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在文創產業裂變重組中的助燃與深耕——淺談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作家城市書寫的共通性考察
? 流動的中國:《雄獅少年》中的視覺景觀與青年敘事
? 反抗與固化:三和青年在線生活的自戀式情感結構研究
編者按:
1900年,梁啟超發表《少年中國說》,為“少年中國”鼓與呼;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并在發刊詞中寫道:“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由此,“青年”開啟了在中國歷史舞臺的集體亮相。
一百多年來,中國青年創造的青年文化,始終是社會追求進步和發展的文化的一部分。今天,隨著世界整體格局的變化與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新一代青年在成長過程中,擁有了過往代際不曾具備的資源。多元的文化景觀,給他們創造了無數選擇的機會和彰顯自我的空間,而作為一種體現時代特征和青年特點的文化現象,青年文化亦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態勢——他們既隨著網絡的迭代更新,創設形成了獨特的話語體系,又與扎根于大眾文化鮮活土壤之中的傳統文化一脈相承(《青年在文創產業裂變重組中的助燃與深耕——淺談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他們既有對現實的關懷(《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作家城市書寫的共通性考察》),也有理想的張揚(《流動的中國:〈雄獅少年〉中的視覺景觀與青年敘事》);置身于巨變時代,他們對人生和未來有憧憬,同時難免會迷惘徘徊(《反抗與固化:三和青年在線生活的自戀式情感結構研究》)……
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到,“青年是社會中最有生氣、最有闖勁、最少保守思想的群體,蘊含著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無窮力量。”社會不同層面應給予這一代青年更多的關注和鼓勵,把握新時代青年文化發展面臨的形勢,引領青年文化的發展,我們須持有更包容的態度及更為縱深的歷史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