勝任能力要求、管理制度、績效考評機制等,保障實際建設質量與效果。
2.3 搭建信息化平臺
信息化平臺的搭建是企業應用財務共享模式的基礎。企業需要著重建設會計數據錄入客戶端與財務數據系統,會計數據錄入客戶與企業的日常業務工作息息相關,在形成規范化、標準化業務流程以及明確會計標準的前提下,企業本地會計或各部門、崗位可直接通過會計數據錄入客戶端進行數字化操作,錄入業務數據或會計數據后分享給財務共享中心即可。另外企業往往還需要搭建配套的影像掃描系統,直接通過圖像采集的方式對紙質文件進行掃描,自動生成原始文件識別號和匹配電子保障憑證,同時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和檢驗,確認無誤后再發送至財務共享中心。財務數據系統則能接收財務共享中心分享的會計報告等,為企業經營決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的優化提供依據。
2.4 再造組織流程
對組織流程進行再造是企業在財務共享背景下進行會計轉型的關鍵。首先,企業需要對會計組織架構進行重新設計。大型企業可根據自身業務流程形成以總公司專業財務、分子公司業務會計、財務共享中心核算會計相結合的基礎模式,各司其職,并共同完成錄入基礎數據與單據、提供數據查詢與財務報表、制定經營分析報告、制定集團會計制度、評價政策執行情況、下達財務戰略、提供專業會計數據分析等任務。對會計流程進行分析與優化,并通過財務共享中心試點進行嘗試與實踐,逐步優化創新和規范會計流程,形成兼具預測與規劃、決策與控制、業績評價等不同職能的會計體系。
2.5 會計人員轉型
在財務共享視角下,企業會計轉型需要以會計人員轉型為重要動力。在新時期背景下,會計人員應當以完善專業知識結構為基礎,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并更好地適應企業會計專業需要,根據財務共享模式進行自我提升與發展,進而為企業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必要支持。會計人員需要準確把握經營責任和法律責任、內部受托責任和外部受托責任、管理責任與監督責任之間的關系,全面發展自身的溝通協調能力、戰略規劃能力以及風險管控能力,在強化專業能力的基礎上更好地完成管理會計工作。
3 結束語
綜上可知,財務共享模式的推廣應用給企業會計工作的創新優化帶來了巨大優勢。企業需要準確理解財務共享的內涵與優勢,同時準確把握自身經營發展對會計工作的需求,進而基于財務共享中心通過各種合適的手段進行會計轉型與優化,大力挖掘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為自身良好、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翟磊磊. 基于財務共享視角的企業會計轉型路徑探討[J]. 時代經貿,2019(5):18-21.
[2]潘金霞. 財務共享形勢下企業管理會計轉型的機遇探討[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0(2):212.
[3]吳思蘭. 財務共享形勢下企業管理會計轉型問題探討[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5):169-170.
[4]翟磊磊. 基于財務共享視角的企業會計轉型路徑探討[J]. 管理觀察,2019(4):167-169,172.
[5]彭宇. 基于財務共享模式下的企業財務轉型策略探討[J]. 普洱學院學報,2021,37(2):25-27.
[6]陽婷. 財務共享形勢下企業管理會計轉型研究[J]. 中國民商,2020(10):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