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
什么是建筑美?建筑美是藝術美的表現形態之一。其實,文字和建筑一樣,它們的美是共通的。在寫作時,我們的作文也要像建構亭臺樓閣那樣,或錯落有致,或對稱協調,或布局獨特,或渾然天成……就如葉圣陶先生《蘇州園林》中所說:“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如何使作文具有“建筑美”呢?以下三點可供借鑒:
一、首尾圓融,注重整體之美。
古人寫作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好的作文就如同雅致的建筑一樣,一定要注重其整體性,形成獨特的美。一個華麗新奇或詩意深刻的開頭,一定要有一個鞭辟入里、發人深省的結尾來照應,這樣才能讓整篇作文顯得更加完整圓融,余韻無窮。
比如張愛玲《金鎖記》的開頭:“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而其結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與開頭的時間、月亮遙相呼應,讓人在唏噓感嘆之余,更稱奇于作者的構思之精巧。
二、結構勻稱,把握布局之美。
建筑物大多注重布局對稱和諧,比如北京故宮、埃菲爾鐵塔、埃及金字塔、雅典帕特農神廟等。而我們寫作文也可以向這些偉大的建筑學習借鑒,精心布局規劃,使作文結構勻稱,呈現出巧奪天工般的美感。
那如何才能體現出作文的結構美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添加小標題。比如楊振寧的《鄧稼先》就運用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兩彈元勛”“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驕傲”六個小標題,從不同角度呈現了主人公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
三、特色突出,體現雕琢之美。
每個建筑都有其突出的特色,雕梁畫棟的亭臺樓閣、濃墨重彩的堂宇軒榭、古樸莊重的寶剎名塔,不一而足。所以我們寫作文時也需要對細節或者語言精雕細琢,不斷打磨,形成獨特風格。
朱自清的《春》中對各種春天景象進行了細致描摹,畫面感極強,宛如情景再現,讓讀者如同身臨其境;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對紫藤蘿花進行了細致入微、形式多樣的描繪,讓讀者與其一起沉浸于花的繁盛和帶給人的啟迪之中;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中錯落參差、疏密有致的語言鋪排就如同陜北黃土高原上的一排排窯洞,建筑美、音樂美完全契合了安塞腰鼓的特點,讓人沉浸于那種質樸和神秘之中……
總之,藝術來源于生活,無論寫作文還是設計建筑,都需要用心觀察、揣摩、思考,然后精心布局、甄選素材、雕琢打磨,從而打造出蘊藏獨特智慧的作品。