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強,鄭 濤
(唐山市豐南區大新莊動物防疫站 063304)
小反芻獸疫(PPR)是由小反芻獸疫病毒(PPRV)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危害到綿羊以及山羊的養殖,死亡率高達80%,是威脅養殖行業的嚴重傳染病。我國積極推進根除PPR計劃,目前取得良好成效,但仍然有PPR疫情小范圍暴發,造成數百羊被撲殺,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經濟損失,也影響到地方養殖行業的發展。
綿羊和山羊是PPRV主要宿主,其中山羊更易受到感染,幼齡羊只感染風險更高,感染發病后癥狀嚴重,可致感染羊只死亡。牛、豬、駱駝等也具有易感性,但臨床癥狀輕微,且傳染性低,對牛、豬養殖的威脅性較低。目前未發現人感染的案例和報道。
PPR傳染源主要為感染動物,出現癥狀前和發病期均會分泌含PPRV的分泌物。PPRV在染病動物體內活性高,可存活很長一段時間。當染病動物排泄時,經過尿液、糞便排毒,PPRV廣泛存在于乳液、尿液、糞便和精液中。也有報道指出,染病動物經治療痊愈后11周仍然可經過糞便排毒。除動物排泄物和分泌物作為傳染源外,染病動物使用過的墊料、水槽,接觸過的飼料、養殖工具等均可作為傳染源,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由于PPR傳染性強,可通過直接接觸導致傳染,如染病動物咳嗽、噴嚏等產生氣霧,一定距離內的健康動物均可能受到感染,直接傳播以呼吸道感染作為主要渠道。此外由于分泌物和排泄物中攜帶PPRV,通過染病動物的水槽、飼料、養殖舍等渠道對健康動物間接傳染。尤其是羊舍內養殖密度高時,可通過氣溶膠傳播。但由于PPRV在自然環境中存活時間短,間接傳播是次要傳染路徑。染病動物在潛伏期和康復期仍然具有傳染性,通過精液、胚胎等渠道可垂直向傳染。
PPR具有傳染性強、傳染速度快的特征,無特異性流行季節,四季均可能發病,但潮濕季節和寒冷季節的發病率更高。一般情況下,羊群發病率可超過80%,死亡率超過50%,甚至可能達到100%[1]。羊只從表現出癥狀至痊愈需經過2周以上時間。若起病初期未能及時控制疫情,很可能引發當地大范圍疫情,嚴重影響當地養殖行業的發展,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我國使用的PPR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能夠持續性保護免疫動物。對養殖戶積極推廣疫苗,對養殖羊群集體免疫,1月齡以上新生羊積極補種,3年齡以上羊只要二次接種。防疫站要注意對疫苗的管理,以免破壞疫苗免疫效果。所有疫苗均采取冷鏈運輸,嚴格控制運輸溫度保持在-15℃左右。注射疫苗前檢查疫苗是否處于12個月保質期內,對稀釋后疫苗在30min完成注射。防疫站的疫苗要保存在陰涼干燥處,注射疫苗前給予冷水浴降溫,避免氣溫過高影響疫苗活性。
防疫站及相關部門要積極科普科學養殖方法,包括大型養殖單位和個體養殖戶,完善防疫規章制度,加強日常防疫管理。需保證引進健康種羊,引進后進行單獨隔離觀察,經過檢疫確認無傳染病后才能混養。盡量進行自繁自養或本地配種,以減少引入異地疫情的風險。養殖戶需要采購合格飼料,過期或變質飼料要及時清理,飼料要營養均衡,充分保證飼料質量,才能提高羊群免疫力,有效抵抗病毒。養殖人員進入羊舍前,應當穿戴好防護服和鞋,對全身消毒,避免帶入傳染病菌。對所有運輸車輛和工具消毒處理,定期消毒清潔,可使用生石灰、氫氧化鈉、百毒殺或氯制劑進行消毒,消毒液要經常更換。定期對羊舍排泄物清潔,在羊舍入口位置設置消毒池,對羊舍進行消殺管理。保證羊舍得到良好通風和光照。養殖戶要積極配合防疫站接受防疫檢疫,所有進入市場的羊只均具備防疫檢疫合格文件,證明羊只經過免疫處理。
防疫站要主動建立當地預警機制,定期對PPR展開監測和調查。對未免疫區域展開血清學檢測,一旦檢出陽性羊只,立即展開撲殺、隔離,并對一定范圍內羊舍消毒監控。對受影響羊群立即注射疫苗,緊急免疫接種避免疫情擴大范圍。對于已經接種疫苗區域進行病原學檢測,一旦發現陽性動物按照疫情處理。防疫站要針對PPR癥狀展開科普,積極利用微信渠道、廣播、電視等渠道展開宣傳科普,保證養殖戶能夠正確識別PPR的癥狀,提高養殖戶對PPR的認知。養殖戶作為羊群直接接觸者,是PPR防疫第一道防線,只有養殖戶提高認知水平,才能重點防范PPR,杜絕大范圍傳播[2]。PPR主要以分泌鼻眼漿性分泌物為特征,染病羊多存在4~6d潛伏期,起病急,存在口腔、眼睛和鼻部分泌大量漿性黏液,有發熱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出現面頰黏膜出血、口腔出血、流涎等癥狀。肉眼可見咽喉、口腔糜爛。養殖戶發現疑似癥狀應當立即通知防疫站,進行血清學或病原學檢測,一旦確診為PPR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對于擅自隱瞞疫情的,應當依法進行處罰,并加大處罰力度,防范隱瞞疫情。
相關部門要加強檢疫防疫管理,根據日常監測結果執行對應的管理細則,要和公路檢查部門保持合作進行聯合檢疫防疫,加大檢疫力度,禁止高發病區活羊的運輸。要求所有動物制品均需要經過規范消毒和檢疫后才能進入市場。經過免疫處理的羊群,均送至當地屠宰場進行宰殺,嚴格控制活羊的跨區域調運,最大程度上控制疫情的傳播。邊境、港口等也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嚴格對跨境調運管理。在邊境、港口、鐵路等區域建立免疫隔離帶,嚴格進行易感動物的檢疫篩查,禁止境外疫病傳入境內。
防疫站發現患病羊只后要立即向上級部門報告,并立即封鎖羊舍,對當地羊舍進行隔離管理。患病羊舍進行隔離檢疫,對羊舍環境全面消毒,所有養殖工具、飼料、墊料等進行消毒或焚燒處理。對于病情輕微的羊只積極治療,對于病情嚴重的羊只立即撲殺并無害化處理,防止疫情快速傳播。初期癥狀輕微,主要給予羊瘟清以及血清免疫肽,聯合使用頭孢噻呋鈉進行治療。或使用免疫球蛋白+聚肌胞+地塞米松聯合治療。在當地設置免疫隔離帶,分為接受免疫和未接受免疫的兩部分,進行分別處理。在解除疫區后,所有免疫羊只均進行本地屠宰,禁止疫區羊只運輸至其他地區。
綿羊和山羊是PPR主要易感動物,由于PPR傳染性強、發病急,可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造成傳染,需要加強免疫防控。要求養殖戶積極接種疫苗,并根據養殖周期定期補種。防疫站加強科普科學養殖,建立預警機制,提高養殖戶對消毒和監控的重視。更要加強檢疫防范,積極和海關、交通等部門合作,做好省市間、出境的檢疫防控。并建立疫情應急預案做到快速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