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蕓潔



[摘 要]圓是平面幾何和解析幾何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與圓有關的問題既可以從幾何角度進行思考,又可以從代數角度進行思考。在高中數學中,學生學習圓的目的是為后續學習圓錐曲線打好基礎。在高中“圓”的教學中,既要突出圓的幾何性,又要突出圓的代數性。
[關鍵詞]圓;教學;解析法;坐標法
[中圖分類號] ? ?G633.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23-0007-03
“圓”是學生最熟悉的基本平面幾何圖形之一,也是初、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在具體的教學中,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圓”在初、高中數學中的地位,就會偏離正確的教學方向。下面是筆者的一些認識,供同行參考、指正。
一、教學現狀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延續初中對“圓”的教學要求,單純強調“圓”的幾何性質的學習和應用。例如,對于圓的定義,只介紹“到定點的距離為定值”這一種形式;對于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只說明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與半徑大小關系”來判斷;對于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只強調通過“點到圓心的距離”與“半徑”的比較來分析。這些都是研究“圓”的重點方法,很多與“圓”有關的問題,利用這些幾何性質可簡潔求解。但是,初、高中數學對“圓”知識的學習側重點不同,初中數學重視的是圓的幾何性質的應用,而高中數學則將“圓”作為解析幾何的基本內容,傾向于用解析法去研究、解決“圓”的相關問題。因此,在高中“圓”的教學中,既要突出圓的幾何性,又要突出圓的代數性。
二、教學改進
在高中數學中,“圓”是解析幾何的基礎,是學生后續學習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基礎,研究這些圓錐曲線的定義、方程以及直線與圓錐曲線的關系都要用到圓。
三、教學反思
高中數學教材中各模塊所處的位置并不是獨立的,前后之間都具有一定的關聯,特別是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各模塊之間的順序更嚴謹,新教材將圓與橢圓、雙曲線安排在一起,放置在選擇性必修一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孤立地教學某一模塊,應綜合考慮本模塊與前后模塊之間的聯系,為后一模塊的學習奠定基礎,為前面已學模塊創造拓展的空間。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