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建,李廣東
(1.唐縣動物防疫監督站白合分站 072350;2.河北省畜牧總站 050000)
春季溫度趨暖,氣候適宜,寄生蟲也開始活躍起來。畜禽也即將面臨著體內外寄生蟲病的困擾,這些寄生蟲對畜禽的危害都特別嚴重,常常造成發育不良,生長緩慢,特別是能影響畜禽的特異性免疫的效果,誘發各種疾病和烈性傳染病,給畜禽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傳染病吃掉老本,寄生蟲偷走效益。因此,給家畜驅蟲尤為重要。現代規模化養殖場只按季節驅蟲不能滿足驅蟲需求,可以根據生產的需求定期驅蟲,比如按動物的生長階段,或按調入時間的長短來規劃驅蟲程序,合理安排驅蟲時間,不僅可以保證畜禽的健康生長,還可以提高生產經濟效益,這也是關系到養殖業利潤高低的關鍵。
掠奪畜禽的營養,干擾正常生長。寄生蟲寄生在宿主體內,所需要的營養物資大部分來自宿主,寄生蟲越多,被掠奪的營養物質就越多。就會出現消瘦、貧血、營養不良,畜禽生長緩慢,生長速度可降低10%~20%,體內寄生蟲掙營養,體外寄生蟲主要干擾畜禽的正常生活,嚴重影響生產效能。飼料利用率降低,光吃不長,增加了養殖成本15%~20%。
蟲體毒素和免疫損傷。比如寄生蟲的分泌物代謝產物或裂解產物使機體產生毒素,會引起畜禽機體局部或全身中毒或免疫病理反應,機體免疫機能嚴重受損,嚴重的可以引起動物并發癥發生,而導致畜禽死亡。
破壞畜禽機體組織。可造成機械性損傷比如蟲子吸在腸壁上面穿破腸道或在肝臟內移行形成蟲道,造成組織器官的局部損傷、出血、炎癥,給其他病原體的侵入創造了條件,易繼發細菌感染,嚴重時引起死亡。
造成疾病診斷和用藥困難,極易誤診。腸道寄生蟲引起的腹瀉,容易被誤診為細菌性腹瀉,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增加了用藥成本,耽誤了病情的治療。
病例:養殖戶聶某2022年1月15日進羔羊1500只,羔羊平均體重15kg左右,因羊小又是長途運輸,進羊20d后才驅蟲,畜主為了省事只飼喂了一次阿苯達唑伊維菌素預混劑,2周后發現個別羊只出現蹭癢,嚴重的啃毛、結痂、掉毛,經診斷為螨蟲病。以同樣的劑量又投喂一次,效果不太明顯,畜主很是困惑。
羊螨病是羊螨蟲寄生在羊皮內或皮膚表面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螨蟲病又叫疥癬、疥瘡,傳染性很強。引起羊螨蟲病的螨蟲有兩種,一個是疥螨,一個是癢螨,疥螨小,只有0.2~0.5mm,疥螨生活在動物的表皮內,挖掘隧道,在皮內完成發育。癢螨較大一些,0.5~0.9mm,寄生在皮膚的表面,在皮膚表面就能完成發育,螨蟲依靠吸食動物表皮的細胞液和淋巴液生存,通過病羊與健康羊身體接觸直接或間接傳播,另外被病羊污染過的圈舍,用具等間接傳播,在秋末冬季、早春時容易發生。
臨床癥狀:通常疥螨先在毛短的部位寄生繁殖,嘴唇,口角鼻梁,鼻孔邊緣,病變部位形成白色結痂,堅硬膠皮樣,有滲出液,癢螨發病部位主要在毛密之處,背部、臀部、然后波及全身,脫毛,有癢感摩擦患部,病初蟲體刺激神經末梢引起劇烈癢感,不斷在圈墻、欄桿等處摩擦患部,嚴重時病變部位可出現結痂、水皰或是繼發感染。 羊因終日啃咬和摩擦患部,煩躁不安,影響采食和休息,日漸消瘦,最終極度衰竭而死亡。
本病可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進行診斷。癥狀不明顯時,可用涂有50%甘油水溶液的小刀在健康與病變交界處取皮屑樣本,用10%氫氧化鈉溶液加熱溶解,取沉淀物鏡檢,見到螨蟲即可確診。
解決方法:羊舍要通風、干燥、寬敞透光。避免羊群密集、羊舍內陰暗、潮濕。引入羊只應先了解有無螨蟲存在,及時驅蟲,每只羊皮下注射乙酰氨基阿維菌素注射液每10kg體重0.2mL,間隔一周同樣劑量再注射一次,如果有癥狀10d后再飼喂一次伊維菌素阿苯達唑預混劑 。
病例:養殖戶葛某2021年8月初進欄800只羔羊14kg左右,進欄后首先免疫小反芻獸疫疫苗,7d后出現零星死亡,以為疫苗反應,飼喂了抗病毒中藥,無效果,死亡加劇,病死羊有貧血癥狀,解剖發現肝臟有條狀血道,經確診是肝片吸蟲病,后詢問畜主購羊地為肝片吸蟲高發地。
該病多發生在夏秋兩季,跟地域有關,羔羊和綿羊容易感染,死亡率較高,入欄前已經被感染。
臨床癥狀: 慢性肝片吸蟲病癥狀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可視黏膜極度蒼白,貧血、黃疸,病羊逐漸消瘦被毛粗亂不光亮,眼臉、頜下、胸腹下部水腫,便秘和拉稀交替進行,不時有血便,嚴重時伴有全身中毒癥狀和營養不良癥狀,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影響,毛肉品質顯著下降。急性肝片吸蟲病癥狀表現為下顎到脖子全部水腫,呼吸困難,全身顫抖,一般一周內出現死亡。
病原及流行病學特征:肝片吸蟲外觀呈現扁平葉狀,體長35mm,寬53mm,從肝臟或膽管內取出的蟲體呈棕紅色,錐狀有吸盤,游走在肝臟、膽管內。
剖檢變化:病死羊肝臟呈現多處蟲道,蟲道內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的幼蟲,肝臟出血腫大,包膜有纖維沉積,腹腔中有紅色的滲出液體,有腹膜炎癥狀,胸腔、腹腔、心包有積液。
解決辦法:針對易感地域來的羔羊,首先對肝片吸蟲進行凈化,用氯氰碘柳氨鈉提前針對性驅蟲。
病例:養殖戶張某存欄育肥羊1800只,分三批次飼喂,剛進欄的羔羊600只,體重17.5kg左右,育肥三個月的600只,體重40kg左右,育肥五個月的600只,體重55kg左右,總體長勢良好,剛進欄的羔羊無癥狀,中、后期個別羊出現腦炎癥狀,按腦炎治療沒有效果,并且間隔時間不長就會出現一只,嚴重的出現轉圈,一只眼失明癥狀,經畜主張某敘述羊場比較偏遠,為了防盜,羊場養了4只牧羊犬,到晚上放開,結合這些情況,可以診斷為羊腦包蟲病。
腦包蟲病是由多頭囊尾蚴寄生于腦及脊髓而引起的疾病,多發生于兩歲以下的幼羊,多頭囊尾蚴由肉食動物做為中間宿主產生,如狐貍、狗等犬科動物為中間宿主,寄生在犬科動物腸道內的絳蟲把卵排出,然后排出的卵通過消化道進入羊體內,然后隨著血液到達腦,脊髓等部位,2~3個月后蟲卵便發育成多頭囊尾蚴。
臨床癥狀:初期由于幼蟲的移行會引起羊腦或腦膜的急性炎癥,常見病羊離群,目光無神,然后行動遲緩,采食量減少,還會呈現出沒有任何規律的強制性運動,嚴重時會出現精神高度沉郁,步態蹣跚,病程較長,一般隨著囊尾蚴個體的長大,病情有輕到重,壓迫腦膜導致視覺神經受損,一側眼睛失明,頭偏向一側,做轉圈運動,寄生部位不同,運動方向不同,向那個方向轉圈,就寄生在腦的那一邊,如果寄生在中間,羊抬頭或低頭,向前或向后運動。
解決辦法: 手術治療,手觸患病部位腦骨軟化,向轉圈一側確定位置,打開顱骨,取出囊泡。養殖場內最好不跟犬科動物混養,如果養狗要圈養,并且也要定期驅蟲,做好絳蟲蟲卵的凈化,切斷中間宿主的傳播途徑。
3.1 不見癥狀不驅蟲。只有等到畜禽糞便出現蟲體,身上整塊出現掉毛,蹭癢,出現貧血、消瘦等癥狀才開始驅蟲,這時候驅蟲已經晚了,這時候的寄生蟲已經對動物機體造成了損害。
3.2 用藥單一,以一藥驅百蟲。認為用一種驅蟲藥可以驅殺所有寄生蟲。沒有一種驅蟲藥是萬能的,想用一種驅蟲藥把所有的寄生蟲驅殺干凈是不可能的。
3.3 擅自加大驅蟲藥的劑量,認為劑量越大,驅蟲效果越好,有些養殖戶加倍使用驅蟲產品的用量,很容易出現驅蟲藥物的中毒,甚至會出現動物的大批的死亡,在驅蟲藥物達標的情況下只要按說明書劑量飼喂就可以了。
3.4 伊維菌素注射液驅蟲時認為可以使用肌肉注射。用藥使用方法不對,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伊維菌素皮下注射才能長效慢慢吸收,才能對寄生蟲的整個生長過程起到殺滅作用。
選用安全、高效、廣譜,且可同時驅殺體內外寄生蟲的驅蟲藥。由于單純的伊維菌素對驅除疥螨蟲、蛔蟲成蟲效果好,但對蛔蟲幼蟲、蟲卵及其他寄生蟲是無效的,而阿苯達唑則對線蟲、吸蟲、蜂蟲及幼蟲、蟲卵均有較強的殺滅和抑制作用。寄生蟲病種類多,驅蟲藥物也比較多樣化,養殖戶沒有針對病種選擇驅蟲藥,也是驅蟲失敗的重要原因,一般伊維菌素或者是阿維菌素為驅蟲常用藥物,對多種寄生蟲有效,但是對吸蟲、絳蟲等效果不明顯,所以驅蟲應該根據不同的類型,選擇不同的驅蟲藥物才能見效,所以選用驅蟲藥物時應該體外寄生蟲和體內寄生蟲分別驅蟲用藥,或對體內、體外寄生蟲同時用藥,用比較安全、高效、廣譜的伊維菌素、阿苯達唑的復方制劑是驅蟲的最佳選擇。
同時結合寄生蟲的生長規律和環境因素,把寄生蟲殺滅在萌芽狀態,對動物機體造成影響降到最低。
羊場的驅蟲。種公羊春秋兩季兩次驅蟲,母羊配種前25d驅蟲一次,間隔7d再驅蟲一次,懷孕母羊在懷孕期間前45d,后45d不能驅蟲,中間可以驅蟲。羔羊出生后50d第一次驅蟲,90d第二次驅蟲。放牧羊群一年3次驅蟲,3~4月第一次驅蟲,6~7月第二次驅蟲,9~11月第三次驅蟲。新進育肥羊根據地域不同,驅蟲時間有所不同,進欄10~15d第一次驅蟲,間隔7d第二次驅蟲。
驅蟲效果的好壞,驅蟲方法至關重要,結合畜禽對藥物的吸收利用和寄生蟲的發育規律,畜群驅蟲應采取連續給藥的方法才可以對寄生蟲的成蟲、幼蟲、蟲卵徹底驅殺,根據動物種類的不同,以及生活習性不同,制定合理的驅蟲方法,對整個驅蟲的過程是關鍵,方法用的合理,驅蟲也就完成了一大步。針對不同的畜禽種類,驅蟲使用的方法也不同。豬場一般用喂食的方法給藥,連續給藥5d即可。但體外驅蟲感染嚴重時,應間隔7d后再連續給藥5d效果更佳。牛羊是多胃動物,用飼喂方法對胃腸道菌群應激極大,可以采取皮下注射驅蟲針劑,或按體重一次性飼喂,間隔7d再給藥一次效果更佳,驅蟲后應該及時添加有益菌來緩解驅蟲藥物對腸道菌群的破壞,減少應激反應。蛋禽的驅蟲更要謹慎,面臨蛋產品的藥物殘留的食品安全問題,開產前徹底驅蟲尤為重要。
任何一種驅蟲藥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會對畜禽腸道菌群有一定的干擾,對于孕畜而言甚至有胚胎毒性。因此,一定要選用安全性高,并對寄生蟲造成的腸道傷害有修復作用的好驅蟲藥,驅蟲的同時,也要考慮減小驅蟲藥對腸道的應激,把藥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驅蟲范圍廣,能驅殺各類體內外寄生蟲,對寄生蟲的不同生長階段都有效,對畜禽機體無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極低,復方制劑,驅殺效果更好,驅蟲性價比高,既經濟又實用,能在養豬生產的任何階段使用,母畜也可放心使用,口服拌料給藥、方便快捷,適口性好驅蟲健胃,合二為一,使產品性能穩定,伊維菌素、阿苯達唑的活性更能充分發揮。
用法用量:剛進欄小羊10d左右注射伊維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一次量,每千克體重0.02mL,第7d再注射一次。
藥浴可以驅除羊體表的寄生蟲,防止疥癬病的發生,成本低,方法簡單,藥浴池內的藥劑用0.05%的辛硫磷水溶液即可。
藥浴注意的事項有一下幾點:藥浴前8h停止喂料,在入浴池前2~3h飲水給足,以防止羊喝藥水。先藥浴健康羊,有疥癬的羊最后藥浴。藥浴液的深度淹沒羊體為準,羊出浴池后應停留10~20min,全身可濕透,可達到很好的驅蟲效果。在出浴池口把羊的頭部壓入藥液1~2次。藥浴后5~6h就可以正常飼喂。第一次藥浴間隔8~10d再藥浴一次。
同時用中藥青蒿末1000g拌料500kg連喂5~7d,凈化血液原蟲。用5%聚維酮碘溶液噴灑消毒,或用月芐三甲氯氨溶液對畜禽舍、場地消毒,1∶30倍稀釋噴灑場地消毒,1∶100~150倍稀釋器具洗滌消毒,凈化養殖場地以免復發。大部分寄生蟲對動物胃腸道黏膜有不同的損壞作用,驅蟲的同時要注意對畜禽腸道黏膜的保護,并且驅蟲藥會對腸道菌群的干擾,采食量一定會下降,因此驅蟲的同時要用益生菌產品、健胃藥等產品的添加。寄生蟲在動物機體內吸收營養,破壞紅細胞,在驅蟲的同時還要注意提升動物的整體免疫水平,以及對飼料的有效利用率,達到養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