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金,李新強
(唐山市豐南區大新莊動物防疫站 063304)
小反芻獸疫屬于烈性病毒性傳染疾病,主要產生于山羊和綿羊等動物,有著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目前已經被納入A類疾病。患有該疾病的羊會體現出體溫升高、腹瀉、肺炎等癥狀,幼年山羊感染后死亡率高達100%。近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國內物種與外來物種之間頻繁交流,該過程中十分容易帶入小反芻獸疫。
從臨床角度來看,小反芻獸疫的潛伏期只有5d左右,最長不超過21d,感染該疾病的羊普遍存在著口舌干燥、食欲不振以及情緒煩躁的現象,同時還有惡臭的口氣。潛伏期過后,小反芻獸疫正式進入發病急性階段,此時山羊會呈現出高燒的現象,黏膜充血甚至破裂。發病后期,下唇部呈現出壞死性病狀,甚至舌頭與臉頰部位也是如此,嚴重危害山羊的生命。
感染了小反芻獸疫的羊淋巴結會有水腫現象出現,口腔和鼻腔內黏膜局部壞死,各部分出現了潰爛。發病初期,羊只會患有支氣管炎,肺部組織有眼可見存在病變和斑塊變化。發病后期,羊只脾臟梗死及腫大,胃部出現糜爛,甚至創面有嚴重的出血現象,影像學觀察下存在一定的規律。病羊直腸與盲腸等位置有充血。經實驗室檢查了解小反芻獸疫的發展與變化,收集患病羊口腔或者鼻腔的黏膜、直腸結膜,在血液采集的過程中加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使用Vero細胞培養小反芻獸疫病毒,5d之間內細胞可以發生病變且不斷變圓,隨著發展最終成為合胞體。在小反芻獸疫病毒檢測時候用到了RT-PCR和CDNA探針檢測,應用對流免疫電泳實驗方法對病毒檢測分析。
依據各地區小反芻獸疫疾病的實際發生情況,對疾病防控進行宣傳與教育的同時,應提高獸醫站和管理部門對疾病的重視度,使用現代化設備設施做好小反芻獸疫監測管理工作。以實驗室病毒抗原監測為基礎,全方位了解小反芻獸疫的病毒傳播路徑,找出疾病傳染源,分析患病羊只的臨床癥狀,明確小反芻獸疫給養殖場帶來的嚴重危害,對疫病防控工作予以規范化管理,指導養殖人員進行科學監測與防治工作。與此同時,羊只人員應做好綿羊和山羊等動物對小反芻獸疫的有效監測管理,以完善免疫接種為基礎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加強小反芻獸疫的監測與排查,對患有小反芻獸疫的羊只科學治療,避免疾病大范圍擴散[1]。
加大對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的重視度,由于小反芻獸疫屬于外來動物疫病,動物運輸和羊群流通期間會使羊只感染患病,養殖人員應深刻意識到小反芻獸疫的危害,加大對疾病的重視度,不斷提升疾病防范意識,羊只在各個地區流通的同時必須提供檢疫合格證明。依據小反芻獸疫傳播特點,切斷病毒傳播途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病毒消毒工作。對此,以下建議可供參考:消毒之前全方位清除動物糞便和飼料,對其堆積焚燒即可。做好消毒用具的妥善管理,保證消毒用防護具與消毒工具的先進合理。科學選擇消毒劑,正確應用酒精和碘伏等用品。消毒過程中,金屬類的工具需要經過高溫火烤,或者應用消毒液沖洗技術完成滅菌處理。場所內的消毒建議采取噴灑消毒的方式,人員服裝使用消毒液浸泡處理方式,以上措施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避免大規模疫情的產生。
小反芻獸疫傳染源指的是疾病擴散的源頭,控制傳染源可以規避小反芻獸疫大規模擴散,減少動物感染率,盡可能的降低養殖人員面臨的經濟損失。對疾病傳染源的控制建議大致如下:發現小反芻獸疫疫情的第一時間將具體情況上報給獸醫站與管理部門,立即切斷疾病傳播途徑,啟動防控與應急預案,做好隔離工作和消毒處理工作。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要根據疫情實際特點,按照應急預案提出的要求將感染羊群及時隔離,對于重癥羊應及時焚燒,保證無公害處理,處理的同時還要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避免后期飼養再次發生疾病。疫情監管期間,明確養殖人員小反芻獸疫的危害性與防控工作的關鍵性,使其認真落實各項防控工作,從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2]。
現階段免疫接種是針對小反芻獸疫防控的有效措施,建議對所有羊進行免疫接種。接種的同時還需做到以下幾點:(1)引入新品種時進行入境檢測,通過調查避免對外來疾病監測不到位而造成區域病毒傳播現象。(2)依據羊的品種與年齡特點進行疫苗接種,由于夏季和冬季是小反芻獸疫高發時期,在多雨季節與寒流季節到來之前對免疫能力較低的幼齡羊只與母羊接種疫苗,應用牛瘟弱毒疫苗對動物頸部注射疫苗,注射之后10d再進行抗體監測即可。全面進行養殖場免疫接種之后,還應做好消毒與檢查管理,對常規病毒進行防控。(3)要求養殖人員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確保人員自身健康與安全。
科學制定小反芻獸疫抗體監測計劃,每季度遵循雙隨機原則進行羊群抗體監測,采用抽樣監測的方法,應用ELISA手段完成集中監測。如果抗體監測合格率在87%以上,這說明當地對小反芻獸疫的免疫效果較好。實際上抗體監測工作的開展可以幫助養殖人員對疫苗免疫效果及時做出檢測分析,為免疫程序的優化提供參考。如果抗體免疫監測合格率較低,應及時對養殖場補充免疫,同時調整疫情防控方案。監測期間能夠找出疫苗抗體產生的大致規律,從而調整疫苗免疫工作,保護羊只健康成長。
由于小反芻獸疫傳播速度快,且危害嚴重,發現患病羊后必須立即隔離、消毒,做到無公害處理。與此同時,還應科學制定疫病應急預案,及時撲滅病情,降低小反芻獸疫給養殖場帶來的經濟損失。依據《國家小反芻獸疫應急預案》法律法規確立疫病監測體系,完善病情報告制度,疫情一旦發生應立即做好確診與分級管理工作,同時采取相應的應急管理措施予以疾病控制。針對已經確診的疫情,建議及時隔離并撲殺患病羊只,徹底消毒進入養殖場的車輛和器具,將疫區及時封鎖,避免疫病擴散。對于已經受到疾病影響的區域,應加強檢疫監督管理,及時掌控疫情發生動態。做好養殖場檢疫管理工作,對小反芻獸疫免疫現狀加以檢查,隨機抽取羊只血樣進行檢測分析,并做好引種檢疫,禁止引進疫區羊只,要求所有新引進的羊只必須擁有檢疫合格證明。羊只引進之后還需要隔離4周左右,確定羊只身體健康后才能并群飼養。
總而言之,由于小反芻獸疫對養殖業有著嚴重的危害,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的同時,也會影響行業發展。因此,有必要落實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控方針,依據相應的免疫程序做好小反芻獸疫免疫接種工作,定期對養殖抗體監測,及時掌握羊群健康狀態,做好飼養管理與生物安全防控,加大檢驗力度,以綜合化防控技術降低小反芻獸疫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