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博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841000)
近年來,奶牛養殖場逐漸向集約化、規?;D變,養殖技術也逐漸規范、專業。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對庫爾勒市周邊奶牛養殖戶、合作社進行調查發現,奶牛一般一生中只產5胎,就會被淘汰,而奶牛在3~5胎經濟效益最好。但是庫爾勒市很多奶牛在2.5胎左右就只能淘汰,這很大一部分由奶牛繁殖障礙類疾病造成的。對淘汰牛直腸檢查、B超檢查發現,其中卵巢靜止17例、卵巢囊腫9例、持久黃體8例、排卵延遲5例、慢性子宮內膜炎10例,子宮積液1例,子宮脫1例,子宮萎縮2例,輸卵管阻塞3例。奶牛繁殖障礙類疾病主要表現在繁殖力下降或喪失繁殖力。近年來,奶牛繁殖障礙類疾病不斷升高,嚴重影響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卵巢靜止是指卵巢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失去正常功能或處于靜止狀態。病因很多,主要有飼養不當,日糧不平衡,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缺乏或比例不當;營養不良,如突然改變飼料或飼養環境、夏季炎熱高溫而無防暑降溫措施;激素、酶活性降低或分泌異常,如雌激素及前列腺素不足、催乳素水平過高等都有可能引起奶牛卵巢靜止。
發情不明顯,發情周期延長;初情期或產后第一次發情的牛表現為安靜發情。高產奶牛發情周期延長。直腸檢查發現,卵巢的形狀和質地無明顯變化;一般無卵泡或僅有小卵泡;有時會發現卵巢縮小,如豌豆大或小拇指大小;卵泡發育不全,體積特別小,質地較硬;有時在一側卵巢上感覺到一個很小的黃體殘跡。經多次檢查后,還是上述變化,并伴隨著有子宮發育不良,如子宮頸細小、子宮角細小、遲緩等癥狀[1]。
加強飼養管理,消除致病因素。飼喂TMR日糧飼料,保證奶牛營養均衡。高產奶牛可根據產奶量適當增加飼料,鈣、磷比例適當。肌內注射維生素A,間隔10d注射1次,注射3次后卵巢上就有卵泡發育、排卵、受胎。也可采用物理療法,即按摩卵巢,隔著直腸按摩卵巢和子宮頸,促使血液循環加強,激發卵巢的機能,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3~5min, 5次為一個療程;子宮浴熱,用42℃~45℃生理鹽水(或1%~2%的碳酸氫鈉溶液或無菌蒸餾水)沖洗子宮。每天或隔天一次,5次為一個療程,每次可用3000~5000mL。沖洗后,應把沖洗液盡量排盡。生物刺激法,即將輸精管結扎的公牛,放入母牛群中,利用公畜刺激母畜的生理機能。初乳療法,即取母牛分娩后2h的初乳(無乳房炎)500mL,加青霉素40萬IU,鏈霉素0.5g,充分搖勻,一次皮下注射30~40mL,療效顯著。激素療法,即雌激素、促卵泡素、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均可刺激卵巢發育。
加強飼養管理,根據母牛個體營養狀況,合理供應日糧。對體弱牛,保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優質干草,加喂胡蘿卜、大麥芽飼料等。對于過肥母牛,應控制精料喂量,保證足夠的優質干草。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減少各種不良的應激。運動場、圈舍要清潔、干燥,做好防暑降溫和防寒保暖工作,加強運動,增強體質,嚴禁加料催奶的做法。
卵巢囊腫是指卵巢上形成囊性腫物。主要是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兩種。卵泡囊腫是由于卵泡上皮變性、卵泡壁結締組織增生變厚,卵泡液未被吸收或增多,使卵泡腔增大而形成囊腫。黃體囊腫是由于未排卵的卵泡壁上黃體化而形成囊腫。
卵泡囊腫主要病因有,內分泌紊亂,如促黃體素不足,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或大量使用雌激素制劑和孕馬血清,導致卵泡囊腫;飼養管理不當,為促進產奶量而飼喂過多的精料,導致母牛過肥,又缺乏運動,缺乏光照,舍飼牛更易發生;生殖系統疾病,如因卵巢炎、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及有流產病史的使卵泡發生囊腫;氣溫影響,在卵泡發育過程中,氣溫突然變化易發生卵泡囊腫;卵泡囊腫還與遺傳有關。黃體囊腫病因不完全清楚。
一般發情比較明顯,在卵泡發育前期,發情周期變短,發情持續時間延長,較嚴重時性欲特別旺盛,極度不安,常有爬跨其他母?,F象,常處于興奮狀態,體力過度消耗,往往體質消瘦,被毛失去光澤,產奶量顯著下降。頸部肌肉逐漸增厚,腰部凹陷,尾根突出,在追逐或爬跨其他牛時造成骨盆或四肢骨折[2]。如果卵泡萎縮,即完全停止發情。直腸檢查,可發現卵巢體積增大,直徑可達3~5cm,隔2~3d復查,幾次檢查都可摸到同一位置上具有彈性很強的卵泡。如果單個卵泡囊腫很大,容易診斷。但一些多個卵泡的囊腫,在卵巢表面有許多小的富有彈性的小結節時不易分辨。卵泡囊腫和正常發情的區別在于持續時間的不同。黃體囊腫的主要癥狀是缺乏性欲,長期不發情。直腸檢查時發現一側卵巢體積顯著增大(多為一個囊腫),直徑在2.5cm以上,大小與卵泡囊腫相似,但壁較厚,彈性弱,它與永久黃體的區別是質軟、有泡腔,壓迫時有痛感[3]。存在的時間比卵泡囊腫長,超過一個發情周期,經數次檢查結果相同。
合理飼養。改善飼養管理,對舍飼??蓵和N咕?,給予充分運動,否則即使治愈,也容易復發;正常喂養,合理運動,特別在配種季節,飼喂含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平衡日糧,保證足夠的β-胡蘿卜素、鈉、碘、少喂富含雌激素多的植物性飼料,如三葉草、苜蓿草、甜菜葉等減少牛發病;產后30d進行一次直腸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正常牛應及時配種;補飼碘化鉀,將3~9g碘化鉀加入飼料內飼喂,日喂一次,連喂7d效果好。激素療法,使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垂體促黃體生成素,肌內注射均可達到很好的效果。
持久黃體也稱永久黃體或黃體留滯[4]。是指母牛在分娩后或周期性排卵后,兩次檢查(間隔10~14d)在卵巢上一個部位摸到同樣的黃體,很長時間不消退,一般超過20~30d。
飼養管理不當。飼料品質差,飼料配合不全,礦物質、維生素缺乏,運動不足、冬季圈舍寒冷等都會引起卵巢機能減退;高產奶牛分娩后產奶量高,消耗過大,卵巢營養不足,發情延遲而易患本病。子宮疾病,如慢性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子宮復舊不全,常伴有子宮內存異物,如胎兒侵潤、胎兒木乃伊、子宮積水、子宮蓄膿、子宮腫瘤等,都可使黃體吸收障礙,而成為持久黃體。全身性疾病,如患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
母牛發情周期停止,長時間不發情,如果超過了應當發情的時間而不發情需進行直腸檢查,檢查時可觸到一側卵巢增大,比卵巢實質稍硬。經幾次直腸檢查(間隔10~14d)發現在同一卵巢同一部位有大的黃體存在,數目不一,有一個也可能有兩個以上,位置、大小、形狀及硬度均無變化,或者不突出于卵巢表面而卵巢增大[5]。為了與妊娠黃體區別,必須仔細檢查子宮。子宮收縮反應弱,如子宮內有異物,子宮內膜炎,子宮積液、積膿等,可能觸摸到子宮沉墜于腹腔內,但質地松軟。
應消除病因。改進飼養管理,給予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飼料,調整飼料比例,促進黃體自行消退;及時治療子宮疾病。對子宮疾病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如干尸胎要及時排出胎兒,子宮積液或積膿要及時清理。激素治療,垂體促性腺激素200~400IU,一次肌肉注射,隔2日1次,連續3次。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2000IU,一次肌肉注射,7d后在注射1次;卵泡刺激素100~200IU,溶于5~10mL生理鹽水肌肉注射。經7~10d直腸檢查時不消失,再注射1次。待黃體消失后,可注小劑量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使卵泡成熟排卵;雌二醇15~20mL,1次肌肉注射,15~20d后再注射1次;前列腺素F2ɑ3~8mg、13-去氫-W-乙基-前列腺F2ɑ2~4mg,1次肌肉注射。
因流產、分娩、配種、產后管理不當或宮縮乏力引起。子宮內膜炎分為急性子宮內膜炎和慢性子宮內膜炎。急性子宮內膜炎主要發生在產后,產房衛生差或被糞、尿污染;臨床母牛外陰、尾根部因糞便污染而未徹底清洗消毒;助產或剝離胎衣時,術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嚴,細菌微生物侵入產道或產道受傷感染細菌;因胎衣不下、子宮脫出、流產、子宮復舊不全等,子宮受到感染,引起子宮急性疾病。慢性子宮內膜炎,往往由急性炎癥轉化而來,但也有一開始即為慢性炎癥,主要與病原有關。病原主要是一些非特異性細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此外,還有棒狀桿菌、單胞菌等,衣原體和霉形體也可感染。在一些特異性病原感染時也可發生相應的子宮內膜炎,如布氏桿菌、結核分枝桿菌、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等。人工授精時各種器械消毒不嚴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引發慢性子宮內膜炎。
根據炎癥性質,可分為卡他性、慢性卡他性膿腫和慢性化膿性子宮內膜炎三種。
加強飼養管理,給予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飼料,增強運動,提高母畜機體的抵抗力。慢性子宮內膜炎的治療應恢復子宮的張力,促進子宮內集聚的液體排出,抑制或消除子宮再感染。子宮沖洗和灌注,沖洗子宮是治療慢性子宮內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宮頸緊閉的情況下要先用雌激素制劑促使子宮頸松軟,開張后,再行沖洗。用35℃~45℃液體沖洗較好,每次用量一般為1000~3000mL,分次沖洗,致回流液體透明、無異物為止,并盡量將沖洗液排凈;同時可結合按摩子宮,沖洗的次數、間隔時間、沖洗藥液的濃度和用量,應根據炎癥程度決定?;悸宰訉m內膜炎一般子宮滲出物不多,沖洗可隔天1次。沖洗子宮必須做好器械的消毒,如子宮積液、積膿的先將水和膿液排除后再沖洗。中藥療法,為了加快治療速度,增強治療效果,可以配合使用中藥療法,利用中藥行氣活血可全面調節生殖系統功能,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
加強飼養管理,合理配合飼料,增加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因子,增強奶牛抵抗力;搞好奶牛防疫和環境衛生的消毒工作,安全接產,防止感染;嚴格把控配種環節,對分泌物不正常、懷疑患有子宮內膜炎的奶牛,堅決不能配種,要徹底檢查并治愈后再行配種;輸精時要嚴格消毒;一旦發生,應及時治療,拖延時間越長,治療效果越差。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奶制品成為生活中重要部分,并且注重品質,所以一定要保證奶源的穩定。奶牛繁殖類疾病阻礙了奶牛業的發展,國內對奶牛繁殖障礙類疾病的診斷方法主要是通過病史資料、臨床癥狀、直腸檢查、超聲診斷、激素測定進行綜合判斷,奶牛繁殖障礙類疾病也是導致奶牛配種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給奶牛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養殖人員一定要結合奶牛養殖的實際情況,借鑒吸收先進技術與經驗,分析造成奶牛繁殖障礙類疾病的原因,加強飼養管理,利用激素調節、中藥治療奶牛繁殖障礙類疾病,這樣可以促進奶牛機體功能提升和繁殖機能的恢復,有效預防奶牛繁殖障礙類疾病,提高奶牛養殖業的經濟效益,推動奶牛業發展的同時為人們提供高品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