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霞
(北海職業學院 廣西北海 536000)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指出應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也應該緊跟國家的步伐,深化育人機制的改革。近年來,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的能力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導致畢業生的就業率逐步下降。目前互聯網、IT行業的人才需求現狀是供大于求,只有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才能逐漸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诰蜆I能力培養方面,針對當前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現狀和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從而提升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就業質量。
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更注重學生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沒有了解過當前的企業所要求掌握的技能,導致學生對于就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一無所知。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選用的教材也過時了,計算機課程只學習簡單的編程語言,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瞬息萬變,如果不能夠與時俱進,會嚴重阻礙學生的專業能力的提升。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在現代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計算機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也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不能與當前熱門技術相結合,不能將當前就業所需技能融入到教學內容中,這使得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今后就業中的競爭力下降。所以,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一定要注重教材內容的創新與完善,這對于拓寬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應用領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未來的就業競爭力[1]。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聘任的計算機教師大部分都是應屆畢業生,而應屆畢業生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實踐技能,不了解當前企業發展動態,導致專業教師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知識豐富,而實踐技能欠缺的現象。還有部分脫離企業多年的教師,也很難掌握不斷更新的計算機技能。因此,近年來,國家提倡各類高職院校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要求高職院校教師既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從而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實踐指導和就業指導。各大高職院校更是要不斷優化實踐型、技術型計算機專業教師師資隊伍的配置,讓具備高實踐型、技術型專業教師與應用型、技術型的學生培養模式相匹配,促使學生培養模式能夠更完善;其次,高職院校還要重視安排教師假期到企業中實踐工作的推進,讓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能夠定期到企業中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術,掌握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這樣能累積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也對計算機產業項目有了深刻理解,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技術型計算機專業人才。
近年來,高職院校紛紛與企業接洽開展校企合作,希望將企業中良好的實踐平臺和資源引入教學中,同時也能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真正所需的技能,提升學生今后就業的幾率。而事實上,有很多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形式上,部分企業不愿意進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因為企業開辦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實現企業增值。在進行校企合作時,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這不僅不能促進企業的效率,同時對企業今后的發展也沒有突出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只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現有的優秀教師資源,企業資源與教師資源沒有實現互補互助。導致學生在校企合作中只是企業中的廉價勞動力,并沒有在實踐中學習到扎實的就業技能,也沒有機會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企業實際工作中,造成了企業資源與教師資源的浪費[2]。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學生的培養應基于就業能力培養來開展。要促進學生就業就應當結合企業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素質和技能,需要高職院校將教學內容與就業技能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就業的含義,也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就業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因此,本文提出幾點適合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策略。
在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過程中,高職院校想要達到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目標,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篩選,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前企業的需求開發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教學內容應注重如何促進學生掌握就業所需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在未來就業中的競爭力。要做到基于就業能力培養為導向,首先,計算機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必定要將就業目標結合到教學內容中去,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掌握的技能如何應用,讓學生所掌握的各項技能能夠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匹配。其次,教師一定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學機會,在實踐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專業技能,同時也要重視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操作能力的提升。最后,高職院校及教師還應加大對于行業中人才需求的了解,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去掉已經過時或已被淘汰的內容,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理念相一致,能夠培養出幫助企業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3]。
職業教育不能僅是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企業在招聘時,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所需的技能以外,還會有對應的思想品德的要求,這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就業最基本的能力。當前,思政課的教育任重道遠,除了思政課教師,專任教師也需要在教學內容中適當添加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及團結協作的觀念,讓學生有油然而生的社會責任感。將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能夠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能力、認識所需從事的職業、了解當前的就業環境,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從學生角色到社會人角色的過渡,形成吃苦耐勞、努力拼搏的良好品質,預防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
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掌握某種知識與技能的教育,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就業鋪路。對教師來說,也要不斷強化自身在計算機領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做到這點,學校更是要注重實踐型、技能型計算機專業教師隊伍的培養,讓具備實踐型的專業教師隊伍與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相匹配,最終能夠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首先,高職院校應多向計算機產業項目領域中的技術專家請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邀請這些計算機領域中的專家,為計算機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同時也可以指導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這不僅僅有助于學校內部專任教師對于計算機產業領域的技能和發展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更有利于學校在設計計算機專業校內實踐課程過程中,能夠認識到實踐平臺建設的應用價值在哪些方面,而不是毫無目的地、不達時宜地構建校內實踐平臺。其次,學校還應該注重對于學校內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師的挑選和考核工作,在招聘或選拔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師的時候不僅要考查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還要對教師的技能實踐能力進行考核,在考核工作當中,還要包括對教師計算機專業知識項目實踐的培訓,讓教師能夠不斷掌握新的實訓技能,從而形成一個既能在實踐培訓中實現考核,又能在考核中完成實踐培訓的雙向促進,這樣能使計算機專業教師對計算機的產業項目有更深刻理解,同時也能積累更多的實踐教學經驗,這樣組建起來的師資隊伍才能達到高質量高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為國家培養應用型、技術型計算機高質量人才[4]。
采用項目化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項目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將課程內容分成多個項目模塊,項目中的知識需要結合企業對應崗位中的實踐內容來設置,再將每個項目模塊分成許多個小案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實習任務,每個案例都圍繞項目進行,學生要完成一個案例,就必須掌握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當學生完成一個項目中的所有案例時,就相當于完成了一個項目,也掌握了整個項目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這樣能極大地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得到成功的滿足感,提高學生參與實踐項目的積極性。在實踐過程中還可以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通過小組劃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體現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之間也會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學會了互相溝通,互幫互助,懂得通過團結協作來達到學習目標。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還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團隊溝通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相對于以前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來說,不但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掌握課堂中的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也擁有能夠將這些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的能力[5]。
高職學生就業大部分都是進入企業工作,企業欠缺什么樣的技能人才,只有企業本身是最清楚的。但是企業無法做到自己培養自己所需技能型的人才,只能通過招聘的方式,將招進來的人員再進行培訓,從而達到企業所需的人才要求。這樣的方式無疑增加了企業人才培養的成本。由此可見,加強校企合作,讓學校直接為企業提供培養好的人才是當前企業最好的選擇。首先,企業需要增強與高職院校的合作,與高職院校直接簽訂人才培養合同,讓學校實施定向人才培養。企業將所需的人才培養計劃、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數量等信息提供給高職院校,高職院校根據企業提供的要求制定符合的教學計劃,開設相應的課程。在培養過程中,企業可以定期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果進行考核,如果高職院校教學存在不足,企業可以提出改進意見。最終構建了符合企業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其次,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企業提供的平臺和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讓學生能夠學習到較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了加強與企業合作,高職院??梢晕蓪I教師去企業中進行指導和學習,充分利用高職院校教師的優勢,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同時也能學習企業先進的知識和技能。只有加強校企合作,才能發揮高職院校和企業各自的優勢,實現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的模式,更加有助于學生更快適應今后的職場生活[6-7]。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應建立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基礎上,這不僅僅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率,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這才是職業教育的目標,才能真正做到為國家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要到達這樣的目標,高職院校就必須實行計算機教學改革,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在教學中應不斷完善基于就業能力培養的學生培養方案,教學內容緊貼學生就業技能,結合就業來開展教學;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讓學生能提前掌握就業技能,積累實踐經驗;注重教師技能的培養,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偠灾涌炻殬I教育的發展,是推動國家現代工業化的緊迫需求,發揚職業教育理念,使職業教育更好地為現代工業化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