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勇
(重慶市大足區農業農村委 402360)
近年來,在我國各種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生豬檢疫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在豬肉流入市場前,屠宰場需對其開展嚴格的檢疫,以保障豬肉質量及安全達標,由此可見檢疫過程的規范性以及完整性直接決定著豬肉的安全性。但是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在生豬檢疫環節,許多屠宰場均存在著問題,導致了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相關主管部門必須對這一問題加強整治,以維護市場秩序,推進食品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在部分生豬定點屠宰場內,尤其是服務于個體戶、小刀手的屠宰場,其豬肉及相關副產品均歸屬于個體肉販、小刀手所有,于其而言,出現病害產品的概率較低,同時因病害產品數量較少,集中處理以及銷毀的難度較大,同時無法獲取政府針對性的財政補貼,導致個體肉販以及小刀手對準確報廢、銷毀病害產品缺乏積極性,部分人員甚至為躲避報廢或銷毀產品而出現了違法違紀行為[1]。上述問題的出現,導致很多農貿市場內鮮肉銷售攤在售賣病變豬肺臟肝臟等或者膿腫肉。
在部分生豬屠宰場內,因其屠宰數量較少,屠宰時間較為隨意,常處于隨到隨宰的狀態,并未對生豬預留足夠的靜養時間或者所預留靜養時間過短。部分生豬屠宰場內缺乏足夠的肉品品質檢驗人員,長期依靠官方獸醫獲取檢疫結果。部分屠宰場未承擔自身肉品品質檢驗主體責任,導致肉品品質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
在部分屠宰場內,屠宰檢疫人員存在著以看代檢的行為,導致屠宰檢疫流于形式,未發揮其真正價值[2]。部分屠宰場并未開展旋毛蟲顯微鏡檢查,而是直接填寫報表。
政府監督管理部門并未對生豬屠宰場有效督促以摘除生豬甲狀腺、腎上腺,未落實耳標回收保管工作,未督促屠宰場嚴格對環境衛生消毒。
當前,生豬屠宰場內普遍存在著檢疫人員素質不足的問題。例如,在部分屠宰場內,其檢疫人員雖長期從事屠宰檢疫工作,但是未親自動手檢疫檢驗,缺乏診斷腎上腺、甲狀腺、頜下淋巴結的能力。
因缺乏足夠的檢疫人員,部分地區在屠宰場內開展生豬的產地檢疫工作。原本要求屠宰檢疫人員對入場生豬開展憑證檢查,但是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屠宰檢疫人員存在著“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若想對生豬入場嚴格監管,就必須對檢疫申報點以及檢疫人員合理調配,嚴禁屠宰場違規開展產地檢疫工作。
當前,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均已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落實生豬屠宰監管“掃雷行動”[3]。然而,由于執行力不足,管理未形成常態化,導致部位地區仍然存在著私屠濫宰問題。
部分養殖戶對其所養殖生豬自養自宰自食,并未經過嚴格的產地檢疫以及屠宰檢疫,導致檢疫隱患的存在,其所剩余豬肉及副產品亦可能上市售賣。
在生豬屠宰過程中,存在著收集膀胱內尿液以檢測瘦肉精的現象。在宰殺過程中才檢測瘦肉精,即使發現問題其處理過程亦較為被動,況且這一做法并不符合屠宰前檢測相關程序。
屠宰檢疫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需保證嚴格執法,各項操作復合規程要求,同時需對客戶態度熱情[4]。然而,存在著部分檢疫人員態度惡劣,甚至要求客戶,其做法不當。
部分檢疫人員未對豬皮等各種副產品進行檢測或者采取消毒處理措施,僅僅在核對數量后即出具檢疫合格證明;在卸載生豬后或者裝載生豬前,未對運載工作嚴格消毒;部分屠宰場甚至存在著消毒池內無消毒藥劑的問題。
相關主管部門應嚴格要求檢疫人員系統性的學習法律法規以及檢驗業務知識,以提升其政治素養、業務素質、道德修養以及執法水平等,應當以提升檢疫執法人員整體素質為最終目的。在培訓過程中,應當以問題為導向,即明確檢疫目標、如何摘除及處理三腺、何時檢測瘦肉精等[5]。提升檢疫人員判斷、處理病害組織以及疫病的能力,確保其熟練掌握各項業務。檢疫人員需明確自身工作職責,掌握屠宰檢疫具體工作內容以及開展方式,嚴格規范開展檢疫工作,確保符合規程要求。與此同時,還需合理劃分檢疫以及檢驗工作具體職責,明確由誰負責獸藥殘留檢測、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水分檢測等。
目前,針對屠宰場生豬檢疫工作,要求其“不能做好,不得出現差錯”,基于此,必須對檢疫人員強化考核,對各個方面落實細化,量化處理考核標準,確保屠宰檢疫各個環節實現痕跡化管理[6]。嚴格禁止檢疫人員無狀態在崗,或者未按程序規范操作的行為。嚴格落實雙隨機檢查制度,即隨機產生檢查人員以及被檢查對象,在檢查過程中嚴格遵循統一標準,及時將抽查以及處理結果公布出來;僅具備有效產地檢疫證明并配備耳標的生豬可入場,嚴禁對已屠宰生豬補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填寫各類報表臺賬;當前,農業農村部針對畜牧獸醫執法工作出臺了“六條禁令”、“五不得”,必須認真履行這一規定[7]。屠宰檢疫工作屬于執法范疇,應該嚴格按照行政執法相關要求由2人或2人以上同時上崗,相關主管部門需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
相關主管部門可定期舉辦會議,或者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各種新型社交媒體等大力宣傳以及普及檢驗檢疫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對病害病變產品處理工作的重要性、私屠濫宰的危害性大力宣傳,可通過典型案例的處理強化宣傳力度,幫助人們明確違法行為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所面臨的后果。
若屠宰場在動物防疫、環境保護、安全管理等方面無法滿足相關要求,應當對其采取整頓處理以及關閉處理,以屠宰企業、屠宰場達標升級為出發點,對集中屠宰工作大力推行,采取統一配送方式,以提升屠宰企業以及屠宰場主體責任意識。
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全社會范圍內的高度敏感問題,同時也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基于此,地方主管農業部門應充分發揮其領導牽頭作用,對其他各個職能部門有效協調,確保其相互間協作配合,對屠宰檢疫工作共同抓管,以盡可能減少乃至杜絕肉品質量安全問題,防止出現監管職責不清、監管盲區以及重復監管等各種問題[8]。
生豬屠宰檢疫工作直接決定著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基于此相關主管部門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生豬屠宰檢疫制度并嚴格落實,明確屠宰檢疫具體流程,對檢疫人員強化培訓及考核,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屠宰場生豬檢疫存在的問題,為人們提供安全可靠的豬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