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房車旅行甚至住在房車上,正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退休有閑的老年人、工作自由的年輕人都樂于嘗試。目前市場上,租賃房車的主力是中年人和年輕人,購買房車的主力則是老年人。
“這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應該是比我29歲裸辭轉行做攝影還要瘋狂的決定。”2022年3月起,31歲的攝影師沁帶上父母,開著房車環游中國。她在小紅書上開通了賬號“沁小暖”來記錄旅途。歷經大半年,沁從遼寧出發,先后停留在貴州、云南、西藏、青海,然后在秋季抵達了廣袤的新疆。
“受疫情影響,本地游、周邊游興起,房車具有私密性、安全性,是很適合自駕游或短途旅行的方式。”房車生活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松柏介紹,每年公司會集結將近四成的房車到新疆、青海、甘肅等地,業務收入大概三成也來自西北游。租賃房車的客群占比最高的是親子家庭,其次是年輕人。
房車生活實際上更適合退休后的“銀發一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說,國外房車市場的消費主體正是老年人。
目前國內市場上,租賃房車的主力是中年人和年輕人,購買房車的主力則是老年人。
供給缺乏多樣性
提車兩個月后,在今年初春,沁從遼寧沈陽一路南下到貴州貴陽。在河北唐山市,她遇到了沙塵和大風天氣,在湖北南漳縣又開入了大霧中。一路波折不斷,歷經七八天,沁才在晚霞中抵達目的地。在視頻里,她小心翼翼地握住方向盤。上手后,她發現房車的駕駛感覺與小轎車全然不同,“用了兩個月時間,我才適應房車的駕駛。”
沁購買的是一款國產自行式C型車,車長5.95米,高3.1米。這輛車配備了洗手間、廚房、沙發、長桌、儲物柜、空調、冰箱等,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有個小麻煩是,由于城市里不少道路都會有3米限高,沁有時不得不繞遠路。
因為沁要用到大功率電器,如果僅靠房車自帶的電力,供電不足,于是她的房車還做了電路改造,合計花費31萬元。目前,市面上房車的價格差異較大,從2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
為滿足個性化需求,一些房車愛好者會選擇自己改造房車。鄭雨(化名)和丈夫的工作都無需坐班,兩人在社交平臺上被輕松自由的房車生活吸引,于是從今年6月起帶上孩子,開著自改房車邊工作邊旅行。
自改房車要比想象中難。鄭雨表示,個人改裝房車是不合規的,要先找到有資質的房車廠根據相關標準來改,然后申請上牌,才能合法上路。國內有資質的房車廠不多,鄭雨選中了一家相對成熟的企業,但疫情期間,改造房車的需求大增,這家公司的檔期排到了13個月以后。因急需用車,她就近找了一家房車廠改裝,最終花費38萬元。
營地建設較慢
小紅書博主“昕球漫記”是自由職業者,開房車旅行已有兩年,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她對記者坦言:“如果對生活要求比較高,可能不太適合房車旅行。”比如在城市里可能找不到停車位、需要自己倒排泄物等。
2022年4月,沁到貴州南龍布依寨的第3天,房車的電量只剩20%,打水不方便,也不容易找到買菜的地方。“有時想花錢住個營地,但真的沒有。”
一般來說,營地的價格在每晚100元左右。沁表示,今年不少營地有特價,有時三四十元也能住進去。住在營地里補水、加電、洗漱、吃燒烤都很方便。
楊松柏指出,目前中國房車市場的規模還比較小,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條上還有缺失部分。其中,常被提及的一點是配套的房車營地較少,標準化和便利性差。
露營地規劃和建設品牌露云娜美的創始人郭珈銘介紹稱,在公司營地消費的客戶中,開房車的比例不足10%。房車旅行的主要群體是老年人,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高,很少會選擇停在營地。
“營地發展早期,主要是民營企業介入,但很多適合做營地的土地,比如在風景名勝區內的地塊,民企要拿下做營地比較困難。”郭珈銘觀察,近兩年一些地方的城投、交投、旅投都開始參與營地的建設。
(摘自《南方周末》 封聰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