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中牟縣供電公司 河南 鄭州 451450
信息技術與電力系統相結合,使電力營銷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快,在此條件下用戶數量、用電需求等也不斷攀升,企業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服務范圍不斷擴展。但在繁多的業務前配網線損管理難免出現疏漏,一些線損異常處理不夠及時等現象也時有發生。而當前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電力,供電需求與日俱增,要實現電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解決好配網線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升精細化管理效率[1]。
1.1.1 對于線路、臺區、客戶的最新建設或增加的信息資料錄入存在不及時、不完整的情況。
1.1.2 因線路負荷標準改變、臺區改造計劃實施而引起的客戶配網關系變化未能及時更新。
1.1.3 因客戶新增用電業務、電能計量設備更換或出現故障等引起的用電信息變化存在不完整、不準確情況。
1.2.1 影響少計電量的人員工作差錯發現滯后,如在電表抄錄時的錯抄、漏抄,或電表安裝時的連線失誤、計量裝置錯誤配置等問題直至電費計算環節或現場稽查時才發現。
1.2.2 一些客戶利用漏洞竊電,但供電企業未能對這類行為及時發現。
1.2.3 對配網線損相關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結果維護不到位,出現錯誤、信息失真等情況,但供電企業未能及時發現,直至引起供用電量或線損率異常才發覺。
1.3.1 臺區線損異常分析不到位,有的臺區線損連續幾個月偏高,卻沒有查清楚線損偏高的原因。
1.3.2 臺區線損異常控制不到位,當異常出現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1.3.3 臺區線損異常問題處理不到位,當臺區線損高時沒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些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比較薄弱,對所負責的工作認識不足,單純地將線損管理劃歸為工作任務,態度不夠端正,存在敷衍了事的現象,沒有把自己的管理工作和自己的利益結合起來,也就難以實現有效的管理。
目前,配電網線損管理措施沒有得到有效實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經營管理機構體制建設不健全,由于未能建立一套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機制,管理工作執行效率低,缺乏有效的管理標準使管理者工作內容不明確,職責分工不嚴密,工作質量得不到保證。
線損管理的監督評估體系不完善,監督評估工作的執行過程缺乏科學有力的統籌協調,評估體系也缺少客觀性和真實準確性。在配電網的線損管理中存在許多問題,都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跟蹤和監控,因為有效跟蹤可以防止事故發生,但是目前缺乏完善的安全監控系統,也就無法預防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未與管理、檢查、驗收系統配合,難以實現全面監控。考核評估體系不完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進而履行管理職責,目前一些企業還不能有效對其管理進行考核,對處罰力度不足,出現管理問題時難以明確相關責任[2]。
3.1.1 構建電力營銷管理系統。構建電力營銷管理系統,優化配網線損管理方式,以系統為平臺對配網線損的信息數據實現實時采集,所采集的內容包括線損,測量線損異常情況,企業內部考核結果等。采集信息數據可以為配網線損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優化管理工作質量,使管理更加精確、有效,并朝著信息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
3.1.2 重視數據處理工作。要重視數據處理工作,對數據資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堅持準確、適時、實時更新的原則,對歷史基礎數據進行全面的清理和完善,確保記錄的客觀性與真實性,數據分析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數據庫,擴大數據覆蓋面,管理人員要及時清理應用中所發現的錯誤數據,不斷完善缺乏數據,保證數據內容的完整性。
3.1.3 維護系統安全性。制定切實可行的企業網絡營銷信息系統日常維護管理制度,確保企業網絡系統正常運行。在制度當中明確地指出基礎信息的維護標準,各項工作的職責界限,人員的具體分工,確保在出現配電設施的變更、輪換、改造等情況時,客戶的配網關系可以得到及時的同步更新,重新計算。此外,還要對基礎信息進行周期性的檢查,確保維護到位,當出現問題時確保能夠追責到人,以此激勵有關人員以更加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進而使信息完整、準確。定期檢查并重視維護工作,也可以防止黑客入侵、木馬病毒等網絡安全問題的產生,維護內部數據安全。
應用信息采集技術對收集到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有助于工作人員及時發現用電過程當中出現得異常。例如,工作人員可以從采集到的有關客戶表數、應該抄錄的電表總數、實際抄錄的電表總數、應該抄錄的戶數、缺少抄錄的戶數等信息了解到抄表過程中是否遇到少抄或是電表計量故障等問題。并且可以從抄錄的電量數據中清楚地看到每個客戶在不同時段所用電量,從而預估出電能表計量是否正常,如一個客戶連續多日出現在用電高峰時段所用電量與用電低谷時段一致,可以合理猜測表計運行出現故障。另外,也可以通過變電站、按線路、按臺區所統計的供、售電數據以及線損率情況判斷用戶用電是否可能存在非正常情況,并依照線路是否異常可以查詢到異常發生所在臺區,再按照臺區查詢到具體的用戶,通過現場稽查可以判斷是否真的出現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又是什么。
應用信息采集技術加強電能信息采集,首先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機制,以實現電能量信息數據的采集功能正常運作,并能夠符合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的標準。其次是要重視對這套管理機制的監控,確保電能量信息數據采集系統的正常運作,一旦發現數據采集不成功或是不準確的現象要及時分析原因并加以改進,同時要重視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維護,確保信息數據真實有效。此外,要注意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特別培訓,提升其精細化管理配網線損的觀念,提升其解決配網線損中存在的問題的能力,讓其能夠應用信息采集技術改善工作質量。
目前,線損管理的監督能力不足且缺少一套健全的考核體系,這是造成配網線損監督存在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經濟效益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供電公司的追求和目標,致使許多供電公司對于線損管理的監督與考核體系的構建尚未能夠引起應有的關注。因此,為了促使供配網線路損失的精細化管理得到快速發展,供電公司應進一步加大檢查監督的力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評估與考核體系,并輔以獎懲制度,激勵工作人員認真對待工作,推動供電公司的可持續發展[3]。
一方面,引導供電企業充分認識到配網線損的潛在危害,了解它可能給供電企業所帶來的社會與經濟層面的增益、員工的經濟收入以及企業員工個人價值的真正實現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從扭轉思想觀念開始,自上而下的引導企業全面重視配網線損管理工作的落實,提升各方重視度,也就有利于在工作過程中以更加勤勉認真的態度對待,認可并積極配合配網線損精細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監督的力度,完善考核機制,監督工作圍繞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兩個方面并行。針對內部的監督來說,即由供電公司線損管理部門負責監督、檢測線損的精細化項目負責人的工作,確保配網線損的精細化管理觀念能夠深入每個工作環節。針對外部的監督,即分布式配網線受損管理者之間的相互制約、彼此監督。同時發揮內外部監督的作用,為有關工作人員發出重視配網線損工作質量的信號,提升監督意識。與此同時,完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將業務績效考核活動成果始終作為公司薪酬福利待遇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激發公司工作人員的業務工作主動積極性,督促他們將重心放在做好本職工作、提升業務能力上來,更好地服務于供電企業。
基于建設有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的變電站或K型電站,通過引入一些新型微機安全數據保護裝置,實線配網線損相關數據信息采集的效率與準確度,如輸出電流能量資料和輸出電壓能量資料。
另一方面,若將自動化的設備直接嵌入安裝在變電站內,則必須為其配置一個相應的電能數據資料采集終端,利用該終端設備的通信接口,可以使設備達到實時采集有效的電能數據資料以及信息的重要目的。例如,三相數字式電力表的三相電流測量數據與三相電壓測量數據,可利用智能互聯網延伸功能,將相關數據資料實時傳遞發送至各個主站中。
采用營銷稽查監控系統對配網線損工作實現實時監控。當前所使用的營銷稽查監控系統已配備完整監控配網線損的指令。在有關配網線損監控模塊處包含“線損管理”和“售電量管理”以及“新裝增容與變更用電、供電合同管理、抄表管理、核算管理、日線損監控”等功能。這些功能實現了對用戶數據的實時監控,保證了數據質量。同時也可以做到對抄表電量的分析和查詢,使得迅速發現異常情況不再困難,并能夠迅速落實到具體的用戶頭上,同時也可以對沒有分配抄表的用戶情況進行查詢,以及對顯示用電量極低的用戶進行查詢,對他們的計費參數變化情況進行科學分析,排查計算失誤等。
因為該系統具有強大的監控功能,故而可以對配網線損管理工作形成支持。而且該監控系統還有按照預定的閾值實施篩選的功能,可以非常快捷、準確地過濾掉低于閾值的數據,篩選出那些過高的數據。工作人員就可以將這些疑似異常數據形成一份稽查工作單發送至相關部門,部門人員負責對疑似異常情況進行現場稽查,并且系統工作人員可以全程跟進稽查過程,起到督促作用,也促使了營銷工作質量的不斷提升,及時發現和解決異常問題,減少供電企業經濟損失[4]。
綜上所述,在當前配網線損的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著監控與評估不到位、認識不足、機制不完善等情況,這也需要供電企業積極克服問題,完善管理章程,規范管理工作,實現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