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國旗
廊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河北 廊坊 065000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國家層面已經從多個角度強調了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建設要求。但受到技術條件、經濟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信息平臺的建設工作長期未能夠取得明顯成就。在認識到這一問題之后,相關學者已經展開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針對在國土資源方面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國務院在2017年初印發了《國土規劃綱要》。在該文件中明確指出: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結合地區發展現狀,提升國土資源整體規劃水平,實現區域之間的信息共享。在隨后開展的國土資源會議上,姜大明作為原國土資源部的部長也對該部分內容提出了明確規劃。其著重強調:“要結合全國國土規劃的要求,建立符合時代發展特征和未來規劃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從其影響來看,該理念的有效落實,可以充分發揮出空間規劃的基礎性作用。借助于多種管制手段、信息化機制對其加強監管,從而為國土資源的統一、合理、高效利用創造有利條件,奠定穩固的信息基礎。具體來看,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中。首先,可以形成較為統一化的國土空間工作“底圖”。如果可以充分發揮出該底圖的積極作用,則可以為各個部門提供更為詳盡的土地信息、資源信息。針對在該區域內可能會出現的各種風險問題進行提前防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種風險問題發生的可能性。部分地區可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地質災害,結合底圖和相關信息可以提前制定防范措施,降低地質災害對社會所形成的巨大影響。同時,該系統還可以進行實時化更新。如果在后續工作中出現了類似問題,則可以結合前期的工作經驗,對其進行及時解決。其次,便是可以形成較為統一化的國土空間工作“底板”。該“底板”的作用集中表現在各種工程的規劃、項目實施、監管工作的落實、決策信息的發布等環節中,在此平臺上進行統一化處理,提升了工作效率。再次,則是可以形成統一性的國土空間工作“底線”。在研究中發現:部分地區的底線不明確,經常出現“壓紅線”的問題,已經對當地經濟的長遠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此,信息化平臺所提供的“底線”,則可以規范相關人員的行為,為各個部門提供基礎性保護紅線,加強對城市開發邊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從而更好地促進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2017年8月份時,國土資源部門便結合整個時代的發展特征,提出了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要求[1]。其著重強調: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借助于國土資源、測繪地理等相關性工程的積極作用,提供科學性、針對性的空間資源數據。從其影響來看,該平臺的有效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同時,借助于信息化平臺的積極作用,還可以提升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的建設水平。針對該方面的內容,也提出了較為明確的發展目標,需要結合“國土資源云”的總體思路,將國土資源、測繪地理等內容作為基礎性條件。針對市場上所出現的各種國土資源信息、數據進行及時、有效整合,從而實現國土資源“一體化”發展的目標。從該平臺的特點來看,其中所包含的數據更為全面、應用場景更為廣泛,在共享過程中其具有大量數據作為支撐,從而提升國土資源規劃和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國土空間所相關的管理、策劃、決策、服務工作都可以在該平臺中完成,達到提升國家國土資源治理水平的目標。2020年底,針對在前期所提出的各項規劃和發展目標,國家部門已經初步完成了平臺的建設工作,開始逐步面向國務院各個部門進行推廣和應用。許多國家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強調:這里的規劃并不簡單指的是城鄉規劃或者土地利用規劃,更為重要的是,其強調國土空間規劃。在2020年2月份時,中央部門發布了專業性指導文件,并且明確指出和確定了自然資源部的改革目標。在該決定中著重強調:要統一實行和運用全民所共有的財產,結合當地發展現狀,實現對各項國土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使得其積極作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發揮。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構建。結合當地的未來發展需求,實現對自然資源的有效規劃,加強數據整合力度,提升各項數據的準確性。政府部門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化規劃,符合當地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規劃,提升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在時代快速發展變動的時代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較以往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有了質的變化。在今后所開展的自然資源規劃工作中,應該從城市發展規劃的整體性角度出發,借助于基礎測繪、自然資源、空間規劃等結果的基礎性作用,對各項數據進行集中、統一的控制和管理。如果發現部分數據存在著較大的沖突,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調整,從而更好地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管理機制的質量[2]。借助于各種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互聯網信息平臺,將其作為技術支撐,實現對地表的可視化觀察,彰顯出新時代的自然資源管理的智能化特征。
國土資源的一體化管理包含了地上、地下、地表三個部分的內容,若想在最大程度上使得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發揮,則需要從上述三個角度對其展開可視化分析和展示。從其影響來看,該方案的有效落實,可以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更為豐富、科學、準確的判斷依據,拓寬了業務空間。
當構建了統一化的信息管理平臺之后,整個地區的各項數據都可以在平臺中進行完整展示。具體來看,其包含了數據管理、數據呈現、數據結果分析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如果可以有效結合GIS服務系統、大數據系統的計算服務優勢,針對在整個規劃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調整和改善,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問題的發生。
若想保障整個平臺中的各項數據可以進行共享,則應該結合實際需求建立國土空間數據共享機制。將所需要的信息、數據及時上傳到該平臺中,從而為后期規劃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如果想要進行數據交流,則應該按照實際需求搭建交流平臺。
在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也成為許多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相應地,這也是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工作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落實各種信息安全等級制度,加強對硬件、軟件、云主機、數據和應用的安全管理,從而更好地推動信息平臺的穩定運行。
在國土空間大數據中心中,其會按照統一要求和標準,對各項數據進行科學化整合,形成空間角度的數據。為了實現對數據的高效利用,需要建立數據維護系統、管理系統等為一體的空間數據體系,為各類業務的開展和決策工作的推進產生了積極作用。
3.1.1 數據接入匯集與更新維護分析。從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內部數據的特點來看,其多是工作人員在進行了大量研究和調查之后,完成各項信息數據的傳遞工作。一般來講,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數據庫主要包含了市級部門、縣級部門以及各個區域所提交的數據組合而成。在錄入和傳遞的過程中,其會按照統一化的標準。具體來看,主要可以分為[3]:地質礦產數據、國土資源數據、地域規劃數據等分類。在數據維護和管理工作中,更是嚴格落實了“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既可以實現對數據的高效利用,又可以實現對其有效控制。
3.1.2 數據資源體系。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在運用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數據資源體系的構建。需要注意的是,該部分的工作將會直接影響到數據的運用。為此,在數據錄入和傳遞過程中,都需要有專業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實時化監督、控制和管理。如果發現了部分數據存在著異常的問題,則應該將其及時上報給上級部門,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借助于國土空間信息平臺,搭建較為統一化的數據模型,實現對各項數據的綜合控制和管理。同時,互聯網平臺的存在和應用,也方便了對數據的實時化監控和動態化管理。
3.1.3 數據應用服務。當完成前期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工作之后,最為重要的便是各項數據的有效運用。匯聚到一起的信息資源和數據,可以在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上進行集中化展示。若想在后期工作中開展數據分享、發布、管理,都可以在該平臺上高效完成。
整個信息平臺中所包含的數據眾多,如果僅是將其存儲在一個固定的存儲空間中,很有可能出現數據丟失的問題。為了避免該問題的發生,實現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則可以借助于云管理平臺開展工作[4]。當出現了任何任務之后,都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任務的統一發布和管理。并且針對此次任務中所出現的數據進行可視化管理,對于用戶而言,該模式的推廣,也方便了其對數據的集中管理、調度和控制。為了使得該平臺的積極作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發揮,還需要鼓勵相關技術人員加大技術研究、開發力度。結合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豐富技術性特征,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在完成了上述兩個部分的工作內容之后,則需要進行云應用系統的構建和應用。從其特點來看,需要充分發揮出大數據系統的積極作用。結合該平臺的相關功能,實現對空間應用的有效管理[5]。具體來看,其主要可以包括多規規劃編制系統、空間分析與評價系統、城市地質二三維一體化分析評價系統、國土空間基礎信息應用服務系統、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審批系統及國土空間基礎信息云門戶,支撐各類規劃編制、自然資源統一管理、開發利用保護、資源綜合監管、行政審批、輔助決策支持等應用。
綜合上述內容來看,若想實現對市級國土資源的有效管理,需要借助到信息平臺的積極作用。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著重加強研究力度,利用互聯網平臺、信息化技術、大數據系統的積極作用,充分挖掘出國土資源的潛力。對于各級部門而言,其也需要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實現資源的科學化規劃,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